為什麼直心是道場呢?怎麼樣才是直心?(宣化上人)


為什麼直心是道場呢?怎麼樣才是直心?(宣化上人)


直心是道場

宣化上人 講述

【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佛又問阿難說,你現在是想要研究、追求,明白這無上菩提性發明的那個來源,也就是“怎麼成的菩提”,你想要知道嗎?你若真想知道,應當直心,酬我所問:你應該用直心,不要用彎彎心,不要用委曲的心。所以現在就要用直心,來答覆我這個問題。“酬”,就是酬答。就是我問你什麼,你要直心來答我,不要再用妄想,想一想:“是怎麼回事啊?我要怎麼答才對啊?”好像兩個人作戰,我要用一手什麼功夫,才能把你勝了;或像武術家,你來一拳,我應該是用一腳,還是怎麼樣?你這樣一想,就不對了。你要用直心,我問你什麼,你就照直著來答覆我。

直心就是道心,在《維摩詰經》上說:“直心是道場。”為什麼直心是道場呢?你一念沒動這個時候,就是你的真心;你若一動念、一打妄想,那就不是真心了。你沒想,這叫“第一念”,那就是真心所發出來的;等你落第二念,這就是第二義了。你想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想太多;想到這兒,就說到這兒,這就是用你真心說話。你要是一想:“啊,我得不要這麼講,這麼講是不對的,我要那麼樣講!”這一想,又轉一個方向,又要變,這就是第二念;第二念,就是人心了。

你用第一念,就是道心、就是道場,所以第一念也叫“第一義諦”。沒有動念的時候,講出來就是第一義諦;等你動念才講出,那就落第二唸了。這個“直心道場”,就是不要你用人心來思想,來答覆。你要用直心,我問你什麼,即刻就說,不要思前想後;你思前想後,就不是直心了!

為什麼我叫你用直心來答覆我呢?因為十方如來,同一道故:所有一切十方的如來,都是用直心才能成佛的。你不要用彎彎心,不要像“心”字;這“心”字,就是最不好的一個東西。你看中國這個“心”字!

三點如星布 彎鉤似月牙

披毛從此起 做佛也由它

“三點如星布”,三點就好像星星在天上排布著。“彎鉤似月牙”,心字這一彎鉤,像月牙;初三那個月牙,就像心那一筆。“披毛從此起”,披毛戴角做畜生,都是由你心造成的。所以我不是講“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嗎?“做佛也由它”,你若成佛,也由你這一念心。不單做佛,你就做鬼,也是由心造成的;做畜生,也是由心造成的;你生到天上,也是由心造成的;你證阿羅漢果,也是從你心去造的;你行菩薩道,也是從心造的。

好像你們現在要學佛法,研究這部《楞嚴經》,這都是由你先天裡邊一念心──你先天種下這個金剛種子了,所以現在才:“我一定要去學《楞嚴經》!我不怕任何困苦艱難,怎麼樣我都到那兒去學!”這就是你無量劫種的金剛種子,這菩提種種下來了,所以今天來學佛法,來學《楞嚴經》,這都是由這一念“真心”所成就的。也有的是由“識心”來幫助的,想來想去:“是去啊?是不去啊?”這麼來回拉鋸,推過來、又推過去;拉鋸了一段時間,把這個東西割斷了:“喔,還是去!”到這兒來聽經這個問題,和這個是一樣的。

因為十方如來成佛,都是用直心,沒有用彎曲心成的,所以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十方如來都是用直心這個道,才能了生脫死,把生死相續這個輪轉的問題截斷了。“皆以直心”,皆,當“全”字講;完全都是用直心成的佛。

心言直故:因為他用直心的緣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如”,是“像”;“是”,就單單指“這個直心”。你不要以為這個“如是”,是“如是我聞”那個“如是”;一樣的字、一樣的音,但是意思不同。“終”,就是到妙覺,到佛的果位上;“始”,是從幹慧地這兒開始。幹慧地,“乾”字在這兒讀“甘”,又叫金剛初心,這是菩薩所修五十五位的一個開始;由幹慧地到妙覺的位置上,這叫“地位”。像這樣,一路從幹慧地到妙覺這個位上,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中間”,是由幹慧地到佛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到十地,然後等覺、妙覺,這相距一段很長的時間。經過這段很長的修行時間,這中間一點的委曲相都沒有,完全是用直心,所以成佛了。

這是釋迦牟尼佛恐怕他問阿難,阿難不用直心答覆他,亂講亂說的,就研究不出真理來了。所以佛先要和阿難講清楚了:“要用直心來答覆我,你不要馬馬虎虎。我現在同你講正經的法門,講這個成佛的真發明性──這個最初成佛的道理!所以你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想來想去,這麼來答覆我。你一定要用直心!”

為什麼直心是道場呢?怎麼樣才是直心?(宣化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