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 大人還沒有任何保單,卻趕緊給娃買了保險;
  • 基礎的保障沒配齊,你卻被銷售人員洗腦買了 開門紅理財;
  • 預算根本不允許買 返還險還各種糾結對比返本與分紅哪個好;


這些買保險的不正確姿勢,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01


為什麼是先分析需求,而不是先看產品


1.產品推銷,是購買“錯的保障”的根源


買保險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彌補風險事故發生後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買錯了保險,可能不光彌補不了損失,還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損失>>。


絕大多數的人第一次買保險,都是奔著某個保險產品、或某一個公司品牌去的:


  • 我聽過了XX廣告上的一個保險,給我介紹一下吧
  • 我有一個同事購買了***福 保險,給我推薦一下吧


什麼才是好保險?這個問題很難去回答。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脫離自己的 需求,去盲目的尋找“好”保險,就等於是不顧病情

隨意讓醫生開藥治療是一個道理。


  • 醫生,我發熱感冒了,估計很嚴重,快給我開一份最好最貴的抗癌藥吧!——醫院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吧。


當你買了所謂的“好”保險“貴”保單時,但是生大病以後才發現自己買的是理財,這個時候,保險起不到任何保障作用,還浪費了錢。


新聞案例

2020年2月21日 平安股東大會,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表述將要進行改革;

“我們相信,我們進行的改革在全世界的保險公司裡是少有的。”馬明哲表示,改革的重點在渠道產品兩個方面。

在產品上,馬總承認,之前確實做的不好,未來要從客戶需求出發。


中國平安2019年業績投資者會董事長髮言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這段話其實也是過去幾十年馬總的總結,過去消費者保險觀念薄弱,更側重於人情保單,有龐大的代理人隊伍不愁銷量,所以考慮最多的是公司利益、股東利益,而不是客戶利益。


這也很好的詮釋了平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股東至上。


2.生病找醫藥代表 還是 醫生


不預設產品立場,先問診需求,這是保險經紀人的正確工作理念。


而一旦銷售人員的公文包裡,提前裝有 兩到三款 重疾險的產品宣傳頁時,我們就會被這些單一的產品所綁架。


傳統的保險代理人好比醫藥代表,客戶好比病人,病人買藥或看病,醫藥代表往往希望醫院和所有的病人都用自己家的藥(也就像一家他們公司的產品道理一樣),至於這個藥對不對症,性價比如何,他並不太希望客戶貨比三家的,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藥是萬能藥,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保險經紀人,定位其實更像是醫生 ,對症下藥的好醫生,是 由病決定開什麼 藥。而不是由藥決定病


先做需求分析,不預設產品和公司的立場,是保險經紀人的核心要素。


做為客戶,買保險,我們需要有“全局”思維,綜合考慮我們所面臨的風險,從預算、需求 出發。


壽險,重疾,醫療,意外是保障四件套,分別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重疾險的作用是失能收入補償,得了重疾,至少兩三年不能工作賺錢,因此重疾險的保額應該為年收入的3倍以上;壽險應該做到年收入的10倍……這麼高的保額需求,但是預算卻很有限,沒有“全局”思維,不懂得 預算、需求 的關係,是購買不到正確的保險的 。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02


不能太懶:從來沒有“萬能保障”


從也沒有號稱一張保單管一生的保單,不僅能治病救人,從頭保到腳,還能妥妥解決教育金、婚嫁金、養老金的問題。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夢中保險嗎?


想要靠一款保險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現實的。兼顧意味著雞肋,意味著沒有重點。


  • 一個年交8000塊的保險,能保10萬的重疾,10萬的身故,6000塊醫療,一天100的住院津貼,50年後每年6000的養老金,看起來項目很多,但額度都低到沒用。


本來我們需要高額度的身故和大病保障,卻選擇了一個“全家桶”、“大果籃”保險,樣式多,額度低,還花掉了那麼多的錢。


想要一步到位保所有,結果就是錢白花了。


關聯閱讀:保險「果籃理論」:多家保險公司產品搭配PK一家公司「大果籃」,哪個更好?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03


買對保險:9個正確姿勢


1.保額的重要程度大於一切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犧牲保障時長,滿足額度要求。比如,100萬的重疾,預算只有1萬,那麼我們可以選40萬的終身重疾+60萬的定期(保到70歲)重疾。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6歲,保到70歲已經算是保的比較充分了,後面其實可以順其自然。


2.想要保身故,應該選擇定期壽險,而不是意外險


大家總是擔心年輕的時候萬一掛了怎麼辦,想要買意外險,但實際上90%以上的身故是由於疾病造成的,意外險,只賠由於意外事故而導致的身故。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定期壽險,30歲的女性買100萬保額,也就是600塊左右的事兒,比意外險貴不了多少。


3.重疾險+醫療險,才是完整解決大病問題


大病有兩個影響,一是看病花錢,醫療險解決;二是收入損失,重疾險解決。兩個保險的作用完全不同,但相互補充,缺一不可。醫療險以一年期為主,有可能以後買不到,而重疾險保長期,不用擔心生病以後買不到的問題,長期也能彌補醫療險的不足。


4.先大人後小孩


大人只要有收入,健康地活著,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保障。在預算上,兩個大人賺錢差不多,那兩人總保費應占到3/4,孩子1/4;如果一個人賺得更多,那麼2/3用於支柱,1/3留給配偶和孩子。孩子的保險不能喧賓奪主,大人也不能有僥倖心理,覺得自己不會出問題。


5.做好健康告知,避免不必要的理賠糾紛


絕大多數的銷售人員會用“兩年之內沒住過院就可以不告知”,“熬過兩年就好了,保險公司不能不賠付”等理由讓你隱瞞健康問題,但理賠跟價格,公司大小經營是否虧損都沒有關係,只有健康告知是未來能否順利拿到理賠的關鍵。保險公司要是在理賠的時候查出當年客戶隱瞞了健康狀況,就意味著理賠糾紛。大家對於“理賠難”、“理賠慢”的印象大多來源於此,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投保階段就避免的。


買錯保險,是賠多少的問題;投保的時候不重視健康告知,是賠不賠的問題。


6.所有的保險都可以單獨購買,單購買價更優


很多保障型保險看起來很誘人,但是想買到這些保險卻只能強制搭配其他的,這是銷售打包策略,其實:所有的保險都可以單買!!。


7.網上保險,也是保險公司的渠道,理賠會一視同仁


“線下的保險才有服務,線上的保險根本沒有服務”,“網上買保險理賠沒人管的”。這是不良營銷人員,恐嚇客戶最常用的模式。


其實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無論是網銷渠道、電銷渠道、銀保渠道、個人代理渠道,經紀渠道,都是銷售模式而已。


點擊關聯閱讀《保險從哪裡購買更好?我國保險銷售渠道現狀》


保險最大的服務需求無非就是:變更資料、提醒繳費和理賠,現在這些事兒用手機點一點或者一個電話就能解決。以前給你的服務其實都是為了創造機會見到你,然後推銷新產品,不要迷信“就在你身邊才是好的”。就在你身邊的不專業的親戚,照樣坑你沒商量,判斷銷售人員的的標準,就是專業性。“唯有專業,才有價值”。


8.警惕送禮/請吃飯,不拿返傭,不被輕易“增員”


請吃飯聽講座是保險公司常用的銷售方式,現場有人營造氛圍,會有托兒、大額禮品、煽風點火,你覺得不買就虧了,然後就買錯了保險。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不聽,不吃,不拿。


“我把返佣金給你就便宜了”,貴是每年都貴,返傭只能返給你一年,佔一年的便宜,吃19年的虧,這樣的買賣不划算;“你來我們公司當代理人吧,剛好自己出單拿佣金,還能學保險”,保險公司的培訓以產品介紹和銷售為主,保險公司要的就是你的自保件和親屬件,在保險公司眼裡,銷售人員實則是“客戶”。


9.大公司就一定好產品,小公司就一定產品不好?


在保險行業,有非常深的信息不對稱性,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於2020年1月8日做客新浪《保險會客廳》回答保險熱門話題,在回答網友(消費者)提出的如何選擇保險問題上,黃主席如是說。


黃主席:這位網友的問題是很多消費者想問的一個問題,也是很多消費者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應該講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購買保險,我說

第一位的因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需求,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保障。


我們買保險應該就像我們買衣服買鞋子一樣,要合腳的才是最好的合身的才是最好的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優勢,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優勢,只要是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成立的保險公司,我認為都可以去買。


我的建議就是需求導向,你就去比較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哪一個產品最適合你,你就買哪一個產品。


公司之間沒有說外資和中資公司哪一個是最好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哪一個是最好的,國有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哪一個是最好的,不能這樣簡單去比。


而是每一家公司的產品是有差異化,哪一款產品更適合你,最適合你想要的你就去買哪家公司的,這就是我剛才打的一個比方,只有合適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有關“保險入門基礎 的關聯測評”,可以點擊閱讀。

J 保險入門基礎知識

1.怎麼樣用最簡單的方式,購買正確的保險?

2.購買保險要點 | 經濟支柱才是最需要保障

3.讀完秒懂:投保重疾險,要不要專門做一次體檢?

4.買保險不講順序,是要吃虧的!

5.初初知識學堂|人身保險的分類,值得收藏

6.初初知識課堂 | 如何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7.初初知識課堂 | 如何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8.初初知識課堂|重疾險“確診即賠”嗎?NO!

9.購買了很多份保單,會不會重複獲賠?

10.重疾投保手冊 | 一文讀懂重疾險的前世今生

11.理賠 | 為什麼大家對保險理賠有一種深深恐懼

12.保險公司在理賠時,究竟是怎麼樣調查客戶的?

13.防坑指南 | 從理賠案例看經紀人在理賠中作用

14.誰家理賠最爽快 | 保險理賠快10倍的秘籍


按這個方式購買保險,再也不會上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