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逃亡時賜名的貢品,究竟什麼是來頭?

慈禧逃亡時賜名的貢品,究竟什麼是來頭?

先介紹一下背景:義和團運動的旗號是“扶清滅洋”,贏得了老太后的歡心,義和團運動的絕對“反洋”運動侵害了很多無辜洋人的合法權益,列強希望能通過談判的手段來進行協商,但是一位大臣向(好像是一位親王,具體名字我忘記了)向太后打報告說列強這次是想讓老太后下臺,扶持光緒皇帝執政,老太后一怒之下向11國下戰書,激怒了列強,於是英、法、俄、意等八國組成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攜帶眾多宮人宗室逃亡西安,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這就是所謂的庚子國變的全部過程

據傳說,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西逃時,駐足柴溝堡,品嚐燻肉,稱其為精美的佳餚。燻肉系塞外古鎮懷安縣柴溝堡鎮的特產,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柴溝堡燻肉的品種很多,現在行銷的有燻豬肉(五花肉、豬頭、豬排骨、下水),燻羊肉、燻雞肉、燻兔肉、燻狗肉等。特別是那些有異味的腸肚,經過熏製成了色正、味美、質優的上等佳餚。尤其剛出鍋的燻肉紅紫紫、顫巍巍、亮光光的肉皮上冒著晶瑩的小油泡,皮爛肉嫩,噴香可口,用之做盤涼菜,上面撒些綠油油的韭菜,看上去就象一件巧奪天工的精美工藝品。柴溝堡燻肉最有名氣要數“璽”字號燻肉,由於其技藝之純青獨到,製做工序繁複精細,肉經燜、煮、煨、燉和妙手烹調,皮焦紅而柔韌,嚼之微“筋”有齒勁;肉鬆嫩而脂少,食之爽淡不見膩;柏香馥郁,燻味饞人;久存不腐,蚊蠅不戀。堪稱烹調一絕,肉食奇葩,可謂餚中之珍饈,饋贈之上品。席宴必備,膳食常隨。柴溝堡燻肉在97年河北省農業博覽會上,榮獲省名優產品,1999年又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國家質量達標食品”,同時,柴溝堡燻肉製品廠被協會命名為中國食品骨幹企業,該廠生產的產品以其“高優高”的質量大開市場門。

慈禧逃亡時賜名的貢品,究竟什麼是來頭?

腐朽的清王朝已經沒落了幾百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財富,就像柴溝堡燻肉,流傳至今,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