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Leslie Hough作為倫敦國王學院的化學教授,最近的主要工作是跟泰萊公司合作,希望能研發出一種更有效的劇毒殺蟲劑。

看過絕命毒師的小夥伴都懂,化學實驗這玩意就是各種鼓搗,每次都會整出一大堆衍生廢料,在拋棄前都需要經過檢測來確定成分。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出事兒了,實驗室剛來個印度籍學生Phadnis聽力不大靈光,活生生把教授說的test檢測,聽成了taste,舔-舔

舔?舔就舔,誰怕誰!

Phadnis捏了一撮白粉,伸出舌頭咂巴咂巴。要知道這是劇毒實驗的衍生物,沒咂巴幾下,這哥們開始眼神迷離,表情僵硬,似笑非笑。

完嘍,要人命了!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如果這哥們死了,也肯定是甜 死 的

白色粉末分子式是C12H19C13O8,學名“三氯蔗糖”,一種超級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320-1000倍。

嗯,就這麼在1976年被發現了。

為什麼零度可樂熱量值為零,依然會很甜?因為它的甜味來源正是三氯蔗糖。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參與人體代謝,不被人體吸收,熱量值為零。1998年通過FDA審核後開始作為所有食品的通用甜味劑。

歷史上把沒事用舌頭擼實驗室製劑當成樂子的科學家,可不止這一例。比如大名鼎鼎的舍勒



舌頭日記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瑞典科學院成員,氧氣、氯氣、乳酸、錳元素的發現者,一生熱衷於品嚐化學制品,死於汞中毒。

這哥們不但喜歡舔,還喜歡寫,把每次舔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這東西氣味奇特,但不難吃,味道有點甜,嘴唇發熱,舌頭微麻”。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做實驗的卡爾·威廉·舍勒(1742年-1786年)


讓舌頭微麻的東西是Hydrogen cyanide氫氰酸,劇毒,致死量是1mg/kg體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主要用它做集中營

殺人毒氣,它還是香菸燃燒煙霧中的有毒副產品之一。

能以如此平靜的心態,穩當的手,記下來一次又一次舌頭的生死存亡,還真是了不起。

這不,在舍勒的舌頭日記中,還記錄了一種更神秘、更毒的綠色溶液。



舍勒綠

同樣是作為一次實驗的衍生物,這種綠油油、泛著春之氣息的綠色溶液被製造出來。面對著無法描述的謎之綠,蠢蠢欲動的舍勒喉嚨發緊,舌頭髮顫,咕嚕一聲嚥下口水後,還是沒忍住。

一仰脖,幹了!

咂吧咂吧嘴,味道還行!舍勒這次嘗的是有很強染色作用的砷酸銅,被它染過的東西綠的發翠,彷彿置身草原森林一般的舒爽。

由此也誕生了一種全新的綠色,人們都叫它舍勒綠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舍勒綠


就像大部分鮮豔的蘑菇都有劇毒一樣,舍勒綠也是一隻妖豔的魔鬼,其化學組成亞砷酸氫銅CuHAsO3中含砷,劇毒,100mg致命。

16世紀,哪有人知道這東西有毒,從油漆到傢俱、壁紙、衣帽、報紙甚至兒童玩具,都用舍勒綠來染色。

包括生日蠟燭。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直到19世紀的報紙,還曾有報道聖誕節狂歡夜的舞會中,會有很多孩子急性中毒。因為在封閉的房間裡,點燃了大量綠色蠟燭。

這麼妖豔的綠,怎麼能逃得過畫家的法眼。繪畫上的大量使用,讓舍勒綠中的劇毒砷得以持久、緩慢的揮發,並遍佈各個宮殿、別墅、教堂和餐廳。

那個古老年代,還真是壓根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巴黎綠

舍勒綠雖然豔麗,但卻有個致命缺點,就是褪色嚴重。一家法國工廠想盡辦法改良了配方,成功發明了“翡翠綠”,化學式Cu(C2H3O2)2·3Cu(AsO2)2醋酸亞砷酸銅。

除了價格更便宜,更經久耐用以外,毒性也下降了一丟丟,只是一丟丟。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因為翡翠綠從巴黎開始興起,也被歐洲人稱作巴黎綠,也叫做祖母綠

這種物美價廉的粉末當時最大的用處有三個,

繪畫顏料,給煙花上色,做老鼠藥。

也因為物美價廉被傳播的更廣,比如所有的綠色壁紙都在用翡翠綠做染料。當時的英國人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到潮溼的冬天,人們往往體弱多病。

如果搬到氣候乾燥的地方,就會自然的好起來。他們理所當然的總結出了一個規律:潮溼的空氣會讓人生病,陽光明媚對人更健康

直到100多年後人們才發現,錯怪了天氣。

絕大部分花色的壁紙都會用綠作為基本色,當房間空氣潮溼,巴黎綠染料中的砷元素會轉化成砷蒸氣,瀰漫開來。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誰能想到,巴黎綠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兇手。它還順便害死了拿破崙。



綠色百合花

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囚禁在朗伍德之家,孤獨中度過餘生。死因當時被確診為胃癌。

要知道,砷元素正是胃癌發病率的極大誘因,加上孤懸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氣候潮溼,如果拿破崙所處的房間有類似的巴黎綠的來源,結果可想而知。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1980年,英國藥劑學教授戴維·瓊斯博士在BBC做一檔科普節目,他曾半開玩笑的說:“如果我們能知道當時囚禁拿破崙臥室中壁紙的顏色,也許就能知道毒素的來源了。”

可惜近200年的時間過去了,哪裡還能找得到那時候的壁紙呢。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從拿破崙臥室取下的牆紙(未證實)


讓所有人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節目結束後不久瓊斯博士收到了一位女士的來信:她的祖父輩曾有幸拜訪過朗伍德之家,並且——鬼使神差地偷偷扯下了拿破崙臥室的壁紙,帶回家夾在了書中保留至今。

一塊帶有綠色和金色百合花的壁紙。



倒黴的總是畫家


要說綠色,接觸最多的就是畫家了。

你看塞尚、莫奈、雷諾阿這些印象派筆下閃耀著綠寶石般色澤的風景,正是巴黎綠。

而莫奈晚年的視力問題,據聞也是受到顏料中砷元素的毒害而加重。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採花》雷諾阿


可不只是印象派,比達芬奇更早的時代開始,西方的畫家們無一例外都在使用和舍勒綠原理接近的銅綠進行調色。

油畫之父揚·凡·艾克在1434年就畫下了著名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讓人唏噓的以一襲有毒的綠袍來象徵婚禮中的生育。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種銅綠顏料從波斯傳入歐洲,被英國人叫做Verdigris,希臘綠,意思是外國來的綠。就這樣,西方世界始終在銅和蘋果醋上打轉轉,來獲得所需要的綠色,直到1960年無毒的鈷綠被髮明。

但對整個歐洲,最有吸引力的可不是這些有毒的綠,而是來自遙遠東方的“秘色”之綠。



巧剜明月染春水


晚唐民間文獻《秘色越器》中記載了越州瓷窯出產“秘色瓷”,一直以來秘色都被解讀為“神秘的綠色”,在英語中則被翻譯成“meeser”,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顏色。

嗯,人們會把它想象成黎明時分,海上霧靄的青澀。

特別是中國詩人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來形容秘色瓷器,更讓人浮想聯翩。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幾百年間,只要遙遠的中國有新的盜墓發現,隨後總能一路輾轉流落到歐洲。

要麼古董商手裡會捧著幾個綠色的碗,被信誓旦旦的認為是失傳千年的

“秘色之瓷”待價而沽,或者被擺進了各大博物館供人瞻仰。

不止是西方對“秘色”浮想聯翩,自宋代以來迄於明清,學者們為“秘色”一詞的真正含義聚訟不已。今天普遍認為,秘色的意思不是一種青綠或香草色,而是“被秘密保存的釉料配方”之意。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從大量的文獻記載與實物考察,秘色是晚唐以來頂級青瓷的代稱——一種經過特殊淘洗並使用專門釉料配方製成的最高級瓷器,溫婉如玉,剔透似冰

和秘色青瓷的傳說不同,在18世紀實實在在的有一罐綠色,從中國到達歐洲,並引起了一連串的風靡。



中國綠膏

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敗割讓香港島。這讓整個歐洲都垂涎不已,原來看似威武的東方大國,這麼窩囊?

三年後法國派出了一個官方訪問團,也想要試試運氣,看能不能也給法蘭西帶回去一些城池領土。結果訪問團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什麼都想買,直接裝了滿滿一船的物資打道回府,壓根兒忘了自己來幹啥。

滿載著瓷器、絲綢和礦石樣品的航船靠岸,其中,有那麼幾罐特別不起眼的綠色泥巴,混雜其中。

誰也沒想到幾個月後,這綠色泥巴顛覆了整個歐洲的色彩格局。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是歐洲人第一次接觸到,純天然綠色染料。法國人把泥巴命名為“LoKao”綠膏——中國綠

彼時的歐洲印染工藝,需要把布料依次浸染在黃色和藍色染料的大缸中,加入適當的媒染劑,並在溫溼度恰當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理想的綠色。但問題是每次得到的綠色,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品控達不到一致。

並且,時間久遠之後,因為褪色會讓本來的綠變成面目模糊的灰藍。

被稱作中國綠的綠膏,卻不需要媒染劑,不需要混合,只要把它放到染缸中煮沸,布料就會擁有歷久彌新的綠色,再也不擔心色差,也不擔心掉色。

這是一次徹底的染料變革。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從中國大宗進口綠膏,萬事大吉。

對原產地中國來說是好生意,綠膏的原料是一種灌木“凍綠”,學名“鼠李”,《本草圖經》中形容其“鼠李,枝葉如李”,取之不竭。

工藝也不復雜,是以反覆蒸煮後收集到高濃度沉澱物,加大人力投入就會源源不斷產出。

的確是好生意,中間商賺差價的好生意。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法國人壟斷了進口貨源,讓中國綠徹底變成了奢侈品,幾乎以每五年翻一番的價格上漲。這也導致當19世紀有機染料被髮明的時候,第一個被替代掉的就是中國綠。

因為實在是太貴了。

而中國人自己用綠色的歷史,卻浪漫得多。



青綠共生


水墨丹青的中國畫中,最早使用的綠是用孔雀石研磨成粉得到的石綠,因特有的綠色同心圓花紋猶如孔雀美麗的尾羽,故而得名“孔雀綠”。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個稀有的石盤,雕作荷葉形。內外淺浮雕的葉脈紋理,彷彿能看到稀疏雨滴落入池塘,泛起漣漪。這美輪美奐的正是孔雀石。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孔雀石盤》清


孔雀石所得的石綠,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生成的銅綠,但在中國畫家的眼中,成為了珠寶般美好的美石。畫家們又根據細度不同,分成頭綠、二綠、三綠。

頭綠最粗最綠,依次漸細漸淡。

張大千先生這幅潑彩愛痕湖,把中國水墨顏料的魅力發揮到了不可思議的境地。不僅石綠,石青、硃砂、胭脂、秋香,每一種中國畫顏色都有著璀璨的剔透,讓人莫名激動。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愛痕湖》張大千


其中的“石青”很特別,它是石綠的雙胞胎。

真雙胞胎。

石綠來自於孔雀石,作為礦石主要產自銅礦床的氧化帶中。而另一種“藍銅礦”是孔雀石的緊密共生礦石,常常一起一起產於銅礦床的氧化帶中,是含銅硫化物氧化的次生產物,絕對的孿生姐妹。

藍銅礦磨成粉,就是石青,中國畫中的一種藍色顏料。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更奇特的是兩者因共生,藍銅礦日久會轉變成孔雀石,所以在中國傳統概念中青、綠不分彼此,沒有區分。

這是這藍綠共生,造就了中國繪畫別具一格的青綠山水。其中,集大成者莫過於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


畫家王希孟毫無吝嗇的用石青、石綠繪出了一副青綠山水畫壇上的巔峰。超過11米的畫卷中江河浩渺,崇山峻嶺,漁村寺觀,飛瀑鳴泉,長松修竹,水榭亭臺。

好一幅完美江山。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也正是因為其中大量的礦物顏料,歷經滄桑後只要打開畫卷,厚重的顏料就會剝落,極易損壞。

以國寶至尊的千里江山圖被深鎖故宮博物院20多年,無見天日。

北京奧運會,千里江山圖曾以數字技術的姿態被世界第一次得見。直到2013年,修復與保護技術層層疊疊之下,武英殿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中才首次全卷示人。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一幅絹本青綠設色的千里江山,比我們熟悉的清明上河圖要長出一倍有餘,畫中碧波萬傾皆繼承了傳統青綠畫法,筆法精密,一絲不苟。

僅青綠中求萬變,就已燦爛奪目。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18歲,落筆成圖的王希孟那年剛剛18歲,卻在《千里江山圖》完成不久就嫣然逝去。

後世收藏者宰相蔡京,在畫上題跋記下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並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千里江山圖成了唯一傳世之作,王希孟,成為中國繪畫歷史上僅有的一位,以一畫流千古的天才藝術家。

end



一碧萬頃,煙波浩渺的千里江山,與君共賞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