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千年窯火中的精品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青花瓷,千年窯火中的精品

天青色的煙雨詩意中,青花瓷宛如身穿素衣溫婉的東方美人,她可以凝固時間,將歷史風塵,化成一朵超凡脫俗的青花,立於時光的河流中,獨自綻放美麗 !

一朵青花,在一千年的時光中。靜立不老,它跨越時間的河流,跨越王國的邊界,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受到各國人士的喜愛、追捧、收藏,成為中華文化特有的一張名片,但青花瓷的由來,以及真正的成熟期,卻並不被人熟知。

青花瓷,千年窯火中的精品

唐代至兩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階段。揚州唐城遺址多次發現青花碎片、1948年於河南洛陽出土白釉藍彩三足罐、印度尼西亞島附近海域沉船出土的唐藍彩菱形花草紋瓷盤等,足以證明青花瓷的最初出現於唐朝。

兩宋時期,宋真宗趙恆一紙聖言,將自己的年號賜予當時還名為“昌南鎮”的一座南方小鎮。從此,這座南方小鎮與皇家禍福相依,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無數工人、匠人、詩人、畫家的傳奇故事在此上演。

青花瓷,千年窯火中的精品

到了元朝,是青花瓷的成熟期。忽必烈作為元朝的開國皇帝,江山還未坐穩便迫不及待在景德鎮設置“浮樑瓷局”,給景德鎮帶來了全新氣象。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明代景德鎮的青花瓷隨著鄭和下西洋的旅程,一路暢行。百年後,那一同出海的絲綢爛了,鐵器鏽了,茶葉已經渺無蹤跡,青花瓷依舊泛著藍藍的光芒,講述著悠久的中國故事與傳奇歷程!

青花瓷,千年窯火中的精品

人已千古,唯瓷不朽,沿著青花瓷的漸變演進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曆任皇帝在青花瓷身上留下的印記。一個君王的審美,左右著一個時代的審美,青花瓷的演變史烙印著當時君王的喜好與性格,清朝時期的雍正和乾隆是最好的驗證。清朝閉關鎖國,讓原本笑傲四方的器物,淪為君王手中的玩物,這命運的週轉、輪迴,實為可惜、可嘆!

自唐代起,青花瓷與歷史河流糅合在一起,成為時光的見證者,甚至是追尋歷史真相的見證者,哪些彰顯君王野心、國家威儀、漂洋過海的瓷器……是政治與藝術的交合,是締造出不朽的寶物,是開啟解鎖歷史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