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血淚總結:理財的4大雷區,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覺醒,更多的年輕人開始通過理財謀求工資以外的收入。支付寶數據顯示,現有6億人在支付寶理財,其中71%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年輕人滿懷希望地把錢投入理財,希望實現財富增長。然而他們會發現,想要通過理財賺錢太難了,虧起錢來卻是分分鐘的事!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年輕人,最好反思一下:以下幾個年輕人愛踩的理財“雷區”,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90後血淚總結:理財的4大雷區,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每天忙著買買買、賣賣賣,賺得還沒手續費多!”

頻繁交易是理財大忌。數據統計,頻繁交易用戶比不頻繁交易用戶收益率減少28%;持倉小於30天用戶比持倉超過180天用戶收益率減少98%;放棄定投用戶比堅持定投用戶收益率減少51%!

這不難理解,一來,基金等理財產品都屬於長線投資產品,頻繁買賣會導致收益得不到積累;二來,頻繁買賣需要承擔較高的手續費,持有時間越短,手續費越高。

90後血淚總結:理財的4大雷區,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理財猶如過山車,大盤跌時我被套,大盤漲時沒我份。”

當某支基金一直上漲,人們最容易跟風買進;當股票冒綠下跌時,很多人就會趕緊脫手。而這樣的操作,最容易讓你淪為韭菜!

90後血淚總結:理財的4大雷區,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因為基金上漲時買入成本也上漲,如果買在峰值,那麼很有可能遇上回撤,發生虧損。而基金下跌時如果急於賣掉,手續費是一筆開支,另外基金漲回去時也沒你的份了。

“想要靠理財賺筆快錢,卻怎麼都輪不到我!“

有句話說得好:理財心態正,未來有錢掙;理財立場錯,機會全錯過。

想要理好財,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把理財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投機手段。用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觀點來說,理財一定要做時間的朋友、賺週期的錢,而不是追求頻繁波動下的收益。

除了以上幾點,年輕人理財還有一個傾向是“光腳理財”:只相信自己,理財全靠蒙。專業的事最好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做,其實理財顧問在國外已經是個成熟的職業,國內現在也有了這樣的服務,比如支付寶上“幫你投”這樣的智能投顧。選擇把錢交給專業的人和工具去理財增值,省時省力又有效,遠比自己瞎折騰性價比要高得多!

90後血淚總結:理財的4大雷區,快看你有沒有中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