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只有勇於承擔起苦難中的責任

才能面對歷史,創造未來

我們需要記住這些人和事

用思考點亮未來

才能創造真正美好的未來

這樣的勿忘並開始,才能篤定

如果災難再次發生

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4月8日凌晨,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長達76天,經歷過的那麼多痛苦,在我們的記憶中變得好像已經很遠了,有一些模糊起來。我們想記住這76天出現的每個個體,並不只是獨自表達屬於哪個個體的敘事和情感。

4月7日,泰藝術聯合各媒體平臺率先發起【4.8武漢解封視頻徵集活動】,得到了許多朋友的支持。非常感謝陳映紅、肖萬明、胡志鵬、劉虹、曾樸、賈靖、黃昕愷、趙羽、馬漓澧、傅曉崗、楊森林、許毅12位老師分享的疫情期間的人物、故事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思考。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陳映紅:四川泰元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文化藝術專項基金主任、泰藝術創始人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2月24日,湖北十堰,一位70歲的老人家中死亡多日,身邊還有一個6歲的孫子,獨自守著爺爺的屍體,靠吃餅乾才沒有餓死。孩子說:爺爺不讓出門,說外邊有病毒……

看到這則消息,我哽咽了很久,非常難受,很多人討論,也許是父母監護人的問題,有可能涉及到疫情期間隔離引發的社區服務配套問題,甚至是更深入的戶籍問題、公共衛生措施問題、家庭倫理問題。某一個問題,還是全部都有問題,我們無法知道答案。

但是我想記住這個六歲孩子的悲傷,願他將來的人生有社區幫助、父母守護,入學成長、公共措施得當,甚至得到監護人法律的護佑,擁有美好的未來。

@肖萬明: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大頭諮詢&魔豆工坊創始人、弘信資本合夥人、創業導師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4月8日,特殊的日子。76天前的封城,帶給我們每一個人很大的變化,不管是你是在風暴中心、全國各地還是世界各地。本以為在此期間,大家可以藉機靜下來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多看點書、寫點東西。但我們發現真的封城之後,人的內心反而平靜不下來。以往忙碌之中我們偷閒之後,可以擠出一段時間效率很高地幹一些事情,但是在這個時候,外面是寂靜的,內心卻是不平靜的。太多的資訊真假難辨,充斥在你的耳旁,逼著你靜下來思考問題。

在疫情期間,我覺得有兩字非常有意思,一個就是“囤”,我們必須囤積很多資訊、很多情緒,甚至會囤積糧食、囤積健康、囤積對未來的很多期許;還有一個字就是“宅”,宅就是不能動啊,控制自己的慾望,控制自己的很多念想,讓自己能夠安心地宅在一個空間裡面,無論你主動還是被動,逼迫著你去思考問題。

這個期間我做了一些事情我覺得還是有點意思:第一,我每天晚上都要跟母親通個電話,已經很多年沒有每天可以和她交流的時光了;第二,我的孩子在英國留學,也曾糾結過回來還是不回來,原以為國外是避風港後來又成了暴風雨的一箇中心,我覺得孩子比我們想象中強大;第三,趁這個時間終於把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給開出來了,這些就是這個階段,我自己“囤”與“宅”的一個結局。

春天終於來到,希望大家能夠在新的春天裡面,摘下口罩,也能摘下面具,大家自由地呼吸,真誠地相處。

@胡志鵬:青年藝術家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今年我是在保定過的春節,春節之前完全不知道此次疫情,直到武漢封城,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次疫情最深刻的就是吹哨人李文亮,他去世的那一天,有個人在雪地上寫了“送別李文亮”幾個字,並用航拍的方式拍下來,發到了網上。

這個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有人用這種方式去紀念一個人,這張照片在網上傳得非常廣,並且那天的輿論也是,大家都在紀念這一次事件。這是我在社交網絡上看見的很罕見的事情,我也希望像灰犀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因為我們的傲慢無知,導致了這一次的結果。以後,我們能夠吸取教訓,不要輕易地去忘記他,這是我所希望的事。

@劉虹:著名當代藝術家、原川音成都美院教授、油畫繫系主任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2020年,一種罪惡的病毒突如其來地襲擊了我們、襲擊了武漢、襲擊了世界,回想兩個多月在家隔離的日子,我們曾每天在令人擔憂和恐懼的數據中度過,而這些抽象的數字所對應的每個個體,他們的經歷才是具體的、刻骨銘心的。

記得電視當中報導過一位女患者,她其實已經被治好了,可是她不願意出院,因為與她一同進來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她說他們是自由戀愛,感情很好,她不知怎樣去面對那個未來沒有她丈夫的生活。

災難中這些個體的敘事,其實也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集體記憶。願被災難席捲而去的個體安息;讓挺過災難的、曾經的患者們得到關愛;更願災難不再捲土重來。

@曾樸:青年藝術家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這次疫情之中讓我非常震動也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是李文亮醫生的去世,個體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同時讓我認識到在我們這個社會之中,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崗位,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崗位,如果我們不能讓這個工作的從業者,從他最基本的職業的素養、專業的素養和一個職業的道德上面講出他對這個行業和他所從事工作的一個真實的判斷的話,會對我們這個社會、對我們每一個人造成多麼大的傷害。

這次疫情之前,我們經常在討論未來的高科技,討論生物技術,討論人工智能,但是看看現在,我們在疫情之中,停擺了整個人類社會,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我們是不是太盲目、太樂觀,我們是不是應該對自然,對每一個人,多一些理解、包容和敬畏之心。

@賈靖:青年藝術家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疫情期間有一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疫情初期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湖北的貨車司機被困在高速公路7天,大年初二的時候他才得知全國疫情爆發,然後沿途開車從四川回湖北,但是因為他是湖北車,哪兒都去不了也不能進服務站。

在漢中的時候,漢中交警發現他在應急車道上停車睡覺,就問他為什麼在這睡覺,他當時就說了自己的情況,希望能有一個地方能夠讓他停下來休息,吃一頓飽飯。

當時看到這個新聞心裡面挺難受的,現在我們武漢已經解封了,接下來可能會有很多武漢的朋友去到全國各地。我最想知道的就是,當他們重新回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怎麼一種心態去面對武漢的朋友,因為他們經歷的比我們更多。

@黃昕愷: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英國國際教育協會理事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疫情的第一個階段結束了,這段時間每分每秒都讓我印象深刻,但是我又在想一年以後、兩年以後、三年以後我還記得什麼呢?除了那些標杆式的英雄,大家街頭巷尾、口耳相傳的英雄人物,或許我還能記得住的就是我身邊這些最最普通、最最平凡來幫忙、照顧我們的人。

疫情期間,小區的老爺爺、老奶奶組織了護院工作者的隊伍,因為有一部分人大家要去上班,年輕人如我,又吃不了苦,就只有這些退休的老人家自發的組織起來,每天不管颳風下雨到小區門口,來保證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

每次走到小區門口取快遞包裹或者外出去買食品的時候,看到他們我都有一點內疚的感覺,為什麼不是我來守呢?但是真要讓我在門口守一整天,我覺得我又做不到,人的自私心理總在作祟。我就是在想,當面對災難的時候總有那麼一批人在默默付出。我看不了那麼多媒體中報導的英雄事蹟,但是小區這些老人讓我覺得很慚愧。

@馬漓澧:青年藝術家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2020年2月18日上午,武漢武昌醫院的劉智明院長因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工作中,不幸感染救治無效而病逝。他在確診之後,打電話給每一個在工作中有所接觸的抗疫一線同事,確認他們的身體狀況,同時他在病中拒絕了同在抗疫前線工作的妻子蔡利萍護士長來陪護他。

我們看到的新聞畫面已經是他和妻子天人兩隔,身穿抗疫防護服的妻子追著靈車哀嚎痛哭的畫面。這不是最後一個在疫情中殉職的醫生,還有更多的醫務工作人員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卻不顧自身的安危,保護著我們,他們平凡而偉大,他們的事蹟也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

@傅曉崗:公益人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今天,對於武漢人民,對於所有人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如同1月23號。漫長的76天,武漢人民為了全國,乃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謝謝你們。

在這期間,有太多難忘的人和事時時刻刻觸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除了那些在主力戰場的醫生、護士和社區的工作者外,我特別感動的還有一個人群,就是志願者當中的擺渡人,他們每天接送醫生護士上下班,其實他們有很大可能感染風險,同時他們並沒有所謂的職責所在的包袱和壓力,但他們卻選擇了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瘦瘦小小的志願者說:“因為我什麼都不會,只會開車。”還有一個志願者,他為了不讓妻子擔心,同時也怕自己有感染的風險再感染家人,很多天一直住在車上,早晚接送醫護人員,白天幫社區運送貨物。

我不知道到現在為止這群志願者中有沒有被感染的,不知道他們到了4月8號是否依然健康,我只想對他們說,因為你們的付出,才使得抗疫工作能夠正常運轉,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祝願你們一生平安。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所有人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因為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我曾去過一次武漢,很喜歡這個城市,我想我還會去的,去武大看櫻花。祝福武漢人民,祝福所有人。

@趙羽:唯寺主理人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這一次疫情中除了李文亮醫生的事情讓我挺動容的,還有一件事是武漢人民排著隊領取家人或者親朋好友的骨灰,這件事情打動我的點在於如果自己是武漢人,我們是已經被燒成灰的家屬或是親朋好友,我們是否已經準備接受這個事實,或者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身後的事情已經有人打理等。

在國內,死亡是一個禁忌,是一個不能談及的話題,非常不吉利,我們無法跟自己的長輩談論死亡,因為他們覺得不吉利,我們也無法跟自己的晚輩談論死亡,因為害怕讓他們覺得我們自己覺得不吉利。但是面對死亡,和死亡相處,死亡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環,只是它是最後一環而已,直面了死亡才能直面整個生活的本質,或是說直面死亡是我們另外一種誠實對待自己生命的開始。

所以最近開通的微信遺囑,我很開心看到它還沒有被推廣的時候就已經被幾千人使用,雖然並不涉及財產分配,但是就像是羅曼·羅蘭說的一句話,“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它”,我覺得死亡也就是生活本質的一種,我挺呼籲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死亡這件事情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準備好並迎接它?

@楊森林: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民族地區兒童關愛基金創始人、成都聖德文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今天是武漢解封第一天,我對武漢是有深厚的情感的,大學期間我在《香港建築與投資》雜誌,坐的第一趟飛機的降落點就是武漢,降落後吃的第一餐就是熱乾麵,登的第一座高樓就是黃鶴樓,看的第一個美景就是武漢大學,所以我對武漢是有情感的。因此,當這次疫情發生之後,我們第一時間都在關注著武漢,也希望能為武漢人民,或是湖北人民做一些什麼。

在此期間,我們組織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給湖北進行了捐贈,最欣慰的是,我的孩子看到我在做這樣的捐贈,也把他過年的壓歲錢全捐了出來。他非常地感慨,也非常地感動。所以一個大的事件實際上是能改變我們人類的行為模式的。

以前總在擔心90後、00後,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這次90後、00後在抗疫前線所展現出的風采,這也是讓我非常感動的,希望我們在成都能夠為大家做一些事情。四川是經歷過災難的地方,5.12大地震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們國家也許還會經歷其他一些災難,我相信,只要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成都歡迎武漢人民,成都歡迎湖北人民,謝謝你們。

@許毅:四川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師、產業經濟學專家,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成員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現世安穩時,現時的工作和生活看起來風平浪靜、雲淡風輕。世事本無常,一場疫情,將我們大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其實,人間處處有溫情,疫情就是檢驗人性的溫度計。在廣州萬菱匯廣場的戶外一處“無人值守愛心站點”,擺放了各種免費領取愛心食品,一位快遞小哥那句“送了上千次的茶飲,還是第一次喝到”的話,讓人溫暖又辛酸。因為愛心站點的存在,引發了一場愛心接力賽,不停有市民給空缺位子補給食品。在距離武漢約500公里的宜昌五峰縣長樂坪鎮,一群質樸可愛的老人家,硬是用肩挑用背扛,翻山越嶺徒步將湊出來的85噸物資送達武漢,讓人為之動容。

面對疫情,我們一幫人倡議共同做了愛心餐事業,為多個社區工作人員和醫療人員連續一個月送去早餐、午餐和晚餐,為市容管理中心的環衛工人送去愛心物資,去看望大邑的殘疾人同胞,因為疫情、因為他們行動多有不便,我們主動送去人文關懷。

這次疫情,讓我深深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危難面前,個體抗禦風險的能力是有限的,唯有凝聚力量,手牽手、心連心,才能真的同呼吸、共命運。

武漢解封:記住他們和他們經歷的困難,就是人類發展未來的那束光

從1月23日到4月7日,在76個日日夜夜裡,我們曾在彼此守望中,共擔風雨。

終於,如約而至的不只是春天。

願所有已離去的生命,都會被銘記;

願所有曾遭受的災難和痛苦,都不會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