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良好的消費習慣。為此,教育部曾經下發專門文件,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光盤行動”;當時,學校安排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效果並不理想。可是,近期學校又開展了這項活動,效果卻非常好:小學生都變成了“光盤一族”,

“今天,你光盤了嗎”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這都歸功於“豬八戒”!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種感受,只有成年人,只有學生家長才能感受深刻;小學生沒有生活經驗,自然感受不深。近期以來,豬肉價格暴漲,已經遠遠超過平時牛羊肉的價格,於是家長們也“精打細算”起來:買豬肉的次數明顯減少,買的豬肉的塊頭越來越小。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細心的小學生察覺到了餐桌上的變化。好奇之下,他們仔細尋找背後的原因——原來是“豬八戒”惹的禍!於是,他們在餐桌上不再挑三揀四,開始“津津有味”地品嚐父母做的每一份飯菜;有時,家長買了牛羊肉,但他們並不“感冒”——諸肉唯有豬肉香啊!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在小學生群體裡,現在廣泛流傳著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他們對“豬八戒”的關注:一天,孫悟空要解救唐僧和豬八戒,妖精說:“唐僧可以帶走,豬八戒必須留下!”難道,豬肉比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唐僧肉”還貴?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學校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及時在校內和校外開展了“光盤”行動,藉此進一步培養學生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好習慣。都說“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當“豬飛起來”的時候,“光盤”行動的效果也特別“乾淨”。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裡,小學生的碗盤變得“乾乾淨淨”。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吃多少盛多少,不留剩飯剩菜;不攀比,不買最貴的,只賣最有營養的;外出就餐時,剩下的飯菜打包帶走……“最近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每次都吃光碗裡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根菜。”

有的家長這樣說。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光盤”行動在小學生中間蔚然成風。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活動開展以來,小學生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穫,紛紛製作手抄報,表達他們在這次行動中的收穫。

“豬八戒”吃不起,小學生變身“光盤一族”:“你光盤了嗎?”

書上得來終覺淺 ,得知此事須躬行。在“豬八戒”飛起來的的絕佳時刻,學校組織的這次“光盤”行動沒有流於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地走進了小學生的心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已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變成了小學生日常生活的牢固習慣。

“豬八戒”正在天上飛著,您有什麼好的想法嗎?敬請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