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之後如何讓新能源重回"高速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十分的低迷,降幅創歷史新低。 過去一年,國內傳統汽車產銷量負增長,但新能源汽車表現卻不錯,總銷量達到100萬。 很多 業內人士還建議,要充分發揮經濟政策的槓桿作用,適當發力,爭取讓新能源汽車產銷早日回到高速發展快車道當中。


2020疫情之後如何讓新能源重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表示,2020年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51輛和12908輛,同比分別下降82.9%和75.2%。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342輛和10680輛,同比分別下降80.5%和72.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09輛和2228輛,整體銷量也有所下降。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量經銷商閉店,導致整個銷售零售進度處於崩盤的狀況,這也是造成2月份全國新能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的一項重要的原因。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採訪時表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各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消費也有所升級,復工復產後整體市場的銷量也值得期待。
此次疫情讓物流、人員流動不暢,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 如果拋開變化只看需求,新能源電池帶來鈷、鋰、稀土等稀有金屬的需求確定性更強,中汽協公佈7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顯示產銷同比分別增長52.6%和55.2%,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上游材料依舊有很大的需要。 在 生產方面,企業因復工進度慢、零部件供應等問題導致產出水平低;消費端,產品消費也會懈怠。

2020疫情之後如何讓新能源重回


在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雖然下滑59.6%,但卻低於國內車市總體銷量降速(79.1%),這也詮釋了新能源汽車存在一定的市場需要,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崔東樹表示,隨著疫情影響逐步褪去,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在3月份迎來全面的好轉。
作為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和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對比參考價值也比較高。 崔東樹稱道,"中國計劃在2020實現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2020年1份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反超中國;2月份受疫情影響,迎來高速增加,這是大勢所趨,新能源的補貼退坡並不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銷售造成過多的影響。 但累計銷量也會遠超 歐洲可能還需要到4月份。
與政策相呼應的是,上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尤其是低速電動車,產銷量可能再創新高。 崔東樹表示。 應多措並舉,有信心完成2020產銷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目標。 另外,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多購車補貼、電動車下鄉等措施。
2019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其調整核心是250公里下巡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補貼大幅銳減,從而導致A00級電動汽車銷量佔電動汽車整體銷量的比重從50%以上迅速下降到25%以下。 崔東樹認為,鼓勵電動汽車下鄉同時給予冬季續航里程車型一定的補貼,可以整體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不斷髮展。 按照相關政策表示,今年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實施全新一輪的政策。 . 然而,在當前不利情況下,延續之前的補貼標準成為業內共識。 崔東樹表示,延續補貼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不只是為了提高銷量。


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乃至汽車行業的更好發展,中汽協綜合各方面情況希望可以調整雙積分考核政策,延續之前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實用性。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

2020疫情之後如何讓新能源重回

​​​​​​​
另外 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還指出,我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一、優化、推進並早些明確2020年後續的補貼政策,即取消補貼標準中續駛里程、電池比能量等與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術指標要求,強化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加快產品的升級。


二、提高新能源汽車便利性。 葉盛基表示,應給予新能源汽車牌照、路權、停車費減免、通行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同時,限購城市應取消或增加新能源汽車號牌配額。
三、繼續加大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宣傳力度。 應及時撥付中央財政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獎補資金;出臺疫情期間專項運營補貼政策指導意見;明確充電運營企業同等享受5%電價優惠政策等等。
 對汽車行業而言,目前依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特別是整體消費需求不同的問題,即使目前企業復工復產率比較高,整體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