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當年參加央視綜藝節目《出彩中國人》的三歲萌娃張峻豪,在很多人心目中還是一個小孩子,但是實際上當初那個小孩子已經佔大,而長大後的他似乎已經慢慢淡出了大眾的視野。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於是就有人說,因為頻頻在電視上露臉,導致小駿豪荒廢了學業,還產生了厭學心理。家人雖然經常會給他找家教,希望他可以好好學習,但是小駿豪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生活模式,根本無法安心。

不過,關於這一點,張俊豪的家人在微博上進行了闢謠,說小俊豪並沒有因為拍戲而耽誤學習。

其實,針對童星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言論,總結起來就是覺得童星是犧牲了孩子換取物質。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每每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想起了王安石的《傷仲永》,父母總是喜歡通過炫耀孩子來獲得成就感,但是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之前出去培訓的時候,遇到過一位老師,在車上他十分驕傲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兒子。孩子今年十一歲,已經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童星,只要有需要孩子主持的晚會,都會聯繫他。

最近,有一部分電影在選男主角,孩子媽媽就帶著孩子去上海試鏡了,據說導演很喜歡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有人就問,“那孩子學習怎麼辦呢?“這位老師驕傲地說,“孩子有名氣了,學校也跟著沾光,所以學校也默許了孩子經常不來上學“。現在孩子的媽媽也辭職了,全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演出,孩子空閒下來的時候,媽媽就給孩子講解一些文化知識。

爸爸在講述的時候是十分驕傲的,在他看來,孩子現在就賺出很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未來也是一片光明。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不過,這樣的觀點其他人並不是十分接受,畢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而不是以賺錢為主,家長用成年人的價值觀來培養孩子,對孩子來講,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01 成為童星,究竟是孩子的夢想,還是父母的渴望?

很多家長應該都接到過這樣的電話,“我們這是某某某培訓機構,我們這裡可以教會孩子走模特步、演講,有時間帶孩子來感受一下”。我身邊有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這些機構,甚至為了能夠在公開場合露臉,家長還不惜花重金,美其名曰“這是對孩子的培養”。

本質上來說,這卻是在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覺得孩子需要什麼,然後就給孩子補什麼。

“現在房價這麼高,他要是自己能賺錢,先買個房子留著,以後就不辛苦了啊”


“現在當童模,培養一下氣質,以後還可以當明星,一輩子吃穿不愁”

父母從物質的角度來衡量孩子的人生,但是卻沒有真正地去考慮過孩子需要的是什麼,甚至在我們在孩子身上強加了我們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就像是之前因為參加《爸爸去哪兒》爆火的童星阿拉蕾就曾在採訪中說自己需要賺錢養弟弟,可是養育弟弟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嗎?什麼時候輪到一個小孩子來做呢?那她是姐姐還是媽媽呢?

僅僅是因為孩子現在可以賺錢,父母就把本該自己做的事情推到了孩子身上。可是,父母卻沒有想過,我的孩子想要是什麼。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童模的採訪,叫做《年入百萬的10歲女孩:養活全家,失去童年》,裡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鮑水(童模的媽媽)在商場餐廳的飯桌上問谷歌(童模):“那你好好說,你喜歡拍戲還是拍平面?”

“我什麼都不喜歡。”

“你喜歡幹嗎?”

“我喜歡像我同學一樣。”

回程的車上,鮑水再一次問谷歌:“你摸著良心說,你到底喜不喜歡拍戲?”

“摸著我的良心說?你確定?”

“確定。”

“我不喜歡。”

鮑水沉默了。

“你逼我的,你讓我摸著我的良心說的。”谷歌說。

孩子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願望,他們渴望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去玩耍,而不是賺多少錢,出多大的名。

當父母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在建設孩子的未來,而是在透支孩子的未來。

02 童星要的不僅僅是才藝,更應該是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童星也是一樣。

孩子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小大人”並不是一種褒獎

年僅4歲的曦曦曾經靠一段視頻走紅全網,一屋子的大人對他進行提問,他不僅沒有躲在父親身後,更沒有因為不知道答案而急得直哭,反而是輕鬆地進行應對,讓所有成年人對他刮目相看。

曦曦甚至在聽到問題之後,可以瞬間回答出:“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但是,這樣優異的表現真的因為他是一個神童嗎?其實並不是,而是因為他的父親,這一切的答案都是父親在背後教會孩子,之後讓曦曦在關鍵時刻對這些關鍵詞進行搜索,之後進行回答。

可是,從曦曦的角度來說,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他知道這些話背後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嗎?孩子都不知道。

父親的行為其實和“耍猴”是一樣的,他無非是想通過孩子的表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於父親來說,孩子只是一個媒介,是一個工具而已。

即便全世界的人都誇孩子優秀,但是這都不是孩子真正的成長,不過是一種表演而已。但是,卻浪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忘記了真實生活的樣子。

孩子會失去其他能力的發展,尤其是社交能力

如果我們經常看一些童星的照片,就會發現,相比較於在舞臺上的閃閃發光,他們舞臺下的生活往往十分“暗淡”。

童星的生活與其他孩子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他們每天呆在拍攝的地方,接觸的都是成年人,他們沒有與同年齡朋友的社交,更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可是,社交對於每個人的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幫助孩子建立友誼,還可以讓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樣孩子在今後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及時獲得幫助。

正確的價值觀才是童星立足的根本

疫情期間,就在大家都是努力抗疫的時候,竟然有人做了這樣的事情。

黃智博是一個還沒有火遍大江南北的小明星,因為疫情他要參加的節目被推遲錄製,於是返到家中的他幹起了售賣口罩的買賣。

不過,售賣口罩只是一個幌子,他以此為噱頭,進行網絡詐騙,非法獲利28萬元之後。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事後,有人替他辯解,“孩子還小,也挺不容易的”。可是,更多的人卻慶幸,多虧他沒有火,否則做出這樣事情的人會給崇拜他的粉絲的人生觀帶來多大的影響,後果不堪設想。

做出這樣的舉動,絕對不僅僅是一時衝動,也不能用難不難來解釋,其實就是價值觀出現了問題,他不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2歲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一個成年人尚且如此,那如果真的是小孩子呢?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用物質來作為衡量標準,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當明星做偶像不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想要成為受人尊重的明星,除了才藝以外,價值觀和人品更加重要,切莫丟了西瓜撿芝麻。

03 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經說過,沒有尊重的愛是控制

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覺得孩子應該成為什麼樣子,於是我們就拼盡全力讓孩子朝那個方向成長,也許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孩子的成長方向看起來是對的。

但是,父母卻忘記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為所欲為”,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卻發現自己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到那個時候,他對父母就不再是愛,而是恨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首先,請把屬於孩子的時間還給孩子

不僅僅是對孩子來說,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樣,什麼樣的年齡階段就做什麼樣的事情。如果一個成年人每天揹著小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別人會以為“他有病”,而如果一個孩子展現出成年人的狀態,其實也沒有那麼正常。

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曾經在做主題分享時說過,“教育孩子要順其自然,因為人的大腦是需要時間慢慢成長的,不能拔苗助長”。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對孩子進行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順其自然,這不代表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匹配孩子的年齡階段,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其次,在培養才藝的時候,更要重視德育教育

品德才是做人的根本,這一點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多大年齡都是如此。

上海市民辦新黃浦實驗學校八(2)班學生趙珺延為了給祖國人民揹回口罩,獨自一人踏上返鄉的航班。其實,一開始,媽媽也是不太放心的,但是趙珺延對媽媽說:“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是中國人,這個困難時刻,盡我所能為國家出力,為家鄉做點事,義不容辭。”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同樣是年輕人,有的人為了錢,利用口罩詐騙,有的人卻不考慮個人利益,寧可委屈自己,也要為集體貢獻力量。

不用我說,大家也會知道哪一種人以後更能在社會上立足,哪一種人才真的是社會發現、國家發展需要的人。

作為孩子的領路人,父母更加應該注重對孩子品德的教育,而絕對不是隻看眼前,只關注個人利益,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會害了自己,害了全家。

最後,給孩子選擇人生道路的機會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家長對記者說,後悔讓孩子學習鋼琴了。大家以為是因為孩子不適合,孩子學習比較累之類的理由。但是,之後家長的回覆讓人大跌眼鏡,原因竟然是鋼琴太大了,不能隨身攜帶炫耀。

我們培養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各位家長是否想過,到底是讓孩子走上我們安排的道路,還是讓孩子有能力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父母是否想過,有一天孩子後悔了,不願意了,我們能否賠償給孩子一個全新的人生?

如果是後者,那我們無非就是個引路人而已。而不能替孩子去做人生所有的決定。

童星張俊豪現在怎麼樣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未來50年的路

當我們替孩子選擇的時候,不妨問一問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僅僅是因為畏懼困難,那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去堅持。但是,就像是童星這條路,如果父母的初衷僅僅是為了炫耀與金錢,而孩子也只是想過上正常的童年,那麼我們不妨就聽從孩子的意見,畢竟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絕對不是一臺賺錢的機器。

孩子喜歡文藝,父母培養孩子這是好事兒,但是是不是要把這些興趣愛好當作賺錢的工作,讓孩子為了它們放棄本該過上的生活,家長真的需要慎重。

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一旦走錯了,就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了。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