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綜藝公佈,關於家庭關係或男女關係的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動的信號》、《中國新相親大會》也躋身其中。

近些年來,人們對有關伴侶和家庭幸福的關注指數拔升。

不知何時,圍在電視機前看相親大會的,除了我們的父母,也出現了我們的身影。拿小編為例,小編的舍友們也不知何時竟也愛上了相親大會,還揚言說要給我當嘉賓幫我選男友。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一言概之,就是中國傳統婚禮禮節之一。

大多數人對於古代婚戀的印象,定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舊社會下的封建落後,也導致了人們思想的閉塞落後。

其實不盡然。

《詩經》裡的《靜女》中曾有這麼一段:

“靜女其姝, 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 搔首躑躕。靜女其孌, 貽我彤管。彤管有煒, 說懌女美。自牧歸荑, 洵美且異。匪女以為美, 美人之貽。”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這段文字就描述了一對年輕男女在城隅私會的場景,表現了他們對愛情的熱烈熾熱的情感。以詩經當時的傳誦程度,若當時的社會婚戀受禮教束縛頗深,想必也不會出現描述男女私會的文字。

那個時期,雖然對女性有了一些禮教方面的約束, 但是由於周朝建立之初並沒有完全普及“禮”的制度, 所以女性的婚戀並沒有完全受到禮教的約束, 男女之間還能夠實現自由戀愛。

後來,隨著儒家思想的不斷完善,對女性提出了三從四德的約束,有了“男女雙方非媒不知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婚戀才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鎖。

古時候的相親大多委婉閉塞,主要是由媒婆或者父母操辦。男女見面或在家中,或在集上或者廟會進行男女的所謂“會面”。女孩事先精心打扮,再由父母或者媒人安排給男方家人端茶倒水,以此來觀察女子的儀態容貌和身材。若選在集上或者廟會,也便只是遙遙一指,兩眼相望茫茫,又哪能看得真切?

若是雙方父母覺得般配,不管男女雙方意見如何,婚姻也就此定下。從此無論是否健康、是否和諧,一輩子的伴侶也不會再改變。極少數的幸運兒得以幸福安康一輩子。然而大多數人,都溺死在了這一灘死水之中。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後,人們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親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婚戀習俗,在傳承的同時,也逐漸演化和發展。

在新時代的催化劑中,出現了百合網、珍愛網等相親線上平臺,也衍生出了《非誠勿擾》、《新相親大會》等一系列相親真人秀電視節目。

無數單身的男男女女,網絡一線牽,便有了一段緣。

而《新相親大會》更是從一系列相親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綜藝之一。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小編的暑假午飯時間日常,也從闖關贏空調節目轉為和父母一起端著飯碗看《新相親大會》。

那麼這個節目到底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又憑何從眾多相親類節目中脫穎而出呢?

首先得講講這個相親節目的規則。這個節目分別兩種類型,一種是多女選一男,另一種是多男選一女。

以第二種為例,坐在後臺的男生不能直接和女嘉賓見面。若想贏得好感,只能寄希望於臺上有發言權的父母和朋友。當女嘉賓出場時,如若心動,男生可以選擇爆燈,但爆燈機會只有一個,先到先得。爆燈的男嘉賓即可獲得和女嘉賓當面表達的心意。而沒有爆燈的男嘉賓只有靠場上的父母贏得和女嘉賓表白的機會。最終是去是留,選擇誰,都由女生做出決定。

與普通相親節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男女方並未直接見面,發言權大多在父母手裡。作為60、70後,他們大都不具有年輕人那麼強的表達能力,但又急於表達自己,為兒女爭取機會。力不從心者有之,但更多的父母是打著好心的燈籠卻給子女一個勁加黑歷史,簡直讓我們這些“看戲者”樂開了懷。

更何況新相親大會請來的父母也有不少活寶。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記得有一期一個阿姨,在丈夫的慫恿下,決定舉手跟女嘉賓表明他們的地理優勢。

她是這樣說的:

“女嘉賓您好,聽說你在北京工作,我也有兩個妹妹在北京,一個妹妹以前在北京學習然後留在那裡工作,現在已經20多年了。我和我丈夫呢,也一直在北京,我們很喜歡這裡......”

旁邊的孟老師打斷:“那這跟你兒子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兒子在北京嗎?”

沒想到這位阿姨直接耿直地回答:“不,他不在北京,他在瀋陽。”

全場一片鬨笑。

阿姨這才著忙補了一句:“我的意思是,為了你,我兒子也可以來北京的啦!”

哈哈哈哈真是太可愛一阿姨了。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為了給兒女爭取機會,這樣的活寶父母真是不在少數。有揚言要送女婿傳家寶的,甚至還有直接和女婿約酒的....

除了活寶父母外,在這個節目裡面也展現了很多年輕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也作為一個社會的小窗,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

有一期出現過這麼一個男嘉賓,學生時代的他,就是學霸一枚,兩年半讀完本科,四年完成本碩連讀,後來去選擇去在聯合國工作,但11年後決定放棄這工作回國發展。

“即使失去了原本的終身合同,職業生涯也要歸零重啟,但他始終面帶微笑,沉穩又儒雅。”這是官方對他的評價。

看到男孩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女嘉賓們紛紛對男生表示好感,父母們也對這個男孩表示讚賞。最終他也在這個舞臺上收穫了完美的愛情。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在感嘆和傳揚這個男孩剛烈愛國精神的同時,這個節目也反映出了當代人婚戀態度的多元化和開放化

在這個節目裡,出現過強制要求男方入贅的母親,出現過完全不在意無論多少歲年齡差的姐弟戀,也出現過要求女方必須極其自律的。

節目中涉及到的“媽寶男”、“丁克理念”、“對前任正確的態度”也多次登上熱搜,引發人們的關注度。

無論如何,可以看得出來,珍視婚姻,知己所需,勇於把握,已經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婚戀觀常態。

正如幾年前傳遍大街小巷的“你幸福嗎?”,已經轉化成一種內化的自省了。

因此,在新相親大會這個舞臺上,也出現了不少幸福的高甜時刻。

有給女孩當場寫情書的,有當場抱起女嘉賓轉圈圈的,也有情話相送情歌相唱的。

老一輩的父母也毫不相讓,向老伴撒嬌求抱抱的事情也常有之。

真是甜到觀眾心裡頭去了。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作為多年來相親節目的主持大咖,孟老師在這個節目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他不僅是能調解節目氛圍、深得觀眾喜愛的孟主持人,也是觀眾心裡的情感達人孟爺爺。

他會在恰當的話題點向觀眾傳達正確的婚戀觀,會在爭議度高的點停下來和大家探討,也會一針見血地指出男女嘉賓在表達時的問題並給出正確的範本。

“跟前任的相處方式,沒有對與不對,只是我們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們對於父母的愛與感激,不應該拿我們的婚姻幸福作為條件。”

“前半生我們帶著孩子們成長,等孩子成年後,我們要從孩子身上學到東西。”

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新相親大會》,究竟有何特別?

......

這些在節目中孟老師爆出的金句,影響著每一期臺上臺下的觀眾,也影響著千千萬萬電視機前的單身兒女和他們的父母。

近些年來,隨著文化娛樂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不少一味追求高收視的節目。然而,電視節目作為表現大眾生活、影響大眾思想的節目,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而在這一點上,《新相親大會》不負所望。

相親,這個中國傳統的婚戀習俗,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打磨,不斷衍化出新的形態。無論過去如何,我只祝它未來安好。

參考文獻:

[1] 吉順敏.《新相親大會新在何處》[J].視聽界,2019,04(1):105-106.

[2] 賈安民.論古代文學作品探索古代婚戀狀況[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04):100-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