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對外慷慨捐口罩,可想過排長隊也買不到的島內民眾?

臺當局對外慷慨捐口罩,可想過排長隊也買不到的島內民眾?

臺灣“中時電子報”9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的文章說,網絡上見到一些國外人士感謝臺灣捐贈口罩,心裡自然浮現一陣欣慰;看到高官要人民“儉儉用”口罩,甚至推出專家教導民眾如何電鍋蒸口罩,卻是不禁一陣黯然。

自2月6日起,民進黨當局規定實施口罩實名制,憑健保卡每人每7天到健保特約藥局領購2片口罩;臺灣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可以讓105萬人都買到口罩。

全臺灣有2360萬人,扣掉14歲以下近300萬人,具有領成人口罩權利的至少有2000萬人。每天105萬人可領到口罩,7天下來領到口罩的應有735萬人,佔可領總人數不到37%;換言之,約有2/3的民眾領不到口罩。此外,每家藥局分配到200片100人份,6000多家藥局發送的不到70萬人,和105萬人差了30%。民進黨當局政策必須精準,不知陳陳時中是不是多算了?

三分之二的人領不到口罩怎麼辦?請自謀生活;7天2片不夠的話怎麼辦?請自行想辦法!這就是民進黨當局的態度。臺灣的人民是很善良純真的,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只要能讓他們瞭解,對於臺當局的政策都能理解而全力配合。

隨著口罩產量增加,3月5日起每人7天2片增為3片,這得感謝廠商的努力和辛苦。但在2月6日到3月4日之間,逐日增加的口罩跑到哪裡去了?沒人說明,也沒人願意問,因為大家相信臺當局會分配給站在第一線服務民眾最需要的醫護、警察等人員。

同樣的,隨著加入產線的機器設備越來越多,口罩產量快速增加,民進黨當局又宣佈4月9日起,每人14天可買口罩9片。人民本該感謝民進黨當局的,卻沒想到民進黨當局又先後幾次宣稱:要捐贈給疫情嚴重的國家1100萬片口罩。“援外”是好事,但是各種質疑、要求隨之產生,其根本問題是:生產的口罩跑到哪裡去了?官員口中臺灣的口罩夠用的標準在哪裡?關鍵就在於民進黨當局自始至終對口罩的產量和分配都沒有對社會有個透明的交代;即使有個說明,也是簡單含糊過去。

《論語》有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就會產生不公平,不公平就會引起民怨。口罩產量雖增多,仍是未達充分分配的地步。陳時中說,實施14天買9片口罩後,約有8成5的人可以買到,那麼剩下15%的人怎辦?仍是要他們自謀生活嗎?為何有的人買不到,有的人卻用不完?難怪人民要問:增產那麼多的口罩都跑到哪裡去了?

第二個問題是:對個人來說,怎樣的量才算是夠用?有官員舉新加坡每週發一片為例,要人民“儉儉用”。其實新加坡還算夠幸福的,因為法國的尼斯每個月才發1片。有人年幼時候因家境清寒,經常一天只吃一碗稀飯過日子,等他長大所得改善後,還要他一天僅吃一碗稀飯嗎?

政策必須跟著環境改變而調整。2月6日到4月8日筆者每週去排隊,體驗排隊買口罩的民情。最近一次,在我後方趕來排隊的一位女士說:這是她第一次來排隊買口罩,因為最近出門很多地方都規定要戴口罩。民進黨當局規定的同時,造成需要口罩的人和每人需要的口罩數量都增加了,政策思維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必須與時俱進。如果口罩的供需分配能做到透明化,相信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爭議。(編輯:李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