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五常的插秧季,一般在五月中旬陸續開展,田裡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

和許多南方插秧季小機械轟鳴的喧囂不同,五常遼闊的黑土清水鏡面上,只有風聲和婦孺的歡笑聲,偶爾也有田中益蟲的打嗝聲……

五常是東北黑體地的腹中沃地,而在五常的周邊黑土地,卻是全國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最全面地區之一,據考究,東北地區綜合機械化程度已達到95.05%,位居全國第一,加之智能時代的熱浪推波,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5G智能農業管理的應用研究。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這番景象就如同擁擠而高節奏的城市中央,隱藏著一個“世外桃源”。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而由於現代與傳統的衝撞,許多人帶著疑問來探究這個“世外桃源”的秘密。

五常水稻種植表面傳統落後,實際有很強的科學理論支持,東北大學還專門為此設立了研究課題,落地項目都十分龐大。

為什麼人工插秧?

人工插秧嚴格要求株距八寸,行距一尺二,每平米14穴秧苗,每穴4-5株秧苗,每公頃140000穴,理論的說,機械插秧可能更能保證這種標準的嚴謹,但實踐中並不是很完美,而種田的老農民卻能柔和這種完美。其次,機械插秧對秧苗造成的創傷,是嚴重的,輕則影響成活率至產量下降,重則影響稻花香苗種的緩慢變異。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為什麼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和人工插秧一樣也是很笨的方法,但可以避免使用農藥,農藥可是市場一直以來對農產品的首要擔心。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為什麼人工收割?

收割也採用了人工鐮刀收割的方式,這樣稻穀切口更接近於根莖,稻穀要在地裡自然陰乾10到15天,莖葉的水分和營養會繼續流向稻粒,再經霜一打,極好地鎖住了營養成份。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現有的水稻收割機收割的同時直接進行“脫粒”,省去了自然晾曬的環節,這樣會導致穀物幹物質沉澱減少,從而影響最終大米的營養含量和口感。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世間有一種可貴叫堅持。

在“遙控”時代,有人堅持雙腳趟著泥濘而冰涼的泥水,弓著腰,將一根一根的秧苗插入田中,汗水時不時墜入水鏡裡的天空,與田水相容。五常之外,時代仍然在變遷,他們會因此放棄自己的堅持嗎?

我想會,如果我們不再珍惜和作假他們的勞作成果!

•END•

做國人信賴食品

創中華民族品牌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點開識別關注健康生活米世家

五常農民春耕末,誰知彎腰插秧甚是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