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速營專題】《證券日報》社龔磊:從技術尋求方的角度解讀人工智能產業

2019年8月22日,由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大學創業傢俱樂部、創業谷·光華承辦的“2019科技加速營”系列活動成功舉辦。《證券日報》社總經理龔磊從技術的尋求方這個角度對人工智能做了精彩闡述。以下是他的演講實錄:

【科技加速營專題】《證券日報》社龔磊:從技術尋求方的角度解讀人工智能產業

剛才前面的幾位專家都給大家講了一個宏觀很大的畫面,我更多的是從技術的尋求方這個角度做些闡述。因為我的個人經歷是汽車工業,後來我又在金融和銀行業做高管,然後又做傳媒,包括光線傳媒的獨立董事。這幾個行業我是很熟悉的,痛點我也非常瞭解,這些行業對科技的需求,我有很深刻的體會。尤其是汽車工業,大家知道汽車工業是涵蓋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的行業,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都和汽車工業相關。包括化工、機械、電氣,無不與汽車工業相關,所以這個對於技術的理解,我可能從應用的角度理解得更深刻一點。

今天講4個方面:第一是AI確實是一個大的機會,今後30~50年,這毫無疑問將是一個重大的市場空間;第二是“+AI”時代,技術的需求方在各行各業都是需要的;第三是AI的投資機會;最後是對於我們今天更多的創業和科技創業者,我們從投資人和需求方的角度提的一些小的建議。

這是一個從應用的角度講的例子,去年我美國一個朋友,他的孩子特別喜歡狗,這個朋友就問我到底買不買,買了經常回國,經常出去,狗誰來看。後來我專門去寵物店後告訴他,寵物店有給狗餵食喂水的設備,他說光有這個設備不行,要是放暑假這個設備只放水和食物不行。我就到硅谷找那個朋友說能不能做一個陪護一個月的機器人,他說現在還不行。我就從這個事情想到了,如果說真要有這樣陪護寵物的機器人的話,整個寵物產業都會重新發生變化。

我們看現在,大家都知道世界包括中國確實是到了一個百年大變局的時代。無論是科技,還是國家、地緣政治、意識形態、人口發展趨勢,都正在發生百年以來最大的變化。從科學的角度講,科學技術當然是第一生產力。今後三五十年或者100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大家看的就是這些,5G、新能源、新材料等。與美國比較達成共識的就是五大技術,第一個是新材料;第二個是AI,就是我們人工智能今天的話題;第三個是基因工程;第四個是量子科技;第五個是核鉅變。未來,AI技術是各種技術的一個集大成者。數據算法各個領域,每個事物都是一個信息體,可能每個物體都是一個信息體,有可能都是有生命的,萬物互聯。

我覺得社會上的分析很多,我選了兩個人物,這兩位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凱文·凱利,就是美國《連線》雜誌社的創始人,他寫了很多著作,大家可能看過。這些年來一一得到驗證,他對未來科學的預測應該說是非常完整,而且是非常深刻的。另外一位就是投資人孫正義,他投了英國的ARM公司—全球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另外阿里巴巴也有他的投資。我們說未來,他倆一個看預測,一個看投資人怎麼看。凱文·凱利說智能,他說人造物越來越像生命體,講了機器設備,機器能夠自我升級和更新,這是一個趨勢,越來越造的像人。人就是一個生命體,他需要有更強的力量,現在我只能拿一桶水,今後可能拿好幾噸,生命體越來越強壯,智能越來越高,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工程化。最後是兩者會走向一個高度的融合。

我們理解的生命體具有自我複製、自我管理,有些還具有自我修復、適度進化、局部學習的特點。凱文·凱利在談到12個必然時說,不是一個一個預測是必然的。其實,我們看這12個必然,每一個都與AI有關係,我重點說其中的屏幕。凱文·凱利認為,每本書、每個手機、每個電視屏幕都是一個AI的交互,你看它的時候它也在看你,你讀它的時候它也在讀你,是互動的。比如說他談到提問,我覺得這個說得很好,好問題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這個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很多知識分享平臺,我們經常交錢去學習它們。昨天晚上我跟朋友討論,實際上真正厲害的不是那些老師,真正厲害的是提問題的這些人。你能問出問題來,現在其實答案都不難找,問問題的人是最難找的。我就經常想牛頓,他問蘋果為什麼會掉在地上,如果這個問題再早幾年有人問出來,可能就會更早地發現這個定律。我們跟上市公司談建立創新平臺,或者做一些事的時候,我們就問一些問題,實際上他們不知道問什麼問題,不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我們想要什麼。最後我們團隊會列出很多問題給他們去選擇,所以現在你預期給他們答案,不如給他們問題。

所以凱文·凱利這個提出來的問題很有意義。比如說“共享”,他說了使用或者共享,但求所用不求所有,“過去”這個東西在他的心裡才是踏實的,像“今後”這個東西只要能被他所用就可以,這是他核心的一個觀點。比如說“顛覆”,這個觀點也非常重要,我們學的所有哲學的課程,內因是主要原因,外因是次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實際上在現代新的科技時代這個可能會變化,內因從來不是主要原因。為什麼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未來整個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化的時代以後,每一個人或者每一臺設備、每一臺機器都只是一個工序而已。

它起多大的作用其實不由它,是完全由系統控制的。他個人再怎麼努力,他是產生不了多大的效果的。系統的能力越來越強大,個體的就會顛覆到這些系統裡面去。

我們再看孫正義,因為他是這個領域最牛的投資人,投資規模也是最大的,收益也是最多的。所以我們看看他的一些基本的想法,這是做數據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互聯網的能力。他覺得AI最強的能力是“預測”。這個現在確實也是這樣,AI預測的數據確實準確得多,再一個就是AI不是單個的個體,每一個都是物聯網,是不可分割的,物聯物是整個系統。他說30年後人工智能會比現在的人工智能聰明100萬倍,30年後AI的資產將是1萬,人類可能很難達到1萬。他說30年以後,機器人的數量將遠遠超過人類的數量,這是他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我們還是相信,國家對資本的判斷是非常準確、非常超前的,因為它們有非常龐大的智囊系統,它們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他說了另外一個是物聯網兩大趨勢,剛剛說的一個是人工智能。物聯網既然是智能化的開始,肯定不是一個單體,是彼此連通的。

“+AI”是各個行業的東西,過去是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現在可能是以AI技術應用為主題的大的框架。每個時代經濟的財富是不一樣的,我們回顧一下不同的時代搭上不同時代的快車。這是20多年的全球互聯網工程市場價格的變化,看那個數據變化得多快。剛才說的是國際,再看看中國,中國最近三四十年,基本上是“三加時代”。這三四十年不管你做什麼,只要把互聯網+上,就會發展得很快。你在高鐵上該吃吃,該睡睡,這車跑得也很快。如果你沒搭上互聯網這個快車,再怎麼也趕不上財富的變化。我們重點說說房地產。比如說你是做汽車工業的,或者做家電的,20世紀90年代美的的品牌跟海爾是沒法比的,大概是三線品牌,海爾是一線品牌。但是現在的市值怎麼變化的?海爾集團市值是900億元左右,美的是3700億元,差距有多大。我們9月9日在大灣區有個創新發展論壇,300多家公司要去,我們要參觀美的集團和恆大集團的智能製造。我回山東以後,發現到處都是海信的地產和海爾地產,房地產掙了很多錢。

再講一下互聯網。剛才米教授也講了,我們很多行業互聯網已經加得差不多了,比如說銷售方面的,內部的ERP管理,包括社區營銷等都已經開始啟動了。在“互聯網+”上很多企業獲得了很少的效應,“+金融”,你曾經的會計或者其他公司,實業+金融也是發展很快的。有一個四川的老闆,他是做小商品城,做成很多小商品賣給普通的老百姓,他在成都搞了很多這樣的園區。他大概有2000個銷售點,我6月份去的時候,我說你現在能不能給我找幾個金融產品。他說現在保險業都很不好做,希望能做一些保險產品。我說你別小看這個行業,我們去年做了120個億,我們是做信息服務和諮詢業,他就說你們這個行業太辛苦了,你看我們這個掙錢。最後他就轉成金融,所以他現在就找幾個大的保險公司,做他們的保險產品。

過去的三四十年真的是這樣的,比如說很多企業搞園區,因為都是上市公司,無論是做汽車還是其他行業,各個地方都是招商引資,靠土地賺錢,其實產業根本沒幹起來。但是房地產掙錢了,正是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實際上這40年我們的科技是相對落後的。我們的科技被耽誤了40年,因為大家都在掙快錢,這是快錢和暴利時代。我經常說過去是露天開採時代,那時候隨便撿,成本很低,現在挖掘機要挖到幾百米才能挖到煤,很辛苦的。現在從老百姓的生活來講,或者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只要發展好了就是真本事。

現在一個新的時代就是“人工智能”,包括剛剛說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大的方面,這個時代應該是已經到來了。儘管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大家從很多新聞中也看到了,各種技術已經開始運用。我們整個行業在這個大的範圍之內選擇我們的方向。這是個大生態,在整個AI的生態圈,我覺得這個生態是沒有邊界的。就是我們從基礎上,我們中科院做最中間基礎研究這塊,有的公司做技術層,更多的公司做應用層。目前我們國內整個AI系統投資的80%~90%都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投入很大,但是因為投資體系的效率問題,實際上我們的產出是很有限的。包括去年和前年傳得最厲害的,某個地方,國家花了很多錢,最後搞的是假芯片,還打磨。在這個大生態中,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傳統行業的人員,關鍵是怎麼在這裡面找銜接口,找生態融合。

“AI+”還是“+AI”這是兩個角度的問題,我們要把我們的東西加到別的行業去,是要“AI+”的。比如說我是汽車行業、房地產行業,怎麼和AI結合,是要“AI+”的。我們這次去廣州恆大,看恆大是怎麼加的。我們看看汽車行業是怎麼做加AI的,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一些案例研究。我們看了一下政府要做的,現在政府已經做得很多了。現在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很多做攝像頭的信息集成系統,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公司,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是透明的。金融最大的就是知道這些數據,知道風險,以銀行為代表的機構,這個領域就是金融科技。一說到金融科技,到處搞金融園區。我國外的一個朋友過來,他剛去參觀了一個外地的金融科技園,到辦公室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為什麼這個事情也要做園區?他說就幾臺電腦,為什麼建那麼大的園區,搞那麼大的房子?我說這你就不懂了,這是我們中國的“互聯網+”。我們跟政府官員談的時候,還是“房地產+”,腦子裡想的就是我給你那塊地,給那些園區。

這個例子是做醫療,這個想象空間無窮大。“AI+交通”,交通非常大,包括國內的滴滴,我覺得谷歌這個公司還會進行增長。今後可能就是你家裡不需要停車場。我們整個小區的結構可能變化了,不需要地下停車場,也沒有公共停車場,交通非常順暢,因為車自己就跑過來了。所以投資停車場的人要考慮這件事情。“AI+零售”很容易理解。汽車業務最早是自動化,現在看了這個機器人,過去叫統計,現在叫大數據。我上個月參觀了海底撈的無人餐廳,就是沒有服務員的一個餐廳。

剛才是講我們在各個行業的應用,看到這個應用幾乎無所不在,幾乎每個行業都加AI,所以今天我們大家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大行業裡面幹,我覺得是非常榮幸的。再從投資的角度,因為我們也有基金,我們是資本市場的核心媒體,所以這個領域我們關注得非常多。投資,我們還是看投最大的公司。軟銀公司怎麼幹?它的主攻就是人工智能,它的1000億美元基金是去年3月份成立的,它當時宣佈成立那個,原來都是講100億美元,現在講1000億美元,我們覺得很振奮。第二個是它投的獨角獸,就是潛力很大的這種公司。最重要的是第三個,它在創造協同時產生了巨大的投資。其實軟銀公司我們比較好學,華為不太好學。所以我們這次有華為的很多東西,很多公司跟我們說華為的很多東西他們學不了,所以我們這次安排了幾個小企業參觀。軟銀的投資我們是可以學的,軟銀投企業,就是它投什麼公司,或者李嘉誠投什麼公司,他投10個億,我投10萬總可以吧。但是華為的技術我學不了,我學會了也沒法去試驗。但是AI這個領域是可以的,比如說寵物看護機器人,你在自己家車庫真的就能做出來,但是華為那個在車庫裡就做不出來。

我們剛才說做投資人,凱文·凱利和孫正義是投資界非常重要的兩個人,凡是投長期趨勢的看準了,因為它是必然會發生的,它一定會發生,一定會發展。這樣的項目你就可以放心地投,但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可以投,還要看大公司。小的公司叫孵化階段,那屬於風險投資,可能投個幾萬、幾十萬,或者幾百萬都可以。現在股票都是這樣,其實我們這兩年的股票不用腦子都是可以炒的,雖然形勢很差,但是它就是一個宏觀的,你炒宏觀肯定能掙錢。就這幾家公司,人家投100個億,咱投10萬。像軟銀投的作業幫、瓜子二手車、滴滴,這些都是數據公司。

在AI時代,這個人工智能投資速度,這大家看大部分是在應用層。我們看上市公司,我們今天特別想強調這件事。大量的上市公司嗷嗷待哺,都是希望AI能夠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提高一下。但是中國現在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35億元以下的公司有1448家。這還是最近兩天剛漲了點,我們上個月底統計的是1700多家,就是侏儒公司。大家看100億元以下,35億元這兩個加起來佔了多大的比例。所以這些公司為什麼市值不高?沒有好東西往裡面裝,很多公司賬目上是有錢,比如海南高速,但現在沒有主營業務了。還有很多這樣的公司,賬上有現金,但是沒東西可買,比說有的買一個資產,就是有利潤的公司,很傳統的,但是現在這些公司也沒有東西可買了,這個資金荒,所以大家現在趕緊發明創造,會有大量的企業來買你的東西。

我建議大家把自己的公司跟上市公司對立起來,因為上市公司已經邁進了資本市場,它是有融資能力的。因為創業有風險,還是很大的,成功的概率是很有限的,如果跟資本市場能對接的,或者你的下一輪買家是上市公司的話,會提高你自身的成功率。這時候給科技創業者講一點小建議,大家看這個生態圈這麼龐大,我們進哪個圈子?龐大生態圈裡面我們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小的生態圈,顯然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幹,我們就是幾個同學湊了100萬塊錢,就想幹這個事,那進入哪個領域?顯然,早期我們是協同人家去做的,如果做應用層的話我們自己可以幹,如果做到技術層的話,可能是中科院什麼所的一個小的外部協作團隊。技術層做語音識別,或者做深度學習這一塊的,我們與業內的某一個大公司合作,這可能是比較現實的。

但是我覺得最現實的還是第三部分,就是應用層這部分。應用層和實業界,像傳媒業閱讀用戶,包括機器人寫作,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還有銀行的客戶管理,它不是傳統的客戶管理,可能還有對客戶的一些數據分析,等等。和傳統對接起來,因為你有了現成的買家,客戶可能不需要給你錢了,你先把這事幹著。我們上市公司是做無人車的,在無人駕駛做工作,全是幾個學生做的幾個事情。他們跟北汽無人駕駛合作,這樣一個小團隊跟這些公司合作,現在活得很好。現在要估值5個億,我們的建議就是如果國家給錢,你們放心大膽地幹,怎麼弄都行。但是如果同學、朋友籌錢的話,大家一定要選大生態圈,大生態圈選小的切入口。就是把這個圈子選好在哪個領域做,再就是行業選擇。我們這個大行業是選對了,大家一定要入對行,區域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行業毫無疑問還是在發達地區,在其他地方可能你的很多東西是跟不上的。就像買房子一樣,你如果20年前選的區域不對,那收益相差太大了。同樣的20萬,在老家買的跟在北京買的,收益完全不一樣,不是因為他們能力差別多大,是因為房價大不一樣。還有夥伴的選擇,剛才米總講到,我們確立了硬科技的時代。我們的首席專家昨天剛發表了一篇文章。他說硬科技更需要商業模式。就是說過去是一些小的模式,發生了硬科技模式,包括你的商業模式、資本模式、組織形式,這些東西如果沒有安排好的話,你的成功概率會遠遠不如安排好了的。就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你的合作伙伴和整個商業模式的發展變化,再加上企業的硬核,同樣起步的公司,幾年後的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有1800家上市客戶,每個地方都有我們的辦事處,確實我們是非常深刻地瞭解上市公司需要什麼,他們需要什麼東西。所以我們組織了很龐大的會,我們幫他們找在座各位,找好的想法,所以如果大家需要跟資本界和企業對接,大家可以跟我們聯繫。

最後一個插曲就是誰是造物主?我想你們都是造物主。為什麼我們一直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如何製造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可以自我學習、自我進步、自我深化。可能在座的某一位就發明了很多機器,一個人可以管1億個機器,你就是這個機器的造物王,你的機器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還不斷地自我淨化。人類尚且都能做到這個,是誰賦予了我們人類這樣的能力?是誰造了人類,達爾文說是進化論。在AI蓬勃發展的時代,這個問題是不是還會得到重新思考。

好,我就講這些,我們大家為科技加速,共創美好未來。

(根據2019“科技加速營”速記材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