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價收入比排名出爐!不吃不喝30年能買個啥

最近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看到一線城市喜馬拉雅式的房價收入對比,生活在北上廣深的朋友紛紛吐槽,不吃不喝攢30多年錢才能買上房子,真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啊......

1.什麼是房價收入比?

顧名思義,就是房價與收入的比值,一般用房屋總價與家庭年收入來衡量。

這一指標衡量的是普通居民家庭購房的難度——不吃不喝要多少年才能夠買得起一套房,能直接反應出一個城市的房價高低。


全國房價收入比排名出爐!不吃不喝30年能買個啥

2018年,我國50城房價收入比均值為13.9,相比2017年的14.1下降了1.4%。這也是2014年房價收入比觸底之後,連續3年快速攀升後的首次回落。

意味著,2017年,50城的居民在沒有其他消費情況下,平均要用14.1年的收入,才能買起一套房,而到了2018年因為地產寒冬,房價下降,房價收入比則降到了13.9年。

2.房價收入比高的城市都有哪些?


全國房價收入比排名出爐!不吃不喝30年能買個啥


排名第一的是深圳,深圳房價收入比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榜首,2018年房價收入比高達34.2,不僅遠超北京上海,而且接近廣州兩倍

原因在哪裡呢?

一方面土地供應短缺,深圳算一線城市中土地面積最小的一個僅有1996.85平方公里,而同為一線的北京佔1.641萬平方公里,上海則有6340平方公里。土地少,房屋供應量自然就少。

另一方面,深圳的魔力吸引人口不斷流入

在政府規劃的粵港澳大灣區內,深圳的定位是發揮其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並且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經濟方面,深圳更是發展迅猛,今年首次超過了老牌經濟特區——香港。

在產業支撐上,深圳的科技創新引領全國。無論是研發無人機的大疆,還是提供人類基因檢測的華大,還有騰訊,百度,華為等大的科技創新企業都在深圳。

在這片資金儲備充足,發展前沿,每天都有新富豪產生的土地上房價收入比高並不驚奇

過去幾年,深圳為了吸引人才,也在不斷的出臺落戶政策。根據官方統計,深圳常住人口保守估計有1302萬,而根據手機註冊用戶顯示,擁有深圳號碼的人口大約有2180萬。說明深圳實際人口遠遠超過官方統計,人多,房子需求就大。

供應短缺,需求旺盛,房價高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房價收入比高的除了深圳,還有廈門和三亞

三亞和廈門這兩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雙雙超過了一線城市,相信這是很多朋友都沒有想到的。

但是仔細分析,一切又彷彿有規律可循。

三亞和廈門的共同點是旅遊城市。

它們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依山傍水,吸引很多外地人來投資買房,因此房價的收入比高。

廈門市國土房產管理局的數據,2014年廈門本地人購房面積為117.17萬平方米,佔了33.45%。

而外地人總共購買了20501套商品住宅面積233.14萬平方米,佔了66.45%。


全國房價收入比排名出爐!不吃不喝30年能買個啥


與廈門相比,三亞更有甚之。

數據顯示,近年來三亞島外購房者比例保持在85%以上,投資者以東三省居多,這類旅遊城市,不能用當地的收入去對比房價,因為購買人群是全國人民。

3.哪些城市房價收入比低呢?

排在末五位的城市分別是長沙、烏魯木齊、煙臺、韶關和瀋陽,房價收入比都不超過8。

長沙這座城市屬於二線較強城市,和屬於同類城市的武漢,南昌和鄭州房價收入比都遠高於長沙。

原因在哪裡呢?

主要是政府調控的結果,2016-2017年全國房價上漲初期,長沙市政府就開始大量供應土地,2018年又出臺了嚴厲的反炒房政策。

接二連三的調控,讓長沙的房價在同類城市中並不高。

另外長沙距離深圳比較近,湖南省的人口流向深圳的比較多,這讓長沙的人口聚集效應明顯減弱。

房價收入比是大家在買房時,一項衡量當地房價是否有泡沫的重要指標,當然比值越低越好,但是我們不能光看指標表面,也要學會分析背後的原因。

比如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是很高,但是長期看房價下跌的可能性還是很小,因為這樣的城市不愁人口流入。

另外旅遊型城市像昆明,三亞,麗江等地方。房價收入比也很高,但在一城一策調控思路的背景下,房價下跌的概率也很小,因為這類城市吸引的是全國人民的購買力。

有些城市雖然房價收入比不高,看似泡沫不大,但是如果這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等基本面不行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