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一、【山西省造中華雙旗幣銅幣】雙旗圖案,左為鐵血十八星旗(旗幟中心比八年版多出一個小圓圈),右為五色旗。所謂星條旗版,是指用五種互不相同的花紋條帶,來表示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區別(以形代色,因為硬幣上不能直接刷顏料),周邊有珠圈環繞,珠圈左右側各有3朵星花,上下兩朵星花中部為實心圓點;邊文“中華銅幣”,“民國十年”。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二、【中華民國新疆通寶雙旗幣】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


從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銅元,在民國二十五(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極為混亂。


新疆銅元有紅銅十文,二十文面值,廿十文少見。從互聯網上可以搜索到二十文的多個版本。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三、【“河南省造”民國雙旗】1920年河南省造的“民國雙旗二十文銅幣”,錢幣正面珠圈內鐫嘉禾花穗紋,珠圈外上環書 “中華民國二十年”六字、下環書“當制錢二十文”。背面珠圈內圖案為交叉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下邊緣環英文。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四、【雲南省雙旗幣】雲南省造半圓銀幣庫平三錢六分為不可多得之收藏重品,直徑是33毫米,厚度是1.8毫米,重13.1克,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鑄造了紀重七錢二分、三錢六分和一錢八分等版別的銀幣(俗稱老版雲南)。 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了一批減成色的新版“光緒元寶”(俗稱新版雲南)。雲南省造半圓銀幣正面上方為“雲南省造”,珠圈為“半圓銀幣”字樣,背面為中華民國二十一年雙旗幣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五、【湖南省雙旗幣】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六、【陝西省造雙旗幣】晚清到民國初期,陝西一直謀求自主鑄幣,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行。民國二十年,楊虎城主政陝西,不再考慮設廠鑄幣,而是設計圖案後委託四川造幣廠代鑄(一說由武昌代鑄),此即今日所見之陝西省“一分”、“二分”幣中比較規整、精緻的部分。此前陝西所用銅幣大部分來自四川、山西、河南等地。“一分”、“二分”鑄造精美,重量也足,剛開始面市時,商民樂用。不久之後地方部隊、土匪等稍有權力者均大量仿鑄,製作粗劣,老百姓深受其害。駐防漢中的楊虎城部下孫蔚如的第三十八軍、陝南土匪王三巴是主要的仿鑄者。因此可以說,直到1949年陝西省一直沒有造過官方監管的標準銅幣。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七、【甘肅省雙旗幣】民國十五年(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逼走甘肅地方軍閥,接管甘肅軍政大權的革命軍將領劉鬱芬,將天水造幣廠的機器設備運至蘭州成立了甘肅造幣廠,以鑄造銅元為主,並開始鑄造用於流通的甘肅版民國三年袁像嘉禾銀幣。民國二十四年(1935),因國民政府推行法幣而終止,在短短的七年時間,主要鑄造銀元,所以此枚甘肅雙旗幣存世量較為稀少,其稀有程度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第八、【四川雙旗幣】1917年(民國6年)在四川境內逐步形成了大小軍閥劃區駐防,就地籌餉的“防區制”。各地軍閭為籌措軍餉及牟取暴利,紛紛自設造幣機構,開機鑄造四川銅幣和雙旗二百文銅元。據1933年中國銀行重慶分行編《四川金融風潮史略》記載:“自民五軍興以後。無年不內戰頻仍,軍民財政四分五裂,大而師旅團部,小而縣署鄉場,無不自購手搖機。收買制錢.任意濫鑄,以供支使。”各地軍閥私自鑄造的銅元多為大面額一百文四川銅幣及雙旗二百文銅幣。因此現今存世之“漢”字一百文及雙旗二百文銅元版式較多。

民國時期八個省份的精美雙旗幣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