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立波倒下的最大悲哀:輿論一邊倒發來賀電。不能只說:活該

論周立波的倒下,不能只說句:活該,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話題。

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臺,近萬名財經記者註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實時關注。

1月20日,據外媒消息,周立波長島被捕,被警察搜出槍支與可卡因。

在各家媒體的娛樂記者們四處尋找渠道,求證消息真實性時,網絡上已經開始瀰漫著近乎一邊倒對周立波其人的“口誅筆伐”。

論周立波倒下的最大悲哀:輿論一邊倒發來賀電。不能只說:活該

爭議人物的悲哀:事後一邊倒口誅筆伐

此次周立波被抓後,輿論呈現出的最詭異一點在於:評論者一邊口誅筆伐,甚至“喜氣洋洋”,無人給周立波站隊。

因為通常意義上的爭議人物,圍繞其人,存在著至少兩種或者多種聲音,從此前的明星醜聞為例:無論是明星出軌、吸毒還是詐騙事件,都會有一些同情言論和冷靜呼聲,而從周立波身上的情緒關鍵詞——謾罵、嘲諷,簡直就是“不憚用最大的惡意揣測”。

下午14點左右,世界新聞網首先爆出周立波被抓的消息後,隨後的時間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狀態,以及騰訊、新浪、鳳凰、網易等新聞門戶留言,幾乎都呈現出一邊倒的批判言論,以財經娛樂大號“貓財經”為例,在14點07分發出【周立波長島被捕】的消息後,短短兩小時,閱讀量超過30萬,轉發400多次,在評論和轉發裡都充斥著各種“幸災樂禍”的言論。

論周立波倒下的最大悲哀:輿論一邊倒發來賀電。不能只說:活該

另外筆者注意到,在微信朋友圈,有不少媒體人言辭激烈地表示:早就知道這人會出事,類似看笑話的評論也不在少數,還有很多網友大罵其“人渣”這樣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也不在少數,而在騰訊娛樂、新浪娛樂、網易等客戶端文章留言區,甚至戲劇化地出現了“喜大普奔”的氣氛:

公眾號“財經女記者部落”形象地評論道:這個炫富、吃軟飯的男人,落網時竟然無人站隊。

福禍出自同一張嘴,譭譽都來自電視

海派清口創始人、主持人、演員......作為中國文化娛樂圈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周立波給人的最深刻的形象,都是那個梳著油頭、打著領結,站在脫口秀舞臺之上、聚光燈下的脫口秀表演者。

而在這一形象逐漸成型的過程中,電視綜藝節目無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事實上,周立波早年的聲名鵲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電視媒體:

早在2009年,周立波被評為CNN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同年與鳳凰衛視聯袂,創辦電視脫口秀節目《壹周立波秀》,這被外界認為是其事業的起點 。

論周立波倒下的最大悲哀:輿論一邊倒發來賀電。不能只說:活該

2012年,周立波入職浙江衛視擔任創意總監並擔任《中國夢想秀》節目“夢想大使,此外,還以嘉賓和主持人的身份,出現過《舞出我人生》《小崔說立波秀》《出彩中國人》等節目中。

在娛樂圈之外,周立波還進軍出版界。2010年,首本新書《詼詞典》出版,有媒體評價,這本書就像上海話的“娛樂版”教材。

此外,周立波利用表演天賦和積累起來的資源人脈,成立自己的傳媒文化公司,藍鯨查詢啟信寶發現,2009年6月23日,周立波(上海)文化傳媒工作室成立,屬於個人獨資企業,2016年公司變更為上海周立波青口文化工作室,主要經營項目就是:曲藝表演。

另據天眼查,周立波還與多家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有過投資關係,或者在其中擔任職務。

論周立波倒下的最大悲哀:輿論一邊倒發來賀電。不能只說:活該

周立波也曾公開表示:我可能是中國賺錢最多的喜劇明星。

但言論在給周立波帶來名聲和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輿論“之禍”,其幾乎口無遮攔、甚至庸俗的評論常遭到公眾反感和媒體人的口誅筆伐。

值得注意的是,周立波的成名和微博崛起時代幾乎同步,周立波經歷過幾次跟媒體人隔空罵戰,也都肇始於微博:

2010年,周立波率先挑起與郭德綱的罵戰,稱海派清口是“喝咖啡”,講相聲的人則是“吃大蒜”,此言論招致全國範圍內網友的抨擊,並一度形成”大蒜咖啡"的諸多段子。

當年11月末,周立波先是以微博的一篇檄文得罪眾多的網友,“網絡是一個洩‘私糞’的地方,當‘私糞’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變成‘公糞’,那麼,網絡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網上罵孃的那些非主流賤民,在現實中就是天天被人罵孃的可憐蟲!我同情你們!我就是上帝為你們打開的那扇窗,向我開炮!盡情地罵吧!只要你們開心我就放心了!”

2010年11月29日,周立波在網上再次語出驚人,大罵方舟子“變態”、“剩鬥屎”,更拿此前方舟子遇襲案作調侃,稱醫生應該把方舟子“從腦外科直接送精神病院”,讓網友再次一片譁然。30日,正當網絡罵戰繼續升級之時,周立波卻意外收聲,關閉了自己微博的評論功能。

2013年1月,“周立波大罵徐錚”一直佔據著本週各大論壇、微博乃至搜索引擎上的娛樂新聞熱搜詞。一邊是剛剛憑《泰囧》拿了12億元票房的新晉導演兼資深演員,一邊是以“海派清口”聞名全國並多棲發展的曲藝明星。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位卻被“掐架”聯繫在一起,還引發了諸多網友圍觀評論。

這種一貫大嘴巴的基調,遭到主流媒體的暗諷,《人民日報》曾評論道:別語不驚人死不休,暗批周立波出言不遜。2010年12月10日《人民日報》第6版發表了組評《公眾人物如何用好話語權》:“近期以來,在電視節目裡、博客、微博中,一些公眾人物‘語不驚人死不休’,或‘曝光’他人私下言論,以他人的‘陰暗’反襯自己的高大;或以自己的社會聲望撐腰,蠻橫地給他人扣上異類的帽子;甚至‘脫下西裝’,與網友爆粗對罵……這些現象引起人們的思考:在信息高速傳播的新媒體時代,作為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公眾人物該如何珍惜自己的話語權,用好自己的話語權?”

鵲起於微博,倒下於自媒體時代

隨著紐約警方公佈更多的細節,相信對於周立波被抓這一新聞事件,社會輿論應該會逐步趨於理性,但當下人們對周立波其人的充滿情緒化的評價,卻頗引人深思:

周立波的言論充滿了如下特徵,:虛榮、自我、膨脹、張狂、慾望、浮躁、狹隘、自作聰明……不幸的是,周立波同志在微博上重新挨個解釋了一遍這些名詞。

歸根究底,周立波的爭議性,並不在於其行為或事件,而單純來自於其對外的表達方式和跟外界的交流方式,其本身就帶有不可理喻的情緒化、低俗化傾向,”世界是一面鏡子,外界的反應是一個人內心的投射”,這句話放在周立波身上很有合理性。

另外,在周立波被抓事件,我們還看到了微博這一平臺對於周立波自己,在不同時期起到的不同作用:在微博剛崛起的時代2010年左右,微博上的周立波掌握著很強的話語權,也很會利用這一話語權,遺憾地是,彼時處在事業上升期的周立波,並沒有意識到一點:公眾人物沒有話語豁免權。

對此,三聯生活週刊專欄作家、著名博客寫手王小峰曾在周立波郭德綱大戰期間有過精彩評價:

"周立波也好,郭德綱也好,當他們掌握網絡話語權之後,應該明白不管在現實還是虛擬空間,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公共形象,而不能利用自己在公眾中的影響力轉化成不利於自己的形象的話語權利,如果這種權利與其影響力的疊加變成可以在公眾中肆意妄為的行為,那是對公眾賦予他們這種影響力和權利的褻瀆。

這也是今天為什麼總會出現很多有影響的公共人物在互聯網上以自己的話語權不可侵犯為由撒潑打滾最終落得灰頭土臉狼狽逃竄的現象,就是他們忘了自己沒有話語豁免權,忘記了自己的話語權究竟是該用來幹什麼的,忘記了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影響他們公眾形象的不利證據。

周立波可能只看到了微博的放大鏡,沒有看到它也是照妖鏡,一下讓周立波現了原形。如果為周立波這盤慘敗的棋局覆盤,會發現,他也不出意料地因為過度膨脹而忘了自己是誰。

可悲的是,在微博時代可以關閉評論,可以霸佔著麥克風和聚光燈,在而自媒體時代,微博已經不再是大V的天下,中小V紛紛搶奪話語權,微信公眾號早已爬滿輿論山頭,視頻網站、新聞分發平臺瓜分著注意力的入口......

論周立波的倒下,不能只說句:活該,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