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先死 2020年紐約醫院 人類的殘酷選擇

作為現代科學的發源地,英國在科學界有至尊地位。在這次大傳染中,不列顛民族的應對方式,也充分顯示了科學理性的風格。

英國首相約翰遜,在3月12日的冠狀病毒演講中提到“病毒將在全國流行”,“別打求救電話”,“很多家庭將失去親人”,這些沒有感情色彩的無情話語,背後顯然是科學團隊建議的影響。


讓老人先死  2020年紐約醫院  人類的殘酷選擇

在發佈會中,首相約翰遜左邊是首席醫學顧問惠帝教授,右邊是科學顧問瓦倫斯,足見對科學的重視

之後首相的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進一步解釋了這種“群體免疫”,他說:

“為了達到群體免疫,英國需要60%的人感染病毒,就是英國有4000萬人會感染上病毒,其中3200萬人會有輕微症狀,800萬人會有嚴重症狀,需要住院治療”。

這個表述非常“科學”,非常冷靜,甚至殘酷。

按照這種講訴,老人免疫力低,抵抗力差,顯然會成為裡面的高死亡人群。

因此這種策略也被人概況為“讓人群免疫,讓老人去死”。

這種策略一出臺,在政界、科學界、民眾中,都引起震驚。之前疫情嚴重的我國、韓國、意大利等,都從來沒有提及過類似策略。

也遭到了人們的瘋狂批評,有些人批評政府這種行為是“無所作為”,“死神崇拜”,“滅絕老人”。

很快的,首相約翰遜就修改了策略,把之前的群體免疫--對病毒的延緩策略,改為抑制策略,即採取嚴厲措施阻止病毒在人群中傳染。

然後如果這病毒,人類殺不滅呢?像流感病毒一樣跟人類長期共存呢?各國實行的封禁措施,又能堅持多久呢?


冷靜無情的科學,也昭示了一些真相。“讓老人去死”,也不只是在預期中,已經靜悄悄的走進真實的生活。

現在美國已經感染40萬人,1.3萬人死亡。

紐約在昨天(4月7號)就有800多人死亡。

在病患的重壓下,美國醫療系統正在崩潰。


讓老人先死  2020年紐約醫院  人類的殘酷選擇


這是在紐約的一個醫院,每40分鐘,就有6個人心臟驟停。

經常是兩個或者幾個人,同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這時候要插管、上呼吸機。

但是呼吸機極度短缺,有時候只有一臺可用的呼吸機。


讓老人先死  2020年紐約醫院  人類的殘酷選擇


那麼,呼吸機給誰?

給誰誰就可能活命,同時意味著其他人死亡。

這個選擇權,給了醫生。

這種選擇,艱難又殘忍。

怎麼選擇?拋硬幣嗎?

生命都是無價的,但是這時候,醫生必須對生命進行權衡。

病人裡面如果有老人,即便呼吸機給他,他生還的幾率也低。而且老人已經走完了人生大部分時光,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任務,如果他有兒女,兒女還會延續他的基因。

而年輕人呢?他的路還長,還有很多未知去探索,很多工作去做,很多心願去實踐。他應該有更多的機會。

這也是醫生們做的選擇。

這至少比用金錢和權力去權衡,要公平和人道得多。

但依然很殘忍。


讓老人先死  2020年紐約醫院  人類的殘酷選擇

看不見的病毒

這也是人類在2020年的今天,面對疾病的無奈。

在科學發展了300年後,人類有了空前的力量。砍伐森林,修建大壩,建造鐵路,發射衛星,改變氣候,甚至要做星際移民。

人類似乎有著對地區生物生殺予奪的大權,還隨時能搬山填海,讓滄海變桑田,彷彿已經是地球的主宰。

然而,在大自然的手指縫中,掉落了一顆看不見的病毒。

就讓人類社會陷入停滯,像烈火掠過樹林一樣,帶走生命,留下灰燼。


大自然教人類謙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