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考”,讓相愛的人抱得更緊

疫“考”,讓相愛的人抱得更緊

2月4日,浙大四院感染科門口,陳穎和黃千瑞隔著玻璃門親吻。金南星攝

疫“考”,让相爱的人抱得更紧

3月25日,開放探視當日,黃國琦擁抱孫念傑。李柳燕攝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鄭夢雨)4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疫“考”,讓相愛的人抱得更緊——小情侶,戰“疫”病房隔著玻璃深情一“吻” 老夫妻,寫給重症監護室的四十六封情書》的報道。

他們都守候在門口,等著親吻對方——一個是年輕的護士,一個是病重的老人,此刻都更需要愛情的力量。

在浙江義烏市一家醫院感染樓門口,26歲的黃千瑞與隔離病房護士陳穎,隔著玻璃用手機互訴衷腸。這對分別11天的年輕情侶,隔著玻璃深情一“吻”的照片紅遍網絡。

而杭州市中醫院重症監護室門口,84歲的黃國琦帶著一封剛寫好的“情書”,還有幾個獼猴桃,緩步走到老伴孫念傑的病床前,邊問候邊輕吻他的臉頰。這是他們相隔55天后第一次見面。

如果說3月20日,黃千瑞和陳穎領取的紅色結婚證,是兌現“等你出來,我們就去登記”的承諾,黃國琦老人55天裡寫下的46封情書,則是他們對65年愛情長跑的信守。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災難,卻也是一面愛情的“鏡子”。這一老一少的愛情故事,彷彿是在告訴人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隔離愛情。

(小標題)遲到36天的結婚證書,讓人想起了“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3月20日上午10時整,陳穎挽著黃千瑞的手臂,走進義烏市婚姻登記處,成為當天登記的第15對新人。

幾分鐘後,他們拿到了鮮紅色的結婚證書。這個登記結婚的日子,比原定計劃遲到了36天。

“我們自願結為夫妻……”宣誓完畢,口罩掩蓋不住新郎黃千瑞臉上的笑意:“等了好久了,我終於娶到了我的大英雄。”

1月25日,農曆庚子春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護士陳穎,突然接到醫院緊急通知:負壓病房隨時啟動,回院進行三級防護培訓。

陡然嚴峻的疫情,中斷了歡慶祥和的節日氣氛。陳穎動身去醫院時,桌上的飯菜只用了一半。

彼時,陳穎和黃千瑞都沒有預料到,這將是一場硬仗。

1996年出生的陳穎,入職僅一年。她穿戴厚重的防護服,進入一線隔離病區。除了完成抽血、輸液、打針、測量病人生命體徵等常規工作外,陳穎還要負責清理醫療垃圾——按操作規定包裹四層,打鵝頸結,交付清運。最後,再給整個區域噴灑消毒。

和所有抗疫一線的同事一樣,她只能在隔離病房與隔離宿舍之間活動,無法回家,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從病房出來,她自己不敢照鏡子,更不敢給黃千瑞看自己摘下口罩的樣子。

年輕人都知道,2月14日這天是情人節,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陳穎和黃千瑞也把登記結婚的日子,選在了這一天。

每天凌晨2點交換班,從病房到宿舍的小路黑暗寂靜。陳穎害怕一個人走,她下意識地掏出手機,微弱的屏光映襯出一張勒出印痕的臉——口罩、護目鏡戴久了,在臉上壓出了一道紅印子。

陳穎忘不了這段日子,黃千瑞每天都在手機另一端,在線“陪”她走完這段路。往日裡趕上陳穎夜班,黃千瑞都會接送她,無論多忙或多晚。有一次,甚至等了她5個小時。

“每天都粘在一起,突然一個人了,實在不知道要怎麼過。”想到女友在隔離病房裡擔驚受累,黃千瑞無助地對著手機感傷。

小黃在義烏做地墊生意,社區設立檢測卡點時,他第一時間報名,成為“防疫突擊隊”的志願者。“我把這裡守得嚴一點,她那邊的病人就會少一點,她也能更輕鬆安全一點。”兩個人在各自的“戰場”上,遙相呼應著。

2月4日晚,感染樓前,這對相隔11天的戀人,終於隔著玻璃見面了。他給她送來了鯽魚湯、牛肉醬、小雞腿、大白兔牛奶,還有各種小零食,“都是你最喜歡的!”隔著玻璃,黃千瑞打電話哽咽道。

“我好想回家,想抱抱你。”另一側的陳穎也哭了。

“我也想抱抱你。你黑眼圈變深了,也更瘦了,現在還有80斤嗎?”

“怎麼抱?抱不了!”這兩顆年輕熱烈的心,急切得隔不住了。他們戴著口罩的臉,早已貼在玻璃上,隔著玻璃親吻起來……

3月10日,義烏市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陳穎也終於“出院”了。黃千瑞提前一週訂好了蛋糕和一束花,帶上戒指接陳穎回家。

“現在的你,還願意嫁給眼前的我嗎?”小夥子有點明知故問。

“願意!”女護士毫不猶豫。

回家後,黃千瑞給她做了一桌子菜,包括新學的炒牛肉。為了這頓飯,他練習了很多天。

登記結婚這天,他們收到一位網友寄來的一束鮮花,還有一張“新婚快樂,平安幸福”的賀卡,落款竟然是“中國人民”。

下午,黃千瑞帶著陳穎去了浦江。這是陳穎這段時間以來,感到最釋放的時刻——她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覺得春天真的回來了。

(小標題)重症監護室裡的46封“情書”,讓人感動於“因為愛情,怎麼會有滄桑,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黃國琦老人身穿隔離衣,平緩地走到ICU病房18床旁邊。她輕輕地俯下身來,戴著口罩的臉向老伴孫念傑深深貼過去。

這是他們分隔55天后第一次相見。老兩口都住在杭州市中醫院同一幢病房樓,黃國琦老人在十三樓老年病科,孫念傑老人在三樓重症監護室,乘坐電梯不過十幾秒。

疫情期間需要隔離,一隔就是55天。

“我來看你了,你的臉色很好,白裡透紅!”黃國琦一邊跟躺在病床上的孫念傑說話,一邊用手指撫摸他的額頭和臉頰。

2017年,已經86週歲的孫念傑老人,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後逐漸失語。現在因肺病插管無法發聲,只能用氣息和眼神變化來回應。

“我在他的臉頰吻了一下”,黃國琦回憶見面那一刻,語氣中不無興奮:“他雖然沒有什麼表情,可我感受得到他心跳加速,像在哭。”

由於隔離期間不能見面,黃國琦就給老伴兒寫信。病房裡沒有現成的信紙,她就把要說的話,全寫在醫院廢棄單據的背面——為了讓他能看清楚,每個字如蠶豆一般大。

黃國琦每次寫好信後,不是拜託護士交到三樓孫念傑手中,就是親自送到重症監護室的門口。就這樣,一篇又一篇,一趟又一趟。

“你身體不好我很心痛,在過往的生活中,有時候惹你生氣,在此向你深深地鞠躬表達歉意。最值得慶幸的是,咱們實現了戀愛時書信往來中表達的心願:白頭到老。往後的日子,我一定很好地陪伴你。”黃國琦在信中這樣寫道。

這對結婚逾60年的夫妻,在膠東半島同一個村莊長大,算是青梅竹馬。1954年,23歲的軍人孫念傑被調離威海老家。這對年輕的戀人,開始長達5年的書信交流,一個月兩封情書。

這5年來的書信,被孫念傑珍藏在一個鐵罐裡。

1959年,二人結婚成親,小學教師黃國琦跟隨丈夫調到無錫。1978年,孫念傑從部隊轉業,一家人來到杭州生活。

幾十年來,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孫念傑,經常給妻子講戰場上的故事。大多都是如何打字、怎樣抄小報,還有死裡逃生、食不果腹的故事,一遍又一遍。

說起來,孫念傑患肺病的病根兒,與親歷朝鮮戰場3年防空洞的經歷,似乎不無關係。

重症監護室的病人都穿著病員服,孫念傑偏要再系一根腰帶。多年的軍旅生活,使他養成雙手貼近腰帶的習慣。老伴黃國琦寫給他的信,有幾封也被他插進腰帶裡,時常拿出來看看,紙都攥熟了,揉皺了。

對於他們這一代人而言,坦率表達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平時甚少說甜蜜話的夫妻,在病痛面前不再壓抑自己。

隔離前,黃國琦時常在孫念傑身旁“拉呱兒”,回憶村裡的舊事,也重溫戀愛時的悄悄話。為了儘可能地喚醒他的記憶,連“孫念傑,吃菜碟”這樣兒時的順口溜兒,也時常被黃國琦念起。

“親愛的老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妻望您要安心治病,別煩躁。”元宵節當日,黃國琦在信中這樣寫道。

老兩口隔離的這段日子裡,黃國琦用文字安撫著孫念傑的情緒,55天裡,她一共寫下了46封情書。“每次看到妻子的信,孫爺爺都變得特別平靜。”護士李柳燕說。

2017年,孫念傑被送到重症監護室搶救時,全身插滿管子,大範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膿毒性休克,“渾身的水泡像葡萄一樣”,光病危通知書就下了好幾次。

這3年以來,黃國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來看望老伴,每次都帶著他最愛吃的獼猴桃、水蒸蛋,一口一口地餵給他。

如今,孫念傑已經可以在床邊坐直,寫字的筆力也日漸挺拔。有時,他也給黃國琦回信,開頭一般都是“愛妻國琦”,或者“親愛的國琦妹”,包括“親愛的老伴,我自從那早晨與你分手後就沒吃飯”這樣多情的句子。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位年屆九旬的退伍老軍人,字裡行間還滿是撒嬌和依賴。

偶爾,孫念傑也在紙上和護士對話:“你要多看幾本愛情小說,武裝起來”“要給愛人更多的愛情”。

這對相濡以沫六十餘載的“鑽石婚”老人,對常愛常新的愛情深信不疑,“我覺得人生的一大半屬於愛情,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衰老、疾病,每個人都無法逃避。孫念傑與黃國琦的愛情,讓他們忘卻老病,擁有彼此。

……

黃國琦盼望著疫情早點結束,孫念傑的身體更加好轉,徹底告別重症監護室,可以和老伴兒不再分開;黃千瑞嚮往的小日子,就是下班後和陳穎膩在家裡,泡腳、追劇、旅行,不虛度彼此相處的每一天。

離生死愈近,愛就愈濃烈。或許倉促,或許辛苦,人世間所有的溝壑,唯有愛才能填滿補平。

2020年春風未已。疫情大考的餘溫,仍將延宕於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相愛的人抱得更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