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上政治前臺的女人,雖然說作為女人呂雉相當失敗。但作為政治家,她卻堪稱人傑,不僅在劉邦駕崩後穩定了大漢初期的朝局,還通過一系列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的為政舉措,讓大漢王朝在建國初期的破敗和白登之圍的窘迫中得以慢慢恢復,她的政績甚至得到了太史公相當正面的評價。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呂雉劇照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史記·呂太后本紀》

但這不代表呂雉的執政生涯完美無缺,更不代表呂氏家族能夠富貴長久。劉邦總共八個兒子,除了嫡長子劉盈是呂雉親生之外,其他七個都是小三小四出品。因而不論是從家庭感情層面,還是從爭奪皇位的政治鬥爭層面,呂雉這樣的女強人兼醋罈子都容不下這群"姐妹"和"兒子"。只是在劉邦生前,她不便發作而已。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劉邦、呂雉圖

劉邦駕崩後,呂雉開始了對老公風流債的清算。這其中最慘的是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其他兒子如劉友、劉恢等,都受到了相當程度迫害,要麼自殺要麼被殺,還有就是親兒子劉盈,可以說是被呂雉嚇死的。呂雉離世時,劉邦的八個兒子中,僅剩下四子劉恆和七子劉長。

呂雉打擊異己本來沒什麼,只不過手段過於殘酷,甚至可以說泯滅人性,如果她再多活幾年,讓劉邦絕後也不是不可能。而呂雉大封呂姓諸侯王的舉措,更是讓老劉家的天下岌岌可危。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太后風大臣,大臣請立酈侯呂臺為呂王,太后許之……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十一月,呂王臺薨,諡為肅王,太子嘉代立為王。三年,無事。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史記·呂太后本紀》

老呂家的阿貓阿狗都一個個封王封侯了,而且把控了不少關鍵部門,這種公然挑戰"白馬盟誓"的行為自然會引起老劉家宗室的憤恨與不滿,而追隨劉邦打天下的那幫元老功臣們,自然也不願把大漢王朝的鐵王座白給一個創業時期寸功未立的"軟飯"呂家。於是,在呂雉這位政治女強人離世之後。劉家宗室和元老舊臣們裡應外合,迅速開啟了對呂氏家族的清算。這場政變的過程一波三折,筆者僅介紹一下大概的流程。

呂雉和劉邦一樣,都是在政治上有先見之明的人,她知道權力出現真空時會發生殘酷的政治鬥爭,也能預料到呂氏家族在失去她的庇護後,會陷入重重危機。因此在臨終前,她將最精銳的特種部隊——京師南北軍的軍權給了呂產、呂祿兩位侄子,並告誡他們據守皇宮以免被挾持。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呂雉

七月中,高後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史記·呂太后本紀》

但這倆侄子都是草包,在呂后死後開始密謀造反。齊王劉襄得知消息後率先發難,但此時的呂家根本沒有人能領兵平叛,於是就派灌嬰討伐。灌嬰作為功臣元老自然不願為虎作倀,軍隊出發後就直接改旗易幟了。而在京城內部,呂祿居然被周勃忽悠了,自願交出了北軍軍權。得到兵權的周勃迅速斬殺呂產呂祿,並一鼓作氣端了整個老呂家。

而此時的最高權力依舊處於真空狀態,誰當皇帝成為了擺在大漢王朝高層面前的難題。此時的皇位並非沒有人坐,只是後少帝根本坐不穩。而不論是參與政變渴望上位的劉氏皇族精英,還是在此時掌控廢立皇帝大權的周勃陳平,都不願這個由呂后撫養的孩子長大後執掌權力,對他們也來一波反攻倒算。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呂雉

於是他們藉口後少帝不是惠帝子嗣就廢了他。可供選擇的人選並不算多,對周勃和陳平們而言,選擇誰做皇帝有兩個明面上的條件,即劉姓皇族的身份血統以及"賢能"的品德素質。還有一個潛規則層面的難言之隱,就是這個新皇帝不能太強勢,否則一個難以掌控的人坐上了帝位,是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

劉邦的兄弟們此時只剩下一人,一來年齡太大,二來人生經驗過於豐富。而且在劉邦直系子孫尚在的情況下把皇位給兄弟,兄弟之後誰上位呢?劉邦的子孫還是兄弟的子孫,屆時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不需太多思考,周勃和陳平們自然不會選他。

劉邦的孫子們此時不少已經成年,而且在此次政變中表現頗為亮眼,尤其是齊王劉襄打響了推翻諸呂的第一槍。而且他是劉邦的長孫,繼承爺爺的家業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只是,這孩子太強勢了!周勃和陳平們顯然不願一個有膽識、有才幹、有野心、有實力的"四有好青年"當上皇帝。屆時他們不僅利益受影響,還有可能提前被打發去劉邦那作安漢興劉的政變報告……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劉襄

於是,能選擇的,就是劉邦僅剩下的那兩個寶貝兒子了。劉長很快就被排除,一來是因為他年齡小,不符合立嫡立長的傳統。二來是因為他是呂后收養的,和後少帝一樣都會成為元老們的威脅。劉恆就這樣成了唯一的選項,元老們一看,這孩子資質平庸,而且母系親族比較老實聽話,怎麼看怎麼順眼——果然很有高祖的遺風啊,就是你了!

此時的劉恆是駐守北部邊關的代王,恐怕他自己也沒想到,天上居然掉下一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餡餅。面對長安來的特使,劉恆心裡竊喜,但表現得卻極為冷靜。他找到母親和近臣商議,認定雖然此行無比兇險,但也不能因為膽怯而草草錯失機會,加之卜卦得了個上上籤,他決定前往長安接班。而在怎麼去長安這件事上,將劉恆的謹慎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先是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到長安打探虛實,走到城郊時,又派自己的近臣宋昌進城探路。在得到準確的答覆之後,劉恆認定皇位穩了,這才到達渭橋,接受群臣的迎接禮拜。

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呂雉,居然被手下的臣子給欺騙了

劉恆圖

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見絳侯,絳侯等具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還報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史記·孝文皇帝本紀》

此時的周勃和陳平還沒有意識到,他們迎來的不是一個任由權臣擺弄的軟蛋,而是一個城府極深、嚴謹沉靜的老狐狸。周勃提出想單獨和劉恆聊上幾句,直接被宋昌義正言辭地懟了回去。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史記·孝文皇帝本紀》

在周勃和陳平的冷汗中,劉邦最厲害的兒子正式在歷史中出場,而古代中國也即將迎來第一個盛世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