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杜月笙:我要找到我的存在感|情感|人物

文|隱夢尤

雖身為女子,我卻一直對打打殺殺的豪傑江湖之事頗感興趣,不是說自己真有上陣殺敵、闖一片天的膽子,而是敬佩那股智勇和胸襟,生逢亂世的不屈和豪情俠義。

早年杜月笙:我要找到我的存在感|情感|人物

太多影視劇裡有香港古惑仔類的作品,《跛豪》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教父》系列也經典流傳,有人說《上海灘》許文強的原型是上海青幫的杜月笙,我不得而知,但最近重新翻看一本關於杜月笙的傳記,讀到他的早年經歷,反覆咂摸,發現一代梟雄崛起逃不開對命運的不斷抗爭。

這種抗爭,說的好聽一些是進取圖強,說的難聽一些是男人的虛榮心和不甘,恰巧配備了早熟的頭腦。

早年杜月笙:我要找到我的存在感|情感|人物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杜月笙十三歲時開啟“叛逆”參與賭博,之後背井離鄉去上海,十五歲開始在水果店幫工,碼頭扛運,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讓他早早鍛練出生存的本領,其中一項重要本領就是看清周遭的人情冷暖,懂得人性的捧高踩低,而他杜月笙,不喜歡被忽視的感覺。

個人覺得,縱觀歷史軌跡,大多數能出人頭地的大人物,在命運的最初,都沒有意識到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成為一個多麼偉大的人,大多數人都是被形勢逼的,一步一步小願望達成,才逐漸走出了清晰明朗的格局人生路。

這一點在杜月笙身上尤其明顯。早年的他,背井離鄉也好,投入青幫認大哥也罷,都是有一股形勢所迫,是在別人瞧不起的屈辱中,他忍受不了被無視、漠視、蔑視,他要改變這種低人一等的狀態,他要走入到人群的視野裡去。

就哪怕,只是單純的賭桌上一次“豪擲千金”——其實是全部身家——也要享受到周圍人那訝異的目光,他要這種存在感,優越感,彷佛自己鶴立雞群。

早年杜月笙:我要找到我的存在感|情感|人物

這種被矚目、被捧的虛榮心,同樣體現在他二三十歲開始發家時,他不斷把錢散盡用來結交朋友,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見者有份,不惜自己最後囊中羞澀。他喜歡這種被人說起來時稱讚甚至仰視的感覺。世上,誰不喜歡錢呢?有了錢之後,他又要追求社會背景,喜歡文化人,因為他羞於自己的文化不足。

早年杜月笙:我要找到我的存在感|情感|人物

不得不說,早年杜月笙一直是在這種尋找存在感的衝勁中裡,慢慢格局放大的。抓住一切機會改變境遇,有時勢造英雄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在虛榮心作祟之時,頭腦清明,洞察人性。

試想,當年賭桌上的少年如果只是滿足於賭場這一個小圈子裡的快感,遠見野心均止於此,那真真是普通小人物的“虛榮心”了。


隱夢尤:初老的年紀,不老的心態,煙火裡愛思考,小上班族,業餘寫寫書評,遊記八卦,也寫情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