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今社會你是否還能捧著一本書靜下心地讀下去?你是否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也不願意再拾起書本讀上三兩頁?即使翻開了書本,是否也時刻留意著手機,沒多久,屏幕亮起,再次被繁雜的消息吸引......

在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彷彿一切都過於喧囂和浮躁

讀書為什麼變得越來越難

人的大腦總是自覺地選擇“趨利避害”,手機讓我們淪陷在舒適區。看一本書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短視頻、遊戲等可以在較短時間讓你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從而快速產生愉悅感。手機上的APP想方設法來爭奪你的注意力,漸漸剝奪你閱讀的時間。

我們的閱讀正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三十秒內必須要有愉悅感。”

我們樂於接受信息,是因為信息會給我們大腦愉悅的刺激,也就是所謂的獎賞感。只要有競爭,我們自然就會對獎賞感的強度和間隔要求越來越高,興奮的閾值在不斷提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當我們試著邁出舒適區一步,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讀書本應該成為一件值得愉悅的事———

“讀書的時的詞句含在嘴裡,嘬糖果似的嘬著,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著,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的身體裡,不僅滲透到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衝擊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真正能沉積下來的是長久的讀書與思考

“用不上,就白讀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有人會疑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閱讀是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人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一些人帶著功利的目的去讀書,渴望在書中得到快速的成長。我並不反對沖著某種目的去讀書,因為它可以提升我們某一方面的技能,這點不可否認。

但當這種心理一直持續,有用或者沒用成為衡量我們閱讀的價值的時候,整個人的格局就會大大的侷限,閱讀的樂趣被剝奪,我們也會形成這種心理:當我需要某種知識的時候,就去看看書,增強一下,當我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用閱讀了,這種閱讀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心裡負擔,就像我們以前讀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許多學生都厭惡上學,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們不能成為真正的讀書愛好者。

讀書不可太過功利,我們應該被真正優秀的作品所觸動,用心靈去探索美妙的文字世界———

“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我想當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麼也不想要的時候,一切如期而來 。”

————顧城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寫在最後,向大家推薦一本書

————張承志《北方的河》

豆瓣評分8.6,寫給青春的禮讚,送給每個默默不懈奮鬥的@你

肉體可以衰老,心靈可以殘缺,而青春——連青春的錯誤都是充滿魅力的。——張承志 《北方的河》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北方的河》以一種充滿象徵意義的詩化風格,真實再現了現代知識青年探索人生的精神歷程。在延續了自然啟示人生的基礎上,更是唱響了一曲對自然、對祖國、對青年和對美好未來的讚歌。

作者用詩意的筆觸在結尾描述道:苦經磨難的主人公“他”夢遊了黑龍江,在夢中他“驚喜地發現自己正在繼續獲得著青春",“他”用熾烈的愛情和不安寧的生命等待的一天正在降臨......

對於一個南方人來講,這本書真的具備一種魔力,使我在心底深深對北方壯闊的江河產生了嚮往,這不僅是一條河,更象徵著無數人波瀾壯闊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