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潮汕人對父母的稱呼,除城市外,廣大農村的孩子直至長大一輩子,對自己的父母,很少稱呼為“爸爸、媽媽”的,絕大多數叫“阿叔”“阿伯”“阿嬸”或“阿姨”。這在外方人聽來會感到奇怪或誤會,而在潮人中已成為一種風俗習慣。直至現在,潮汕人大多還是按舊習慣稱呼。

這一變相稱呼為什麼這麼普遍?

原因有:一是父母為了保住孩子不夭折,避開親熱的稱呼,從小就教孩子這麼叫;有的是算命先生教的,說孩子應移房過祖,不然不利。自己孩子怎能送與別人?就只好在稱呼上改變。少時對父母這麼稱呼,長大了還是這麼稱呼,習慣成自然。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再者“爸爸、媽媽”是北方話,是太文雅的話,除了城市及有學識家庭有用這一稱呼,或稱“阿爹、阿孃”外,農村百姓就很少用這麼的詞語,還是隨俗稱呼。有的僑屬兒子,稱呼父母為“阿爸(下入聲)、阿媽(上入聲)”,是“爸爸、媽媽”的變音。潮人對父母的稱呼雖然避親變相,但當父母死了,哭靈時就以“哇父呀!哇母呀!”哭訴了。潮語有一句俗話叫“靠父靠母”,指的就是哭靈時的稱呼。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不過,你要是吵到別人了,或是別人吵到你了,或是說你老婆在你耳邊說個不停,“靠父靠母”這一句話也可以用的。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不過,小心別打!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當然,由於社會在進步發展,有些舊社會的習俗自然也會隨之改變,現在大部分潮汕年輕人很少會有以前這種稱呼了,多數都是稱呼“阿爸,阿媽”!只有老一輩人才會有那種稱呼,比如我的父親稱呼我的爺爺就是“阿叔”,我的母親稱呼我外婆就是“阿姨”!不管對父母如何稱呼,做子女的都應該孝順父母!感恩父母!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伯——父親

姆——母親

長大——人輩

奴仔——小孩

哇仔——兒子

走仔——女兒

新婦——媳婦

仔婿——女婿

父二母仔——一家子

姿娘——女人

之娘仔——小姑娘

後生仔——小夥子

老公——曾祖父

老媽——曾祖母

阿公——祖父

阿媽——祖母

阿伯——伯父

阿叔——叔父

阿姆——伯母

阿嬸——嬸嬸

阿姑——姑媽

阿姨——姨媽

阿丈——姑丈、姨丈

阿舅——舅父

阿妗——舅母

阿人——那個人

擔家——婆婆

擔官——公公

安——丈夫

畝——妻子

安姐——夫妻

丈人——岳父

丈姆——岳母

醒姆——親家母

同門——連襟

大小姆——妯娌

妻姨——妻子的姐妹

妻舅——妻子的兄弟

耽眉仔——窩囊廢

好仔——乖孩子

刺仔——二流子

漏仔——騙子

殺仔——扒手

賊仔——小偷

破家仔——敗家子

痴哥鬼——色鬼

薰鬼——煙鬼

啞仔——啞巴

表盲仔——瞎子

乞食——乞丐

“夠撲母,物夠哇也不唔知多寫米個”

潮汕人對父母的壁親稱呼,竟然有·阿叔·阿伯·阿姆·阿嬸·阿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