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秋老虎”別陷入誤區 秋後科學防暑降溫更要繼續

來源:三秦都市報 作者:樊銳祥昨日立秋,但暑意不會減,各種讓人無法承受的燜、蒸、煎、烤將會全面襲來,眾人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應對“秋老虎”,卻常常陷入了抗熱消暑的誤區。昨日,西安南郊一家大型醫院急診科醫生從衣、食、住、行、用等不同方面,普及了科學避暑的辦法。

對付“秋老虎”別陷入誤區

“立秋後,處於夏秋兩季交替過渡時期的人們,會感覺比夏天更加燥熱,這是由於體內積聚的夏季暑溼所致。面對燜、蒸、煎、烤的天氣,人們會延續夏日裡避暑的辦法,甚至會變著法子和‘秋老虎’抗衡,但由於‘法不得力’,時常會陷入誤區。”西安南郊一家大型醫院急診科的付醫生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說,人們一般夏季喜歡喝啤酒解暑,但進入秋季以後,隨著早晚溫差的變化,人體接受外來物質的敏感性會增強,啤酒酒精含量雖少,但喝得多了,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的感覺也會持續,口渴出汗現象將會更加厲害,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

有些人喜歡在高溫下光著膀子,實際上,當氣溫接近或者超過人的體溫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傳導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更容易導致中暑。

另外,人們會感覺身上的汗要比夏季的粘稠,衣服粘在身上十分難受,外出回家後先衝一個涼水澡讓自己趕快清爽起來。實際上,這種方式很不利於健康,回家後應當讓自己再出出汗,待身上的熱散發過後再洗澡。因為人體吸收大量熱量,肌膚毛孔處於張開狀態,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滯留體內,易引起高熱症,且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也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還有人認為,秋高氣爽的季節應當早早起床去晨練,但晨練並不是越早越好。研究表明,高溫天,尤其是夏秋季節交替時,空氣汙染物早晨6點前最不易擴散,此時是汙染高峰期。

秋後防暑降溫更要繼續

付醫生說,入秋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同時要保持充分睡眠,入秋後入睡最好不要超過22時30分,年輕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時。因為,人們體內的陰陽本來是很平衡的,白天勞累對身體的損傷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只要睡眠充足,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復了。

與此同時,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立秋以後,可適當吃肉食,像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許多食品,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說到立秋的風俗,不得不提‘貼秋膘’。”付醫生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

首席記者趙麗莉

實習生樊銳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