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萬象、藝道弘通—李德仁老師繪畫藝術


心有萬象、藝道弘通—李德仁老師繪畫藝術

李德仁先生山水作品

正如東北有“關東畫派”的蒼茫、上海地區有著“海派”的華麗、嶺南地區有著“嶺南畫派”的靈秀一樣,在三晉的大地上有一位不容忽視的畫家—李德仁。


​李德仁老師早年受教於呂斯百、張頷、高壽田等先生學習繪畫、考據學和書畫鑑定,深得諸位老師真傳。1980年,師從著名國畫大師何海霞先生,學習山水畫,被何海霞先生收為關門弟子。1982年,拜著名鑑定大家徐邦達先生為師,學習書畫鑑定,所得造詣頗深。1986年,拜著名畫家、美術史論家邵洛羊先生為師,潛心研習畫論。


從老師的學藝經歷、明眼人不難發現“名家之門必出名家”的真理。德仁老師在繪畫方面,講究博採眾長。畫山水者、人物畫必須傳神,方才能窺見山水之門。畫人物者、山水畫必須古厚,方能顯出人物之氣韻。鑑定學,需觸類旁通、法法精妙,於小中見大、大中見小、靜氣悠然,方能體會出鑑定二字的含義。先生雖師從於徐邦達老師、但是在教授學生的過程當中,老師講求“殊途而同歸”。廣泛的讓學生吸取例如張珩、謝辰生、劉九庵、楊仁愷、謝稚柳、啟功、傅熹年、單國霖的學術理論和鑑定方法。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


先生繪畫以山水人物為主,兼善寫意與重彩,冶南北畫法於一爐,自創氣象雄秀、豪邁灑脫之風格;書法築基唐楷,上溯秦漢魏晉,下涉宋元明清,兼長諸體;理論研究以文字考據為基礎,“文化學鑑定法”為其首創,個人亦因獨具法眼而獲“三晉書畫第一鑑”之美稱;詩歌創作由王昌齡《詩格》入手,深研漢魏唐宋諸家,尤重唐之李杜、宋之蘇黃、兩漢古風。


筆者個人認為,老師的山水畫主要是脫胎於大風堂之何海霞一門,人物畫注重中國傳統六法以古代線描十八法為根基,講求傳神和畫面的豐富性、故事性,有很強的人文主義精神。


心有萬象、藝道弘通,回首像是昨天、彈指一揮間時光荏苒。中國傳統國畫的魅力與光輝,在李德仁老師筆下譜寫出大美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