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傳》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春秋》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寫的一本魯國史書,始於魯隱公,結束於魯哀公14年,涉及魯國12個國君的一段歷史,由於歷史上有很多事情不符合孔子的道德觀,因此他對於歷史事件一部分不提,一部分用隱晦的手法來描述,所謂的“筆削春秋”。

孔子的弟子——子夏將《春秋》這本書還有對《春秋》的解讀,口口相傳給了他的弟子公羊高,公羊高在自己的家族內部將這種解讀口口相傳,傳了五代到了公羊壽,公羊壽傳給了胡毋生,因為這已經是漢朝了,胡毋生開始將《春秋公羊傳》記在了竹簡上,這才形成了文字。說白了,《春秋公羊傳》就是一本解讀《春秋》的書籍。

秦始皇焚書坑儒,史書只留下了秦國史書,《春秋》作為儒家經典和魯國史,自然在焚燬之列。儒家經典的凋零,使得《春秋公羊傳》成了學習《春秋》的一個很好的途徑。當然了,《春秋》的流傳並不只是這麼一家,還有《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其實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春秋》。

《春秋公羊傳》在漢初的地位那麼高,一方面是公羊學者把這本書捧的非常高,認為孔子在書裡面每個字都闡述了世界運行的原理,國家統治的規律,人世間一切問題的答案,所謂“微言大義”。另一方面,漢朝的皇帝看出這本書的尊王,大一統思想,可以拿來利用,而且這本書的解釋權放在皇帝和親信大臣手裡,比如董仲舒,就寫了一本《春秋繁露》,大概意思就是天是最大的神,主宰著整個世界運行的規律,皇帝是天子,由天所任命統治天下的百姓。所謂天命所歸,就是說皇帝做的一切都是天所安排好的。這就解決了困擾漢朝皇帝的一個兩難問題。

劉邦是通過造反來奪得皇帝地位的,當上皇帝以後肯定要明確上下尊卑,老百姓們要尊重皇帝權威,造反的人是大逆不道,可是如果弒君是不道德的,劉邦得了天下的合法性就受到質疑,憑什麼你不尊重秦朝皇帝的權威,你可以造秦朝的反當皇帝,憑什麼我就不可以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思想太危險了。“天人合一”思想對皇帝來說簡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頭,皇帝是天子,那麼就是代表天命。劉邦造反成功就是符合天命,秦朝滅亡就是天命結束了。於是理論得到了自洽,劉邦造反的合法性和統治的合法性得到了完美的解釋。

到這個時候,《春秋》寫的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繁露》對《春秋》的解讀,“一切解釋權都歸我”真是一句強大的口號。

只是董仲舒的“天”,也就管著了中原地區,對於近處的匈奴,遠處歐洲的羅馬,再遠一些的美洲印第安人,都管不著啊。

《春秋公羊傳》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