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走了,褚橙季還會再來

第一次聽到“褚時健”的名字,是大概2000年左右,在一部電視劇裡,裡面的女記者採訪一位企業家,提了一個問題“你怎麼看待褚時健?”,讓企業家拂袖而去。於是去了解相關資料,才得知“褚時健”的概要經歷。

從前家裡有人抽菸,印象中見過一些純白殼的煙,當時叫“白條煙”。懵懂中只覺得那是比其他煙更好的煙,現在想來,也是當年那個時代的特殊印跡。

最近幾年,每到11月底,都會搶在新果期定幾箱褚橙。不完全是因為情懷,而是我比較過其他的不少橙子,包括贛橙、進口橙、以及哀牢山出產的其他橙,確實沒有褚橙的清甜細膩。雖然褚橙外觀上並不佔優勢,甚至比別的橙子還小還青還硬,但口感完勝。當然如果是冷藏了很久的肯定味道也會減損。

褚時健走了,褚橙季還會再來

感慨就是這樣,有了依據和了解才會深刻。“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褚時健的跌宕起伏和叱吒風雲,都濃縮在這句話裡。

這一季的褚橙吃完了,褚老爺子也走了。很多人懷念他、送別他,是向他所經歷的時代的告別,也是對他這種精神的敬仰。

走過那些時代的人,一個個永遠的離去了,過往的歲月就真的成了歷史。幸而,還有精神可以傳承。

工作這些年來,接觸過很多公司、以及老闆,有時候會想為什麼有的企業、有的人會成功,有的卻失敗?除了能力之外,是因為幸運、偶然、時代因素嗎?還是最根本的個性、品質和精神?

為什麼有的只是商人,有的卻能成為企業家?

作為一個商人,以賺錢盈利為成功標尺,而企業家,則是無一例外都有做事業的情懷和胸懷。當然很多企業家的前身首先是成功的商人,才有可能施展其更大的抱負。自古有云“窮則獨善其善,達則兼濟天下”,在兼濟天下的過程中,企業家的面貌也就逐漸形成了。

褚時健的兼濟天下,是以他的勵志經歷作為載體,讓人們感知一種不向命運、不向歲月低頭、堅韌恆久的精神。

人們總是對歷經坎坷、東山再起的人,投以加倍的關注與期待。

比如史玉柱,比如孫宏斌,但普遍程度上,影響力最大的,無疑還是褚時健。因為他做的一直都是香菸、水果等大眾消費品;因為他曾是國企管理者,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也因為他是以74歲高齡再創業,85歲再掌億萬財富。

最近做紀錄片,看了很多歷史上和近現代人物,李漁的芥子書鋪、李氏家班,喬致庸的貨通天下、匯通天下,莊世平的僑匯金融、產業報國……無論是以徳、以信、以情,都因之而貫一生、動天下。他們都經歷亂世,都對人生有不可控、不可見的因素,但他們都始終堅定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追求。

小時候看《阿甘正傳》對裡面那句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滋味”很不理解,後來才明白那是在比喻人生的不可預知和五味雜陳。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永遠不要放棄希望,不要放棄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大上行空間。只有去試、去做、去走,才會是你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