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噻蟲嗪我們都用錯了,這樣使用殺蟲更徹底,持效期更長

噻蟲嗪是繼噻蟲啉之後開發的第二代新菸鹼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內吸傳導性好,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粉蝨、飛蝨、薊馬等刺吸式害蟲。但是,許多用戶發現,噻蟲嗪殺蟲效果並不像產品說明書的那樣,噴施後,防治效果並不理想,其實,並不是藥劑有問題,而是我們的使用方法不正確。

噻蟲嗪主要特性

原來噻蟲嗪我們都用錯了,這樣使用殺蟲更徹底,持效期更長


(1)內吸傳導性好:噻蟲嗪具有很好的內吸傳導性,能被作物根莖葉快速吸收,並傳導至作物的各個部位。

(2)速效性差:噻蟲嗪主要作用於害蟲的中樞神經系統,害蟲接觸到藥劑後,主要通過阻斷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造成害蟲出現麻痺,最終導致害蟲死亡,害蟲死亡需要較長的時間。

(3)土壤中穩定性好:噻蟲嗪在土壤中非常穩定,不容易流失和降解,能在作物根際周圍長時間存在,持續被作物根系吸收。

(4)殺蟲譜廣:噻蟲嗪不但能有效防治蚜蟲、薊馬、飛蝨、粉蝨、葉蟬、馬鈴薯甲蟲、蘋果蠹蛾、潛葉蟲、斑潛蠅等地上害蟲,對地下害蟲如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根結線蟲等害蟲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

原來噻蟲嗪我們都用錯了,這樣使用殺蟲更徹底,持效期更長


最佳使用方法

(1)土壤處理:在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大蒜、馬鈴薯等作物播種前,用2%噻蟲嗪顆粒劑3~4公斤,拌15~20公斤腐熟有機肥,均勻撒施、溝施或穴施,藥劑在土壤中穩定性好,能長時間被作物根系吸收並傳導至作物的地上部分,不但能殺滅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還能有效防治蚜蟲、粉蝨、飛蝨、薊馬、葉蟬等地上害蟲,持效期長達80~90天,大大減少了噴藥次數。

(2)藥劑拌種:在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大蒜、馬鈴薯等作物播種前,用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按照1:400比例進行拌種,將種衣劑均勻包裹在種子表面,晾乾後播種,藥劑均勻分散在種子和幼苗根際周圍,保護種子和幼苗不受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的危害,也可有效防治蚜蟲、飛蝨、粉蝨、薊馬等地上害蟲的危害,持效期可達50~6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