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這兩個時期最關鍵,用磷酸二氫鉀噴2次,每畝最低增產200斤

提起磷酸二氫鉀對於農民來說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用量最大的葉面肥。對小麥來說,噴施磷酸二氫鉀不但可以提高小麥的抗逆性,還可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那麼小麥到底什麼時候噴施磷酸二氫鉀,噴施濃度應該是多少增產才最顯著呢。

小麥這兩個時期最關鍵,用磷酸二氫鉀噴2次,每畝最低增產200斤


1、使用時間

磷酸二氫鉀是一種高含量的水溶性複合肥,磷鉀含量高達85%以上,可補充小麥生長髮育所需的磷和鉀,在小麥任何時期均可使用。那麼在什麼時間使用效果最顯著呢?首先要了解小麥的需肥規律。

(1)氮肥的需求:小麥對氮的需求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在分櫱盛期,佔總吸收量的12%~14%,另一個在拔節至孕穗期,佔總吸收量的35%~40%,這兩個時期需氮的絕對值多,吸收速度快,如果這兩個時期滿足了氮的供給,就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因此小麥返青期,必須追施尿素,才能滿足小麥對氮肥的需求。

(2)磷肥的需求:小麥吸收磷主要在拔節孕穗期,這個時期對磷的吸收量可達總量的60%以上,此時小麥處在幼穗分化期,磷素代謝比較旺盛,此時磷營養條件好,幼穗發育時間長,小穗數目多,就會形成粒多大穗。

(3)鉀肥的需求:小麥對鉀的吸收,拔節至孕穗期是小麥吸收鉀最多且吸收最快的時期,吸收鉀量可達60%~70%,此時保證足量的鉀素供應,可是小麥植株健壯,生長旺盛,有利於光合產物運輸,加速灌漿,對穗粒數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改善小麥品質。 

從以上小麥的需肥規律可以看出,小麥拔節至孕穗期、抽穗期,植株從營養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階段,是小麥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也是決定麥穗大小和穗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因此稱為小麥的需肥臨界期,在此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對增加穗粒數和提高產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小麥在抽穗至乳熟期,是小麥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直接決定了小麥籽粒灌漿的程度和小麥籽粒的千粒重,必須保持良好的氮、磷、鉀營養,才能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光合產物的轉化運轉,有利於小麥籽粒灌漿、飽滿和增重。因此被稱為小麥的第二個需肥臨界期。

小麥這兩個時期最關鍵,用磷酸二氫鉀噴2次,每畝最低增產200斤


2、噴施濃度

據柘城縣安平鎮農技人員試驗,磷酸二氫鉀在拔節期至孕穗期,揚花至灌漿期使用2次,每畝用量為300克,最高增產幅度達到105.9公斤;據焦作大學試驗,每畝每次用400克,兌水30公斤噴施,平均產量由500~55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高產田塊達到700公斤,平均每畝增產100公斤左右。超常量噴施磷酸二氫鉀,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一般每畝每次使用200~300克,都能起到很好的增產效果,一般每畝增產都可達到200斤以上。

小麥這兩個時期最關鍵,用磷酸二氫鉀噴2次,每畝最低增產200斤


3、使用方法

小麥生長中後期不但需要補充大量的肥料,同時還要防治白粉病、鏽病、赤黴病、蚜蟲和乾熱風,因此為減少勞動力投入,可將磷酸二氫鉀與防治小麥病蟲害結合在一起使用。

(1)在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可結合防治小麥白粉病、鏽病等病害,每畝用40%苯甲·戊唑醇懸浮劑20~30毫升+99%磷酸二氫鉀200~300克,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2)在小麥揚花至灌漿期,可結合防治小麥赤黴病、穗蚜等病蟲害,每畝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30毫升+5%啶蟲脒微乳劑20~25毫升+99%磷酸二氫鉀200~300克,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