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作者|金刻羽(哈佛經濟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終身教授)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從許多方面來看,全球經濟目前的狀況已經超過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很多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例如201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羅默,已經將當前的經濟衰退等同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而不是2008年的衰退。我們要做的是分析一些數字。

在美國,股市從今年的峰值下跌了35%到本季度的最低點。

信貸市場已經失靈,垃圾債券的信貸息差比國庫券高出的基點從300點升至超過1000點。

我們對經濟的預期越來越悲觀,主流政府和金融機構預測第二季度產出將下降25%至35%。

在短短2周的時間內,美國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超過660萬,創下歷史新高。

在2008年經濟衰退的過程中,美國共損失了880萬個工作崗位。

美國財政部長史蒂夫·姆努欽(Steve Mnuchin)預測,到今年夏天,美國失業率可能會上升到20%甚至更高。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但是,這次經濟事件與大蕭條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大蕭條從1929年開始爆發,對股市和就業市場的影響過了三年才有所體現,這次大約只花了三個星期!

大多數專家已經相信,與2008年的大衰退相比,這次經濟衰退將更加嚴重。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持有一季度GDP僅僅下降10%,並實現強勁的V型復甦這種溫和衰退的想法。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出爐,這些觀點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

而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經濟經歷了自由落體的過程,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停止了運轉——這種情形甚至在大蕭條時期都沒有看到過。如果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的範圍和程度已經可以大蕭條相提並論,甚至比大蕭條還要嚴重,那麼真正的問題是這會持續多久。

經濟是像大蕭條之後出現“ L”形的長期停滯,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還是會更快恢復?我認為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結論,因為我們對以下三件事尚未足夠了解:

1)新冠疫情的流行是否可以被控制;

2)疫情在秋季是否會出現第二輪擴散;

3)世界各國的政策力度、覆蓋範圍和有效性。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請不要相信他們。

首先,沒有人可以肯定各國採取的緩和措施是否有效。極為諷刺的是,前不久特朗普還公開宣佈這只是一種普通流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幾周後他就向美國公民宣佈,如果”只有”10萬至24萬人死亡,那就說明他的工作很出色!美國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中國,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美國的緩和策略或半緩和策略並不一定能夠阻止病毒傳播。兩天前,人們還可以自由前往佛羅里達州的海灘,那裡的居民大多數都在65歲以上。對美國來說,最樂觀的情況是像日本和韓國那樣,緩和措施已經奏效,確診人數增長趨於平緩。

但是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進行了很多次病毒檢測,並且隔離措施高度嚴格。

而美國真的達到了這個標準嗎?第二,即使在本國,我們也不能排除第二輪傳染的發生。它可能在復工時發生,也可能在秋天發生。病毒隨時可能發生突變,並且以更大的侵略性襲擊人類。

西班牙大流感突變了幾次,而第二波是最致命的。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此外,入境封鎖措施能持續多久?

只要世界上某些地區還沒有控制住病毒/疫情——比如很多發展中國家會很快淪陷——入境封鎖就必須存在。但是封鎖邊境意味著GDP的損失。

中國的復甦進程與歐洲和美國等其他經濟體相比是相當樂觀的。我們不能指望全球供應鏈會立刻恢復正常,也不能指望美國的失業工人能夠立即找到工作。實際上,由於疫情過後很多公司將開始更多地使用數字化技術,很多人將面臨永久性失業。

我們也不能假設需求端會立刻恢復正常:如果你習慣了每週去餐廳3次,像美國人或歐洲人那樣每週看一次電影,那麼你會通過每週去6次餐廳並且看兩次電影來彌補失去的這部分需求嗎?

不會。那部分需求會永遠消失。正如經濟學家約翰·科克倫(John Cochrane)所說,這就像重啟核反應堆一樣,你無法將其關閉然後立刻重新打開,這需要花時間。重啟的過程越拖延,經濟損失就越大。

第三,我們假設現在是最樂觀的情況,各國政府採取的政策都是正確有效的——那麼這意味著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衛生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都必須毫不猶豫地協同工作。你會認為歐美政府承諾的無限量化寬鬆、無限流動性、“盡其所能”的政策預示著好消息嗎?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如果不採取這些政策,情況將會更糟。或者也可能正好相反——政府已經預料到情況將會非常糟糕,所有這些激進的政策都預示著我們已經做好了面對這些最壞情況的準備。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世界主要經濟體會採取如此迅速而積極的措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方案在美國和歐洲實施通常需要3年時間,而這次只用了3周。通常美國政府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通過7,000億美元的救助方案,而這次只用了幾天時間就通過了規模2萬億的刺激計劃。

我們認為這是個好消息,但實際上它預示的結果是非常負面的。這就是貨幣政策的“信號效應”,是我目前一直正在研究的學術前沿。刺激計劃的成功要求對所有的流動性:從企業到家庭,再到金融機構的償付能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有所限制——直到找到解決方案。但是沒有人能確定這會持續多長時間。此外還有滯脹的問題——是否會出現經濟滯脹和通貨膨脹?

我認為西方國家不會出現通貨膨脹,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中東國家發生戰爭,除了石油價格可能暴漲外,嚴重的負供給衝擊也可能使我們陷入類似1970年代的滯脹。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我仍然認為,西方國家總需求不足的局面將會持續存在,所以通貨膨脹的情況可以得到緩解,但通貨膨脹對中國而言卻是合理存在的風險。

隨著數據的持續更新,這些觀點也會有所調整。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我們將會看到西方國家的緩解對策是否有效,世界上其他地區是否會出現二次感染,以及幾個月後,會不會有疫苗的出現。我們仍然不知道秋冬季節是否會出現新一輪的傳染,也不知道經濟何時才能真正恢復正常。

我們必須記住:決定時間線的是病毒,而不是經濟學家。經濟學家本來就決定不了任何事情,現在這種可能性更小。

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