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自媒体15年 我的4条创作价值观

  今年初,知名媒体人曾宪勇启动了一个名为《我和我的自媒体之路》的系列访谈。

  我有幸成为受访自媒体人,袒露了我的一些心路历程,于是乎就有了《丁道师:15年来,我和我的自媒体之》一文。


丁道师:自媒体15年 我的4条创作价值观


  曾老师这篇文章发表后,有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给我留言,加油鼓励和质疑贬低之声皆有。

  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我觉得挺有代表性“那些学识和功底非常深厚的知名作家和媒体人,连续坚持十几年做原创内容很好理解,而你作为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自媒体人,是什么驱动力让你坚持这么多年?”

  我挺想回答这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聊聊我所坚持的自媒体创作价值观或者创作准则,这些价值观准则肯定会引发争议,但仅仅代表我个人。

  主要来说,有以下四点。

  第一:基于兴趣,而非价值

  我和很多人媒体人/自媒体人聊起入行的原因,有很多朋友和我说为了新闻理想,用“铁肩担道义”的风骨,坚持创作有价值的内容。

  而我十几年来持续创作的动力是基于兴趣,而非价值。这一点时时让我深感惭愧,而我又切身明白如果我抛弃了兴趣爱好,为了更崇高的价值创作,就会难以持续。

  比如,这两年我深入山西、河北等地的几十个县镇,走访无数的村庄、农户、合作社、扶贫园区,写了大量的农村电商和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文章和分析,有不少朋友看了文章后表示要来山西看一看,甚至下单购买山西的农特产品。

  有朋友说我这个事情做的很有价值,没有媒体情怀的人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我说我走访了这么多地方,做的这些选题,是出于纯粹的兴趣爱好,和媒体情怀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从不标榜客观

  我的文章几乎都是评论和分析,极少甚至没有写过新闻报道。经常有人留言说我的文章主观性太强了,不够客观。

  这里再次声明一下,我从不标榜客观,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个人的主观认知、主观分析、主观评论。

  比如,在2012年我用“亏损论”来分析京东时,我认为京东没有亏损,是盈利的。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太主观是错误的,连京东自身都承认亏损,你怎么能说它盈利呢?

  备注:当时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京东净亏损为17.29亿元。而我认为京东的所谓亏损其实是“伪亏损”,把钱换成了比钱更值钱的物流基地和仓储中心罢了。换句话说,虽然纸面报表上显示了亏损,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京东实质上反而是盈利的。所以,在京东早期的亏损发展期,在我的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却是“盈利”。

  第三:宁滥勿缺

  媒体人搞创作要宁缺毋滥,这不是一个常识吗?为什么我却反过来要说宁滥勿缺?这是因为:我的确是这么做的!

  我认为不管搞任何形态的媒体,持续性真的很重要。如果我今天认为没有灵感或者选题,宁缺毋滥,停止创作输出,那么这种“惰性”就会成为常态,明天,后天也会经常出现没有灵感或者选题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就荒废了。

  抱着宁滥勿缺的价值理念创作,我的确每年甚至每月都会出现几篇凑数的文章,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数量池子,才会按照一定几率出现更多的精品或者引发业界启发的文章。对于我来说,如果抱着写不出精品就不去写的心态,那么我可能一篇精品也出不来。

  我经常说,我是一个职业自媒体人,不是自媒体爱好者(虽然我的确爱好自媒体)。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以专职自媒体人的身份每个工作日发布一篇平均字数在2000字的文章,在这15年内至少完成了2000~3000篇文章,99.9%均为原创。

  为什么不是100%,是因为十几年的历程中,发了几篇(不超过3篇)非原创人情文章。

  当然,自媒体这个行业本身不一定要原创的,也可以转载或者摘抄文章,用以丰富账号内容。不过就我自己看来,自媒体如果不原创,就无法体现这个“自”字。只有持续的输出原创,才能持续的长久的做下去。

  写在最后:以上四点,第三点最重要,我很难展开来讲,懂的人自然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