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 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2] 。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完璧歸趙的藺相如

藺相如

繆賢舉薦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惠文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惠文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怎麼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覆的使者,沒能找到。

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派去。”趙惠文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為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怎麼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意跟您交個朋友”。因此我就瞭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裡去。’藺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逃出趙國奔到燕國,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很適宜。”

完璧歸趙

秦昭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璧獻給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寶璧給妻妾和左右侍從傳看,左右都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昭王沒有用城邑給趙國抵償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紅斑,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站定,身體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對秦昭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給我們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議的結果不想把寶璧給秦國。我認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臺觀接見我,禮節非常傲慢;得到寶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收回寶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藺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主管的官員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給趙國。

澠池會盟

公元前282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兩塊地方。第二年,秦國又派兵攻佔了趙國的石城;又過了一年,再向趙國進攻,兩國交戰,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但秦軍的攻勢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於是派使者到趙國,約趙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澠池見面,互修友好。

將相和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藺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將軍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揹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阻用趙括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趙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孝成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佈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孝成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絃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後來,趙括果然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幸得五國出兵相救,藺相如大約在這一個時期去世。

其時人曰:

繆賢:“其人勇士,有智謀。”

司馬遷:①“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②能信意彊秦,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於諸侯。

劉向:“趙任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國獨特立。”

《世說新語》:“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

司馬貞:“清梠凜凜,壯氣熊熊。各竭誠義,遞為雌雄。和璧聘返,澠池好通。負荊知懼,屈節推工。”

司馬光:“相如抗節不撓,視死如歸,卒欺秦王而歸璧於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