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網絡時代,如何處理自己的數字遺產?

  近日,一名90後電競選手在綜藝節目中給自己立下遺囑,並將自己的支付寶、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寫入遺囑,引發關注。

  中華遺囑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90後立遺囑人數已達236人。在立遺囑的年輕人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同時,90後遺囑訂立者的財產繼承主要以現金存款和虛擬財產為主,虛擬財產包括支付寶、虛擬貨幣、遊戲賬號等,財產的繼承人絕大多數都是父母。

  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個人賬號、郵件信息等大量數據檔案在擁有者去世後何去何從?網絡時代如何處理個人的數字遺產?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隱形財產價值幾何

  2004年11月13日,20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賈斯汀·埃爾斯沃思在伊拉克遇難。1個月後,其家人請求雅虎公司提供賈斯汀的電子郵箱賬號和密碼。“我們希望看到他曾收發的信件,以此懷念他,這是我兒子留在世間最後的東西了。”他的父親說。

  但雅虎公司拒絕了這一請求:“雖然我們對死者的家人深表同情,但雅虎賬戶是不能轉讓的。本公司有明確規定,用戶連續90天未登錄服務器,雅虎將自動刪除其全部記錄。所有雅虎用戶從最初就認可了這一用戶須知——用戶的ID和記錄在用戶死亡後將終結。”

  這起事件在美國引發巨大爭議,直到次年4月,在全國激辯數字遺產的輿論壓力下,雅虎公司才做出讓步,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將賈斯汀的郵件複製到一張光盤上交給其家人,而不是直接給出密碼。雅虎再三聲明,雅虎郵箱是一種“私人交流方式,內容是個人秘密,不對第三方公開”。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數字遺產包括什麼?它含義寬泛,根據美國《連線》雜誌的解釋,包括個人在電腦上的全部數據檔案,比如圖片、視頻、在各種網站註冊的賬號等。這些資產大多是人們在不經意間逐漸積累的,其價值似乎始終是一個未知數。

  200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起草的《保存數字遺產憲章》對數字遺產做出如下定義:數字遺產是人類特有的人類知識及表達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學、管理信息和技術、法律、醫學,以及其他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從現有的類似模式轉換成數字形式的信息。

  2011年,倫敦大學史密斯學院對2000名英國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超過1/2的人擁有網上財產,包括付費購買的音樂、電子書和電子雜誌等;1/4的人的網上財產價值超過200英鎊(今約合人民幣1750元);1/3的人認為200英鎊這一數額已足夠大,應由親人繼承;1/10的人已將相關賬號和密碼寫入遺囑。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交流以字節形式儲存在服務器上,卻沒有一個政府可以控制整個網絡王國。當一個人死後,他的“字節”該由誰掌管?在後工業時代,我們必須擴展相關所有權的觀念。

  按照弗裡德曼的說法,除了物質資產,一個人儲存在雲備份裡的照片、自制的視頻、購物記錄、App上購買的音樂、博客日記、電郵及社交關係等,與留下的房子一樣是其個人資產。

  美國法學家迪文·德賽表示,探討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第一撥使用網絡的人群,正在走向生命盡頭。

那麼,什麼是數字遺產?哪些可以寫入遺囑?

  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明確提出,數字遺產是人類特有的知識及表達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學、管理信息和技術、法律、醫學以及其他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從現有的類似模式轉換成數字形式的信息。

  學界一般認為,數字遺產可以分成物質和精神兩類。物質數字遺產指的是跟財產直接掛鉤的,比如支付寶餘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精神的則是社交賬號、個人文件等,是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形成的虛擬財產,不僅是用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園,也能夠通過繼承使親屬得到精神上的撫慰。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中國網名數量

遺產如何處理

  實際上,因涉及個人隱私、家庭倫理和相關法律,處理“數字身後事”,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

  在英、美、瑞士等國家,已有專門的公司幫助人們處理數字遺產。谷歌在2013年就首先開始支持用戶選擇數字遺產繼承人,這些遺產包括Gmail電子郵件、雲存儲服務和其他服務的數據。谷歌將這樣的繼承人稱為“非活躍的賬號管理者”。

  遊戲賬號的繼承也有先例。2017年5月,世界著名遊戲公司暴雪宣佈了一項新政策:當玩家去世後,賬號所有權可以由他人繼承。

  在國內,由於網絡虛擬產品的遺產繼承問題比較複雜,目前還沒有系統的數字財產繼承方面的立法。業內主流的觀點是依照《繼承法》,即具有人身性質的虛擬遺產不可以繼承,如即時通信工具QQ、MSN、網絡ID等;而沒有人身性質的虛擬遺產可以繼承,如網上店鋪、作品版權、遊戲幣等。

  針對繼承賬戶財產,支付寶和微信都曾專門做過正式回答。支付寶稱,“繼承人只需要撥打客服電話,按指引準備相關證明給支付寶運營者,即可取出離世者的錢”。如果不知道支付寶賬戶,也可以通過身份證號,查詢其是否有開通的支付寶賬戶。且只要賬戶裡有餘額,花唄、借唄裡還有欠款,支付寶賬號就不會被註銷。微信的做法基本相同。

  淘寶店鋪也能繼承。2013年,淘寶已宣佈推出“離婚過戶”“繼承過戶”細則,以解決因夫妻離婚、店主去世等情況帶來的店鋪在分割和繼承上難以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目前國內數字遺產的處理以運營商自定為主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此,陳凱認為,對於虛擬財產的保護,民法總則已經作了原則性規定。“在虛擬財產定義和範圍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作出原則性規定可能更合適。”

  查閱相關法律條例發現,《物權法》《繼承法》以及相關說明都只對有體物作了規定,數字遺產可能涉及的無體物的繼承無法從中找到依據。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指出,我國目前對此只是以一種相對保守的姿態,確認了數據應受法律保護,還沒有肯定對數據的獨立民事權利。“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僅對實物財產的繼承作了規定,對網絡上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並沒有規定,從而造成了數字遺產的繼承行為在實質意義上很難實現,有待今後繼承法的修改。”

  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基本以各家互聯網平臺運營商自定為主。這也為糾紛埋下隱患。

  有學者提出,由於通信、社交賬戶等承載了個人隱私、用戶財產與人格等多重屬性,對於其背後繼承問題的探討更需要審慎把握。

  那不能繼承的虛擬資產,將何去何從?實際上,很多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最終都通過註銷回收流向網絡供應商。  

國外已經把數字遺產寫進遺囑

  數字遺產催生了一個新行業:數字遺產守護者。2015年,瑞士信息技術從業者託拜厄斯的一個朋友在車禍中去世,直到現在,託拜厄斯還能收到這個故友社交賬號發來的邀請函或是生日祝福。“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他告訴瑞士電視臺,這是因為那些網站設置了自動發送功能。

  不過,這讓他有了一個創業點——成立公司,專門保存和管理顧客的數據資料。用戶可以把密碼存在公司裡,並指定繼承人。“5年後,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把數字遺產寫進遺囑。”託拜厄斯說。

  新浪微博上專門關注逝者的賬號“逝者如斯夫dead”人氣很高,該賬號負責人林東平被媒體稱為“網上入殮師”。他會把素昧平生的逝者的微博從頭到尾閱讀一遍,然後用幾句溫情的文字勾勒其生平,並撰寫“墓誌銘”。死亡究竟意味著什麼?林東平曾這麼回答:“全球幾十億人口,死一個真的沒什麼。但後來我發現,一個死者的微博,就是一個世界。”

  在CNN看來,互聯網不過是區區幾十年間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相關的管理和數字遺產保存等一系列問題尚無定論。但隨著最早使用互聯網的一批人老去,這些由0和1組成的字節勢必超越數據,成為人們寄託感情的載體。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無處安放的數字遺產,管理和傳遞存在難題

數字財產價值的確定至少要考慮以下因素:取得數字財產所投入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或金錢;獲取數字財產本身的射幸性;數字財產作為遺產分割的時間點;數字財產本身在業界的影響力;數字財產本身的稀缺性。價值確定的主體不論是單一機構還是多個部門聯合至少應包括以下三方主體:個體最終用戶;網絡環境提供者;政府物價部門。三方主體應針對具體數字財產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來對數字財產價值進行評估,為遺產分割提供依據。

  在當今無形資產日益成為我們重要財產的時代,網絡數字財產呈現出價值持續增加、形式日益多樣化的趨勢。在繼承過程中應將網絡數字財產作為網絡個體最終用戶個人財產進行繼承,在需要時由專門的價值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分割,以保障公平原則的實現。

  當前,虛擬財產作為遺產寫入遺囑中存在著歸屬難以確認、查找困難以及傳遞難等問題。“因為虛擬財產散佈在各運營商的服務器中,同時有的虛擬財產,比如QQ空間等相對比較隱私。”

  據瞭解,目前平臺對用戶數字遺產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用戶本人對賬號僅享有使用權,網絡服務提供者享有所有權,此時賬號無法被繼承,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選擇關閉、刪除、註銷用戶賬號;第二種是用戶享有所有權,數字遺產可以被繼承,此時繼承數字遺產需要提供一系列證明材料。

  而大多數情況下,互聯網公司規定用戶賬號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離的。例如,新浪微博、騰訊QQ等用戶服務使用協議規定,如用戶在申請開通服務後在一段時間內未實際使用,則運營方有權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選擇採取回收用戶暱稱、賬號或停止服務等方式處理。

在我們註冊互聯網賬號時,都需要勾選同意一個用戶協議,很多人會忽視協議中最重要的一條:註冊用戶只擁有賬號的使用權,賬號的所有權歸公司所有;用戶不能擅自買賣、轉讓、出租賬號。

  例如,騰訊規定QQ的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只有使用權。如果用戶3個月沒有登錄,其QQ號就可能被自動註銷,號碼歸公司所有。

互聯網背後,該如何繼承數字遺產,手機號QQ號遊戲裝備可以繼承嗎

  微博同樣規定,若用戶連續90天未使用微博,微博有權回收用戶的暱稱和賬號。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在了,他生前又未將賬號密碼告知親友,那麼3個月後,他的QQ、微博賬號將因長期未使用被回收。

  因此,對那些想要繼承親人賬號的人而言,最大的障礙可能就是沒法獲取密碼。沒有密碼就無法登錄,供應商也不支持親友進行“過戶”繼承。

整理:宅男愚智

素材:部分素材整理自讀者、地方日報、網絡媒體、知乎等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