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摘要:關於1918年6月,德軍統帥魯登道夫回憶道,“在決定德國命運的時刻,帝國的軍隊卻遭到流感的襲擊,疾病太可怕了,每天早上,我都會聽到部下向我哭訴病例的瘋狂增加,以及士氣的突然瓦解,並警示失敗的危險,我痛苦極了。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石油戰告一段落後,正好《西班牙大流感》這本書也送到了,這幾天放假就在家看,看完以後,頗有一些感想,不得不承認疫情乃是一種全新的概念,不同於一般的政治社會事件那麼簡單,下面是一些讀書筆記。

醫生們的研究:《柳葉刀》

那時候的醫生們在治療這種疾病時,同樣也將之視為一種大發現,並藉此在《柳葉刀》等醫學雜誌上撰文探討病因。

最開始,英國皇家陸軍醫生哈蒙德上尉(J.A.B.Hammond)在法國前線的軍隊中發現多個類似病人,他和他的團隊成為最早研究這種病人的醫學人士,並開始在《柳葉刀》和《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將之描述為“化膿支氣管炎”。而另一位英國醫生亞伯拉罕(Adolphe Abrahams)則在英國奧爾德肖特地區也發現了這種疾病,也開始在《柳葉刀》上發文。

就這樣,幾派研究同樣疾病的醫生團隊通過《柳葉刀》開始了對疾病的討論,儘管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他們的判斷並不正確,這種基於《柳葉刀》平臺的討論某種情況,與今天也頗為類似。

不過,這裡面也有很多令人欽佩的成果。譬如英國醫療委員會秘書弗萊徹( Walter Morley Fletcher),他在1918年5月,通過對軍隊中病例數據新增幅度起伏的研究精準判斷出,第二波更大的疫情將會全球爆發,並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衝擊的時間

按照現在大多數人的說法,西班牙流感最早爆發於美國堪薩斯州,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有趣地方。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特別看重疫情持續的時間,這裡面有幾個有趣的時間點。

根據美國堪薩斯州哈斯克爾縣醫生邁納克(Loring Miner,最早上報疫情的醫生)的記錄,1918年2月,他在該縣鄉村發現了一個老婦得了這種可怕的病毒,隨後疫情開始爆發,但僅僅持續了幾個星期就突然消失了。然後,回鄉的美國士兵將這種疾病帶到了萊利堡的福斯頓兵營中,在這個軍營中爆發後,又由美國軍隊傳到了法國前線、西班牙和英國。

流感在1918年4月登陸法國戰場,5月初在西班牙爆發,在夏季到來之前持續了兩個多月,但由於西班牙是中立國,沒有言論管制,所以疫情消息得以擴散開來。

1918年6月,流感逐步進入英國本土,剛開始英國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西班牙流感被誇大其詞,《泰晤士報》甚至發表文章,稱“倫敦街上的男人認為關於西班牙流感的消息是誇誇其談,並歡欣鼓舞的期待她的到來。”夏天到來(西班牙疫情也結束

),朝野普遍認為疫情威脅過去了,毫無防備,當時倫敦人劇樂特別盛行,大批民眾湧入劇院看戲,導致疫情擴散。到了7月後,疫情開始爆發,倫敦的樂觀氛圍一掃而空,整座城市陷入恐慌,但可能因為進入夏天,到了8月初,疫情就突然消失了,倫敦人再次開心起來。

根據著名病毒學家陶本博格的事後論述,流感病毒在西班牙實現了充分的傳播,但在英國只是淺嘗輒止。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大國國運:免疫力的競爭

從俄國戰敗到1918年4月之前,德軍在西線無往不勝,英法陷入困境。隨後,美軍開始加入戰場,但這些美軍剛開始帶來的並非支援,而是病毒。

“我推囊著,只為親眼看到美國人參戰,跟疲憊、飽受折磨的英國軍隊相比,他們就像天神一般,偉岸又輝煌。”

——英國志願者維拉 布里頓1918年4月13日迎接美軍進入歐洲

剛開始,大批的協約國軍隊因流感而倒下,英國軍官索爾陶寫道,“整隊整隊的士兵倒下了,三分之二的炮兵失去了行動力,在戰場上最需要火炮支援的情況下,整整三個星期,我們不得不無所作為。”這使得得到美軍支持的協約國軍隊在最初階段實際上是變弱了。

到了5月初,英法軍隊的士兵已經普遍被感染,在一部分師團,感染率甚至達到90%以上,這種疾病在當時被成為“戰壕三日症”,即“三天潛伏、三天發熱、三天痊癒”。為了更好的應對這種疾病,索爾陶要求必須更好的利用士兵的免疫力,他引用美國醫療隊首領Zinsser的建議,稱“一支固定編組的士兵能夠發展出特定的免疫力,但盲目因為疫情打亂士兵編組容易引發新的疫情爆發,因為新銳士兵接觸新的病株是無法抵抗的。”就這樣,通過種種措施,在5月中旬,英法軍隊某種程度上擁有了對病毒的免疫力——這將是他們相比於德國人的優勢。

病毒通過戰俘毫不費力地進入了勝利的德軍之中,原本自以為勝券在握的德軍將領魯登道夫稱之為“可怕的閃電”,根據德軍醫療團隊的記載,西班牙流感在5月份進入前線的德國軍隊之中,6月份至少感染了8.9萬最精銳的“暴風精英突擊部隊”士兵,超過90萬士兵失去戰鬥力,6月下旬,魯登道夫注意到,德國平均每個師都有至少2000人患病,物資補給系統已經崩潰,這位鋼鐵般的將軍在自己的《大戰回憶錄》中痛苦的寫道,“在決定德國命運的時刻,帝國的軍隊卻遭到流感的襲擊,疾病太可怕了,每天早上,我都會聽到部下向我哭訴病例的瘋狂增加,以及士氣的突然瓦解,並警示失敗的危險,我痛苦極了。”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一戰後期的德國暴風突擊隊,這種士兵戰術是閃電戰和特種部隊的先河,德國統帥部通過少數精銳老兵集中突然滲透突擊協約國前線,並擴大戰果,這些部隊乃是一戰德國軍隊的精華。他們在一戰後期以少勝多橫掃優勢力量的英法美聯軍,並在戰後以少數志願者幫助波羅的海國家和芬蘭擊潰了數量龐大的蘇聯紅軍,展現出可怕的戰鬥力——被視為“王牌中的王牌”,該部隊的失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西班牙大流感。

5月被感染的英法美軍隊在6月獲得了免疫力,6月之前天下無敵的德軍則在6月陷入了病毒的重圍,1918年6月,協約國軍隊進攻德軍,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望風而潰,面對大批失去行動力的德國俘虜,協約國確認他們的強敵在此之前已被病毒摧毀。英國媒體《泰晤士報》興奮地寫道:

“病毒在德軍中流行的傳言終於得到了證實,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何他們至今未能發動攻勢,不管怎麼說,這支曾經不可一世的軍隊現已無力再戰,勝利就在眼前。”

戴口罩:東方國家的經驗

到了1918年秋季,隨著士兵往返世界各地,疫情開始在全球擴散。這一次,病毒主要打擊的是年輕強壯的人。而且,由於各國多次舉行為戰爭募捐和終戰慶祝的遊行,使得遊行大規模擴散成為可能。

在9月、10月期間,疫情發展到了一個非常兇險的程度,德國病死了90萬人,美國9月死亡10萬人,10月死亡20萬人,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根據東方國家的經驗,開始強制民眾戴口罩。紐約內科醫生Woods Hutchinson在1918年秋天走遍全美國,他要求各地強制民眾戴口罩,稱“東方國家的事實證明戴口罩非常有用”,他的建議得到了普遍推行。

舊金山衛生局長哈勒斯表示,“除了吃飯,任何時候都必須戴口罩”,舊金山市長羅爾夫則強調,“誰不戴口罩,誰就會死,誰不戴口罩,誰就是懶漢”。實際上,對於不戴口罩的處罰,也是相當的嚴厲,僅在1918年10月27日,舊金山就有100多人因沒戴口罩被嚴厲處罰,部分人被判入獄。最可怕的懲罰來自10月28日的衛生副長官H.D.Miller,根據《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載,他將不戴口罩的鐵路鉗工James Wisser予以槍擊的懲罰,將後者打成重傷並抓捕入獄。

1918年10月華盛頓紅十字會張貼的強制性告示:“遵紀守法,佩戴口罩,管住嘴巴,遠離病爪”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在病毒的威脅下,強制推行和不斷宣傳,使得美國人民幾乎不敢解開口罩,當時甚至記載,很多美國男女甚至在做愛的時候,都不敢丟開口罩。口罩,當時成為美國人民的信仰。

全球流行與易感群體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易感地區人群幾乎無法避免被流感衝擊。

以美國偏遠的阿拉斯加為例,生活在冰山雪地之間的該地區人群原本被認為可以避免疫情的衝擊,因為他們既沒有歸國士兵,也不需要舉行愛國集會,但郵政服務最終將病毒送到了這裡。

夏威夷遠離是非之地,病毒傳入最晚,但同樣躲不開病毒的襲擊。這裡的疫情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當時世界上其他地區已經走出流感陰影。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真正經歷過第一波病毒折磨的地區如西班牙,則在第二波病毒攻擊下,境況則相對好很多,幾乎不受影響。相比之下,美國、英國、印度、南非、德國、日本則在第二波病毒攻擊下慘烈得多,其中印度至少死亡1700萬,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源自美國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將近4000萬人死亡


易感染的地方:監獄、軍營和大型船舶

與今天一樣,監獄、軍營和大型船舶是病毒傳染的溫床。

1918年加州聖昆汀監獄的獄醫斯坦利通過詳細記錄發現,發現,4月13日,一名染病的囚犯轉入監獄,僅僅到了4月26日,1900名囚犯就有一半被感染了。可見,監獄在這種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而軍營同樣如此,無論是西班牙流感的爆發,還是全球大流行,都離不開各國軍隊的傳播。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型船舶的感染情況。1918年9月21日,“奧林匹克”號2000名士兵中三分之一被抬入醫院,140人死亡;1918年10月,美國運兵船“利維坦”號9000名士兵2000名重度感染,100多人死亡。其中後來的富蘭克林 羅斯福總統就是在“利維坦”號上感染了西班牙流感,險些病死。

總而言之,1918年的西班牙病毒不僅僅影響了大國競爭的結果,也是現代人類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全球大流行疾病。這種經驗表明,面對這種情況,增強群體的免疫力恐怕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