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名師慧語

要在教育的天地間贏得生命潤澤、歲月光輝,唯有不斷修煉,勇猛精進,每個靈魂才能擁有高貴的“存在感”——何必鑽

名師畫像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特級教師何必鑽老師

何必鑽,浙江溫州人,正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現任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小學語文師訓員。

他先後獲得浙江省春蠶獎、省優秀教研員、省教改之星、“江浙滬”長三角地區教科研標兵等榮譽。多次在全國性的“千課萬人”、“現代與經典”、“浙派名師”等大型觀摩活動中執教示範課,受邀在山東、江蘇、四川、河南、雲南等省以及省內各地作講座200多場。

他長期致力於“言語教學”和“閱讀策略”兩大領域的研究,並在溫州地區進行實踐推廣,《小學語文言語型教學的實踐研究》獲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培訓課程》獲溫州市教師培訓精品項目一等獎。主持《指向言語形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等14項省、市級教科研課題,10項獲省、市教科研成果評比一、二等獎。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言語型教學新思路》,編著編寫《經典先鋒教案:語文課》等16本教學用書。

名師故事

他是語文路上的點燈人,懷著一顆赤子丹心,杏壇耕耘,潤物無聲。他從學科老師到教學副校長,從縣教研員到市師訓員,從一線教師到特級教師,山水程程,程程總關語文情。“德愛禮智,才兼文雅”形容他實不為過,他一路前行的責任與使命是引領一線教師專業成長,一道在語文的世界裡營建生命拔節的精神家園。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尋夢語文,潛修行

1991年,蒼南縣一所鄉中心小學新分配來一名“小老師”,教兩個班的語文,還兼副科和班主任,課時表排得滿當當的。年輕的他自有所向披靡的“無影掌”,可化忙碌為充實,化勞苦為成績。他除了日常的語文課內教學,更注重孩子的課外學習,每天帶領著孩子晨間背誦、午休練字,訂閱《中國少年報》,給學生朗讀連載兒童文學,帶著學生一起尋找語文的情趣,尋找學習的快樂。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語文課堂是夢開始的地方,追逐語文的路上,失敗與挫折都是走向名師的墊腳石。他第一次代表鄉村小學在城鄉結對活動上公開課,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製作了直觀的演示教具,很是得意地把教案“走”了一遍。課後,充滿期待的他卻只是聽到了一句“教具做得還不錯”的評價。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深深地警醒著他,也激勵著他,“一定要把語文課上出名堂來”是源此做出的決定。如果沒有那句話的鞭策,如果沒有當初的那份倔強,一定不會有現在的“何特”。越挫越勇的品性,註定是不平凡的人生。

1998年,他調到師資力量雄厚的龍港一小。課堂是教師成長的主陣地,他深諳此道,特別注重課堂技藝的雕琢和打磨,比如閱讀話題的創設、語段教學的鋪展、課堂節奏的把握,還專門收集一些特級教師的課堂三語(引導語、過渡語、評價語),摹仿化用在課堂上。玉需琢,課要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積澱,他的課堂中的師生對話慢慢圓融,課堂情境漸漸美妙。在課堂的背後,他閱讀專業理論書籍,背記古典詩詞歌賦,珍惜每一天的業餘時間,珍惜每次從家到學校的徒步時間,用來回溫一個教育情境,回想一個教育思考,或用來背一首詩,吟一曲詞。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他的業餘時間,不是個傳說。

2002年,正值網絡興起、BBS論壇盛行的時間,他不經意間撞開了網絡的大門,經常在人教網小學語文教育BBS論壇上發表有見地的貼子,熱心主動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這引起了人教社小語室的關注,邀請他擔任小語論壇的版主,共同管理並回復網友們關於語文教學的問題。“高處不勝寒”,何以不負卿?位居版主,總得有拿得出手的“語林絕招”吧?他每天“強迫”性的練功——學習、思考、消化課標理念,以便更好“化解”網友們的教學問題。因在論壇人氣高漲,影響廣泛,他們幾位版主被全國小語會崔巒理事長譽為“網絡時代青年教師的代表”。“明星效應”從線上逐漸輻射到線下,他得到了省、市教研員的關注和鼓勵,逐漸在浙江省內外有了知名度。教育星空,浩瀚如海,廣博深邃,要在教育的天地間贏得生命潤澤、歲月光輝,唯有不斷修煉,勇猛精進,每個靈魂才能擁有高貴的“存在感”。


教研路上,精領航

2007年,因在蒼南縣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他上調到縣教研室,擔任小學語文教研員,一做就是7年。在這7年中,蒼南縣的小語教學如“春風吹過滿枝丫”。在他的躬耕實作下,專業學術氛圍濃郁,教學教研氣氛高漲,凡對語文教學有追求的老師,大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架勢,渴望在一方教壇大顯身手。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他勇於創新教研活動形式。針對農村教師學習機會少的劣勢,他憑藉“蒼南教研網虛擬教研室”這一網絡平臺,組織了“走近名師,感悟風格”大型網絡教研活動;組織了基於課例現場進行“頭腦風暴”式的深度研討活動;全程策劃的“網絡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值不值得鼓勵和提倡”的語文主題辯論賽,引起了廣泛關注,《教育信息報》、《溫州日報》等媒體先後報道了此次活動。

他積極開發建設課程資源。作為蒼南縣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他在調研中發現農村教師缺少必要的、適用的、切合本地的教學參考資源,於是組織全縣骨幹教師編寫了《語文新參考:人教版實驗教材教學錦囊》三冊,由中國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成了一線老師手頭一本實用的教學手冊。他還擔任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經典先鋒教案:語文課》的副主編工作,參編溫州市教研院的《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精選》,為農村小學課程改革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做出了成績。

他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改革。他從學科建設高度積極投身於全縣的教改實驗,從師資、課堂、課外幾個維度進行教改研究實驗,並在全縣區域進行推廣。先後主持參與了《指向言語形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等3項省級教研規劃課題,他對學生學業評價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通過科學的試卷編制推動考試命題的改革。他在全縣各年級開展《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實驗,推動學生愛閱讀、多閱讀、會閱讀,讓兒童閱讀之花開遍蒼南大地。

他熱心服務一線教師需求。作為教研員,他總是玩“乾坤大挪移”,待在辦公室的時間極少,經常深入一線下基層,到欠發達鄉鎮,到村完小,和老師們一齊探討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每學期聽課80餘節。每逢本縣教師要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和教學比賽,總是當好幕後英雄,一字一句地推敲教學流程,一遍一遍地反覆打磨,全程參與,全心投入,殫精竭慮地打造“精品課”。課堂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思想又內在引領課堂。每屆優質課賽課,執教老師憑著“何氏點子”,總能笑傲賽場,名列前茅,蒼南縣的優質課亦成了諸多老師期待的風景。


師訓平臺,譜新篇

2014年開始,他調到溫州市教師教育院,負責小學語文學科培訓工作。專注、嚴謹是他的工作本色,為了依託師訓平臺,真正促進溫州地區教師的專業發展,他嘔心瀝血,迎風領跑,為語文教壇再譜新篇章。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他嚴謹務實,研發一線需求項目。為了讓培訓項目有的放矢、針對性強,他在項目研發中做到“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關注當前教育教學動態,把握課改熱點問題;另一面深入一線,通過座談、訪談、問卷、調查,瞭解他們的教學需求和實踐困惑,進而嚴謹地開發培訓項目。如針對語文策略學習弱化的現象,開發了《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學與教培訓項目》;針對深化課改對教師的新要求,開發了《小學語文整合與拓展研修項目》;針對學科教學方法藝術,開發了《小學語文語段教學培訓項目》。近年來,共開發了12個培訓項目,其中《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培訓項目》《小學語文語段教學培訓項目》均獲得溫州市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精品課程一等獎。這些培訓項目著眼學科核心,直擊教學現狀,切準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猶如一道道“吸睛大法”,以至期期培訓報名人數爆棚,好評連連。

他不辭勞苦,積極承擔授課任務。作為研修項目的主持人,他在承擔了大量繁瑣細碎的管理工作之外,並沒有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培訓的組織者、管理者,而是定位於專業的指導者、引領者。他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激情上課,決不老調重調、新瓶裝舊酒,如《統整與跨界:小學語文整合與拓展的課程思考》《閱讀策略的課堂追求與實踐智慧》《指向閱讀力的學習活動設計》《基於統編教材的學習活動研究》等課程,廣受學員好評。近年來,給各種培訓班開出50餘場、20餘種不同內容的講座,共計培訓學員1500餘人次。

他寬嚴相濟,提升培訓管理藝術每期培訓班的學員來自全省各地,要在短短的幾天內贏得參訓老師的認可和支持,真是一種挑戰。他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將考勤、討論、發言、作業等要求進行打包捆綁式管理,使小組成員在團隊輿論和集體榮譽中“同坐一條船,勁往一處使”。另一方面,他睿智遠思,獨具匠心地設計活動,讓培訓管理藝術化產生無限生產力,讓學員在輕鬆愉悅中建立團隊歸屬感。他不以培訓者自居,高高在上,而是重情惜緣,平等待人,與學員關係融洽。每個培訓項目結束,學員們的匿名評價,滿意率達到100%,非常滿意率高達99%以上。還有什麼比一線教師的認可,更讓人欣慰的呢?


丹心赤忱,掖後學

他治學嚴謹專注,為人親和慈悲。他主持名師工作室數期,從不以“特級”的名義居“師”自高。作為導師,他特別注重教學技能的培訓與課堂技藝的提升,心貼心、手把手地傾囊相授,高度重視培訓時效性。同時他又非常注重教師專業閱讀的培養與引導,時常舉辦教師讀書會。同行在語文路上,他和學員亦師亦友,課堂中留下他們共同研討的痕跡,校園中留下他們自由言說的歡笑。每一次導課,他都全情投入,和學員一起為某個精彩設計而擊掌,為某個環節彆扭而糾結,在每一節公開課裡飽含著他的夢。“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彼此因著語文,共處一“室”,豈是幸福兩字可以了得!人格的魅力再加上教學的“無敵神功”,無數“何”粉,總是千方百計想參加他的工作室——共進修,同成長。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充分發揮特級教師輻射引領作用,不負每一次所承擔的任務。他先後受聘浙江省教育廳“浙派名師”培養工程學科導師,結對指導陳先松等3位老師;受聘為省教育廳“百人千場”省派專家,先後送教麗水松陽縣、舟山定海區;擔任溫州市“十三五”領軍教師培養學科導師,指導李娜等6位名師成為區域影響力教師;受聘溫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髮表科研論文,提前考取教師編制;擔任“浙江省何必鑽名師網絡工作室”主持人,招收來自全省各地的學科帶頭人30人,網絡學員近800人,開展線上線下活動43次,訪問量150000多人次。他連續擔任三屆的“溫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共招收學員45人,因培養成績顯著,被評為溫州市優秀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活動被《溫州晚報》整版報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本著一顆語文心,無私向“何”徒。從2013—2019年的四屆浙江省教壇新秀評比,連續有林上幸、楊州、李求寶、柯珂、黃亦娜、王敏燕等6位徒弟評上了“浙江省教壇新秀”。近8年來,在溫州市“三壇評比”中,先後有肖維源等23人評為溫州市教壇新秀、孟麗珍等17人被評為市教壇中堅。李求寶獲省優質課一等獎,馮海波等6人獲溫州市優質課一等獎。學員楊州等4人被評為溫州市名教師。指導青年名師楊州、李求寶、柯珂等人在全國名師“新教材、新教法”觀摩活動、全國新體系作文大賽中執教公開課。語文路上,他是虔誠的跋涉者,也是卓越的領航員,一個他,走出千萬個的“他”,他用其一腔熱情,縱情放歌教育的詩意人生,不負韶華,不負語文。


堅守初心,得始終

他離開了課堂一線,悄然十二年,而課堂依然是其割捨不下的牽掛。課堂是名師一路成長的基石,是詮釋語文思想的土地,怎會輕易離棄!每學期不管多忙,他都要躬耕課堂——上幾節下水課,“以身試課”不僅保持著他對課堂的敏感性和話語權,更是他對自己教學主張的踐行與求索。如此這般“課堂情節”,始終鮮活在他的研究、指導、培訓過程中。正像他所說的:“從言語教學——閱讀策略——思維教學這一系列貼著時代行走的教學主張,更需要用‘課例’來言說,用一些‘概念課’來支撐。”“一朵具體的花,勝過一千種關於它的描述。”回首語文一路,他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激動、值得驕傲的地方,殊不知多少一線教師在他的指引下成為教壇新星;殊不知多少尋常課堂在他的點撥中煥發豐盈的言語表現;殊不知一次次的培訓講座,點燃多少一線老師教學激情愛上語文;殊不知一期期的名師工作室平臺成就多少平凡老師的夢想。而他總自比是教海中的一朵小浪花,殊不知他已在語文教壇激起千層浪,和出萬般音。

特級教師何必鑽:一程山水一程歌

教育家布魯姆在談論柏拉圖時說到:“柏拉圖式的洞穴圖景描述了人類的根本處境。人是其所處時代及場所中權威意見的囚徒,一切人由此開始,大多數人也由此結束。教育就是從這種束縛中獲得解放,就是上升到某種立場,從那裡能夠看到洞穴。”作為擔當“老師的老師”這樣一個角色的研訓員,他希望自己不是“場所中的權威”,不是向一線老師灌輸各種現成的真理,而是帶領老師一起上升到能夠看到“洞穴的某種立場”。一群人一齊努力看到洞穴,何嘗不是一道耐人尋味的風景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教壇跋涉二十餘載,育人無數,勞績可數,而他總默然無聲,肩負責任和使命與生命同行。他常謙遜地說:“我們最終成為什麼樣的教師,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而選擇需要一種睿智,需要一種勇氣,更需要一種情懷。平凡的安逸,是常態人生,而在他的骨子裡總是有著“必鑽”的因子。選擇了語文,必鑽出個名堂;選擇了遠方,必鑽出個夢想,去唱響程程山水的行者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