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寫日記4:女兒要做最好的自己,媽媽讀書有些入迷

東平縣實驗中學親子共寫日記精選之四

學生:吳一諾 媽媽:李偉

2020年 4 月 9 日 星期四

【女兒的日記】做最好的自己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早晨起來照常讀書,背詩、背英語,吃完飯就開始上午的直播課。

上完英語直播課後,李老師在群裡開了個班會,說英語陳老師生氣了,因為我們班的同學英語作業總是隻有20多個人提交,以後不想再給我們班上直播課了。就這樣,班主任也生氣了,她說,只要以後再有不交作業的,就不用上直播課了。

陶淵明詩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虛度光陰。正如我們上直播課,上完課不寫作業,難道我們都去玩嗎?上網課做作業真的有這麼難嗎?同學們,作業是做給我們自己的,不是做給老師的。老師督促我們是為我們好啊!我們應該體會到老師的辛苦,千萬不要傷了老師們心。

下午,我練了毛筆字,寫了關於抗擊疫情的幾個字。幾天不練,手都感覺有些生了,寫完字,都4點多了,我趕緊拿出作業來寫作業,不然提交作業晚了可是會被老師說的。及時地完成作業,提交作業,是對每位老師的尊重,更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鞏固。

加油,做最好的自己!

親子共寫日記4:女兒要做最好的自己,媽媽讀書有些入迷

【媽媽的日記】經典詠流傳

來來回回地奔跑,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只有晚上能靜下來陪孩子看會書,聊聊一天的學習情況。孩子,學習需要你努力地付出,就像爸爸媽媽的工作一樣,也需要努力地付出,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

看完新聞聯播後,順手拿起梁衡的《中學生怎樣閱讀寫作》,繼續往下讀,看到梁衡關於對經典的解說。李老師也常教導孩子多讀好書,讀經典書,讓孩子明白為什麼經典會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

梁衡是這樣解釋經典的,常言道“話說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話多說幾遍人就要煩。但經典的話人們一遍遍地說,一代代地說;經典的書,人們一遍遍地讀,一代代地讀。不但文字的經典是這樣,就是音樂、繪畫等一切藝術品都是這樣。一首好歌,人們會不厭其煩地唱;一首好曲子會不厭其煩地聽;一幅好字畫掛在牆上,天天看不夠。

經典之所以讓人重複、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後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都是永遠的經典。

經典之所以經得起重複是因為它豐富的內涵,人們每重複它一次都能從中開發出有用的東西,像一塊糖,因為有甜味人才會去嚼。同樣,一篇文章、一幅畫或一首詩,能經得起人反覆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別。

所以,我們讀書就要讀好書,讀經典的書。就像中央一的一檔節目《經典詠流傳》一樣,讓好的經典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親子共寫日記4:女兒要做最好的自己,媽媽讀書有些入迷

注:作者,東平縣實驗中學溪流班(初一20班)學生,吳一諾 家長,李偉。感謝 李元蘭老師 的傾力推薦。

李元蘭老師是全國班主任成長研究會成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理事,心語家訪工作室主持人。

近年來,李老師倡導學生和家長共寫日記。這不僅可以加強親子間的有效溝通,更能直接促進孩子閱讀、寫作等方面能力的快速提升,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覺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增強他們自信心;同時更會促使家長不斷反思自己,有利於家長不斷總結“陪讀”經驗,改進提升,極大地提升了家長的教育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轉載敬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