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小抄之配置管理、变更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过程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2)配制标识

(3)配制控制

(4)配制状态报告

(5)配制审计

(6)发布管理交付

案例小抄:创建发行基线的步骤(拾粪赔草鸡瘟用)

配置管理员识别配置项

为配置项分配标识

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项目成员分配权限

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形成文件

使基线可用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改进措施

(1)从项目整体出发,做好配置管理规划

(2)定义合理的配置管理流程,规定项目中出现变更的处理办法

(3)与各方干系人达成共识,组建配置管理委员会

(4)识别配置项,并为配置项建立惟一标识,保证其可追溯

(5)建立配置基线,使重要配置项处于受控状态

(6)定期提效配置状态报告,改进配置管理方法

(7)组建配置管理方案设计小组

(8)仔细了解单位的情况、历史、人员、组织形式等

(9)对配置管理工具进行有效评估

(10)制定全面有效的配置管理计划,包括建立配置管理环境、组织机构、成本、进度等,在配置管理计划中详细描述,建立示例配置库、配置标识管理、配置库控制、配置的检查和评审、配置库的备份、配置管理计划附属文档

(11)梳理变更脉络,确定统一的最终需求和设计;

(12)梳理配置项及其历史版本;

(13)对照最终需求和设计逐项分析现有配置项及历史版本的符合情况;

(14)根据分析结果由干系人确定整体变更计划并实施;

(15)加强整体版本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库的作用

(1)记录与配置相关的信息

(2)利用库中的信息可评价变更后的后果

(3)从库中可提取各种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信息,可利用库中的信息查询回答许多配置管理问题

案例小抄:配置项

典型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

案例小抄:配置识别的内容

配置识别的内容如下:

(1)识别需要受控的软件配置项。

(2)给每个产品和它的组件及相关的文档分配唯一标识。

(3)定义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及识别其所有者。

(4)识别组件、数据及产品获取点和准则。

(5)建立和控制基线。

(6)维护文件盒组件的修订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

案例小抄:配置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建立一种方法,前后一贯的识别和提出对基准的变更请求,并且评估这些变更的价值和有效性

通过考虑每一变更的影响,提供改进项目的机会

向项目管理团队提供方法,以前后一致的方式把批准和拒绝的所有变更告知项目干系人

案例小抄:变更管理活动的内容

识别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变更

管理每个已识别的变更

维持所有基线的完整性

根据已批准的变更,更新范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要求,协调整体项目内的变更

基于质量报告,控制项目质量使其符合标准

维护一个及时、精确的关于项目产品及其相关文档的信息库,直至项目结束

案例小抄:变更的原因

1、计划、定义有误;

2、项目执行有偏差;

3、外部环境的改变;

4、客户新的需要;

5、为了应对紧急事件。

变更管理是配置管理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