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稿】《不抱怨的世界》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今天為你解讀的是《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11 萬字,我會用30分鐘時間。為你講解書中精髓: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4月4日,庚子年清明節,全國各地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受疫情的影響一部分人已經失業或者正面臨失業,生活面臨困難,於是抱怨的情緒日益高漲。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改變無數人的命運,它正是當下人們最需要的。

在美國《時代週刊》與《紐約時報》聯合美國NBC電視臺發起的“影響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投票中,它僅次於《聖經》排名第二。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推薦這本書時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世界五百強企業團購率第一,馮侖、唐駿、張德芬和奧普拉感動推薦。美國亞馬遜、臺灣金石堂、誠品書店心靈勵志類新書銷量第一名。

【聽書稿】《不抱怨的世界》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這本書用一隻紫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引導人們學著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世界充滿更多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本書講述了抱怨的原因、危害和如何停止抱怨。

我們抱怨的原因是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其實抱怨只會破壞我們的生活。

不抱怨等於改善自我和提振團隊,任何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要不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和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如果我們終結抱怨,就可以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從而改變我們的人生,讓未來更美好。

如果我們停止抱怨,就會形成“池子漣漪”效應:只要成為積極改變的榜樣,就能改變整個世界;當你成為快樂的人,就會提升這個世界整體快樂的程度。


好了,在開始講解這本書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作者。

作者威爾.鮑恩,美國最偉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出版了風靡世界的“不抱怨的世界”書系。

曾接受《奧普拉脫口秀》《今日秀》《晚間新聞》等節目,以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等數百家廣播電視以及平面媒體的專訪。

2006年,他發起了“不抱怨”運動,不到一個月,就有600萬人參與了“不抱怨”活動。如今,“不抱怨”運動的影響力遍及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者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能量。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

本書主要講述了四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個重點是:無意識的無能,就是說我們是對自己的抱怨毫無覺察。

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抱怨”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我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我們覺察到抱怨會帶來好處。

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表明:如果抱怨,我們會遇到更多抱怨的事。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降低疾病的嚴重性,反而會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

要成為不抱怨的人,接受不抱怨的挑戰,就能開始將抱怨從生活中祛除,你的內在焦點也會轉移,變得快樂。

第二個重點是:有意識的無能 ,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

根據同類相吸原則,人類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會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會調整成與周遭相同的模式,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當我們抱怨時,就會找到更多不滿的對象和事物,同時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指明想要的東西。

人們之所以抱怨,是想要尋求關注、推卸責任、引人豔羨、獲得操縱力、為欠佳的表現尋找藉口。

長期抱怨的人最後可能會被周圍的人們所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被這個抱怨者榨乾了。

停止抱怨,把注意力轉移到你想要的東西上,快朝夢想前進吧!

第三個重點是:有意識的有能 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開口抱怨傳遞抱怨信息,意味著你等待壞事的降臨。沉默讓你能夠自我反省、謹慎措辭。如果想得到自己應得的,就應該要要從更高的層次來思量問題,看著它被解決。

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

批評是帶利刃的抱怨,就像其他抱怨一樣,也可能是一種吹牛、自誇的形式。為了避免批評,請仔細聽聽自己在”有意識有能“階段所使用的語言,檢視自己是不是再批評。

為了持續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你需要徵求一位“不抱怨的夥伴”,彼此鼓勵,相互打氣。

第四個重點是:無意識的有能 ,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努力做個不抱怨的人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脫胎換骨變得更快樂。

你已經是個積極的人,會談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

當週遭的人在抱怨,你也覺得沒有必要指正對方,而只是觀察著這樣的現象。

認真對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並且時時感恩。把全家人團聚的時間變成一段歡欣、快樂的時光,將不抱怨的美德傳承下去。


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無意識的無能,這部分內容包括兩章:我怨故我在和抱怨與健康

第一章,我怨故我在

沒準你和其他人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消極和抱怨中苦苦掙扎。

就像魚根本意識不到周圍水的存在,人根本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即使你聽到自己的抱怨,你也可能意識不到抱怨的存在。抱怨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很難辨別究竟什麼是抱怨、什麼不是抱怨。

《韋氏詞典》對“抱怨”一詞的解釋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

但是對大多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於這麼深切的痛苦體驗。事情真的沒有糟到該理直氣壯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但抱怨就是我們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現的預設反映。我們就是會抱怨

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改善事態。相反,我們的抱怨多半隻是“聽覺汙染”,妨礙我的幸福和美滿。

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

然而很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抱怨就好比口臭,當他從別人口中發出時,我們能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覺察不到。

停止抱怨關鍵在於不要放棄。每個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優勝者,都對我說過:“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凡是有價值的事都得來不易。

我的教會里有位很棒的姊妹仍戴著我們第一批贈送的紫手環,那個紫手環已經磨損泛灰了,但是他最近告訴我:“他們可能會把我和這個東西一起埋了,但是我不放棄。”

這份承諾需要這份決心來實踐。好消息是:即使你尚未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你也會發現自己的內心焦點已經轉移,你也變得更快樂了。

即使周圍其他人都放棄了,也要堅持下去。即使周圍其他人都成功了,而你個人到目前為止的最佳紀錄是兩天,也要堅持下去。

改變你的言語,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你的人生。當耶穌說:“尋找就必尋見”時,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意思是說你所尋找的,你一定會找到。當你抱怨時,你就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自己說不要、卻依然吸引過來的東西。然後你抱怨這些事物,卻又引來更多不要的東西。你就陷入了“抱怨輪迴”: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就這樣一直反覆延續,永不休止。

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

第二章、抱怨與健康

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因為就像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一樣,我們覺察到這會帶來好處。

心理學家羅賓.柯瓦斯基寫道:“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方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覺得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

抱怨疾病,會消滅健康的能量。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會丟出負面的說詞,讓你的身體聽見。這種負面的說詞會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也會將這股能量導入身體內,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抱怨疾病並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降低疾病的嚴重性。

我們的不抱怨之旅走到這裡,你應該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何時抱怨、多麼經常抱怨了。現在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無能。

即使面對像致命的疾病這般艱難的處境,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找到快樂。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把焦點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

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無意識的無能。說完這個,咱們接下來說第二個要點:有意識的無能。當你進入“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可能會不太舒坦地察覺到,自己多常抱怨。

這一部分包括抱怨與關係、我們為何抱怨和覺醒時刻三章。

第一章,抱怨與關係

我們在抱怨時可能會獲得注意力或者同情心的甜頭,也可以迴避讓自己緊張的事;而抱怨的行為也是雙刃劍,將帶來負面的影響。常抱怨的人最後可能會被周圍的人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會被這個抱怨者榨乾。

只有杜絕抱怨,才會有健康的溝通。《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在《夢幻飛行》中曾寫下一則簡單深刻的真理:“同類相吸。”相似的人,無論是同樣在抱怨,或是同樣感恩的人,都會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則會相互排斥,我們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動頻率不同的能量,是無法協調、交融的。

你會吸收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並同時排斥不協調的事物。這稱之為“曳引”作用。

曳引力它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種原理。它不好也不壞,只是存在;而且它也像地心引力,隨時都在運行。你一直都會與周圍的人保持同步;你曳引著他們;他們也曳引著你。當你呆在抱怨者身邊,你會發現自己抱怨也更多。

而你的語言將表明、強化、鞏固自己的想法。所以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明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想要的東西。

關係有兩個作用:帶來快樂和助人成長。

想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就要掌握一種健康的溝通方式。什麼是健康的溝通呢?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外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事實必須認清楚:你會注意另一個人也有這些缺點,是因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覺得別人也在抱怨,是因為你也一樣。

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讓老闆或朋友、情人、配偶、孩子、員工不再抱怨?”我的答案是:你不能。改變是這樣複雜而矛盾,你不能讓一個人改變。人們改變是因為他們自己想改變,而想要設法改變一個人,只會讓他更為緊守現在的行為,不肯放棄。

要激勵他人改變,富蘭克林的結論是:“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而甘地也這麼說:“我們必須活出自己想要讓他人效法的樣子。”

如果你要改變別人,如果你想改善關係,那麼你就要首先改變自己。

我們的行為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

第二章,我們為什麼抱怨

人們之所以會抱怨,就是想要尋求關注、推卸責任、引人豔羨、獲得操縱力、為欠佳的表現尋找藉口。

人天生有一種需要獲得別人承認的需求,受到別人的關注使我們有安全感,認為受到別人關懷。人們認為抱怨可以吸引別人關注。

抱怨者往往會責怪他人或者環境,為自己的懈怠尋找藉口。

有人之所以抱怨,是因為他們要引人豔羨;也就是說為了自誇。以此表明他們身上沒有這些問題。

許多人渴望擁有和保有權利,而抱怨是獲得操縱力的有效方式。

就像抱怨其他原因一樣,通過抱怨來為欠佳的表現尋找藉口也是有用的。人們常常通過抱怨找理由為欠佳開脫。

第三章,覺醒時刻

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麼經常抱怨、對此覺得吃驚或發窘,你也一定要堅持到底:一遍遍移動手環,一遍遍重頭開始。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道:“成功就是即使失敗一次又一次,也熱情不減。”

抱怨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能給我們帶來益處,為我們贏得關注和同情,但是抱怨所能帶來的收益中不包括快樂。

而你應當獲得快樂,應該獲得所渴望的財富,應該獲得你感到充實、滿足的友誼與感情,應當身體健康,並且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業。

凡是你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停止抱怨!快朝夢想前進吧。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第二個重點,下面來為你說說第三個重點:有意識的有能。

本部分內容包括三個章節:沉默與抱怨;批評與諷刺;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

“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是個超級敏感階段。你開始會覺察到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你移動紫手環的頻率愈來愈少,因為你說話十分謹慎。你現在說話正面多了,因為你會在還沒有出口之前,就會逮住那些話。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來之前要先篩選的過濾器”。

第一章,沉默與抱怨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人充其量只能做個簡單的深呼吸,而不是失控將抱怨說出口。抱怨是一種習慣,而暫停一下吸口氣,就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在說話時更小心用字遣詞。

呼吸然後沉默。沉默讓你自行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驅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牢騷。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

抱怨的字眼在預言壞事的降臨。當事情不太對勁,而你說:“當然會這樣!”或“難道你不知道嗎?“就是在傳遞這樣的信息:你在等待壞事的降臨。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的壞事給你。

快樂或悲傷,由你的言語來決定。當你正經歷“有意識有能“這個階段時如果你使用“當然會這樣!”、“難道你不知道嗎?”、“我只是運氣好!”、“我總會碰上這種事!”這些措辭也沒有關係,但只能在你認為的好事發生時才用,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把這些話當成是你感恩的讚歎語。

作者舉講述了自己借了一輛二十年的小卡車運送東西的故事。路途中遇到卡車故障,幸運的是偶遇經銷商維修主管及他的父親幫助維修,在父子兩人的幫助下卡車得以修復。後來又出現了沒有油,身上帶的錢不夠的的糟心事,剛好遇到加油站,並且加油站正在開展打折促銷,最終順利把車開回家。期間作者不斷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自己和同伴。

大家常問我一個問題:“難道你不需要抱怨才得到想要的東西嗎?”其實你可以好好表達自己的期許,而不需要抱怨現狀來獲得你想要的結果。抱怨不是讓你如願的萬靈丹。

要達到某個目的,更簡單的方法不是一直談論這個問題,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應該從更高的層次來思量這個問題,只談你的希望,只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談,如此解決問題的時間會縮短,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會更快樂。

預想美好的未來,是促進成功的動力。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裡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

我們的語言有著強大的力量。當我們改變嘴裡說出的話,就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

當你諸事順遂時,不管是多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記得說:“當然會這樣!”

當下你可以決定自己要快樂,還是悲傷,要置身天堂還是要墜入地獄。

你可以選擇自己的言語,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選擇吧。

第二章,批評與諷刺

批評與諷刺都是抱怨。當你做出批評和諷刺時,請移動手環。批評是以指責的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

批評無法消弭問題,反而會擴大事端。批評是帶著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針對某人而發出,意圖貶低此人。沒人喜歡被批評。而且我們的批評往往只會擴大、卻不會消弭我們被批評的事端。

傑出的領導者都知道,人們對於欣賞的回應,要遠比對批評的回應更熱烈。欣賞能激勵人表現更優越,以獲得更多賞識;批評則使人損耗,當我們貶低別人時,其實也是默許此人日後依然我行我素。

作為一個家庭、民間組織、教堂、公司的領導,你要做的,就是在別人流露出對前進的方向微妙動搖後鼓勵他們繼續前進,然後放手。這會激勵他們,讓他們心中充滿自豪感,感到更有動力。

在批評別人的行為之前,先給他們一個機會自己改正吧!一般來說,他們都能自己改正。

這個階段還有一件有益的事情可做,找一個能幫助你以積極的態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讓他成為你的“守護天使”,幫助你發掘眼前任何景況下的光明面和善良點。就是“徵求一位不抱怨的夥伴”。找一個也在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相互打氣。這個人要和你分享成功;如果你得重來,他也會鼓勵你繼續下去。

第三章,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

本篇作者講述了“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的故事。大約在二十年前,一位高中教練的太太身患絕症,醫生們也束手無策,宣判她只有四個月到半年的生命,叫他們做好處理後事的準備。

他們家門口的公路是通往旅遊勝地“大海濱”沙灘的道路,每天都有很多車輛經過。於是教練便在門口的公路邊豎起一塊牌子“如果那你快樂,就按喇叭”。後來一有車輛經過,司機們都會按喇叭。他的太太聽到之後,心裡開始替路過的人們編故事,想象他們在海灘嬉戲或者去打高爾夫、去水族館參觀、去遊樂園玩、在星光下跳舞……在深愛著他的丈夫的支持下,這位了不起的女士沒有將注意力投注於自己面臨的現狀:經由醫學專家證實的現狀,而是一直關注身邊發生的好事。這也使她戰勝了存活渺茫的存活概率,得以擁抱生命,並激勵成千上萬人。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第三個重點,下面來為你說說最後一個重點:無意識的有能。

本篇包括兩部分內容:臻入化境和二十一天的優勝者

第一章,臻入化境

你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做個不抱怨的人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改變了。你的心靈不再製造你習以為常的愁苦洪流。因為你不說,讓怨言無處流竄,水井也乾涸了,你心中的抱怨工廠也就關門大吉了。

藉由改變的語言,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對於你來說,你已經可以“無意識”地達到“有能”狀態,即由“毫無察覺”達到了“不抱怨”;你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在“有意識有能”階段,這個“後二十一天”階段,你不再是注意傷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你也開始注意到,不只是你自己更快樂了,連周遭的人似乎也是這樣。

你還會注意到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周遭的人開始抱怨,你竟然會覺得不舒服,彷彿一種難聞的氣味飄到室內。然而即使別人的牢騷聽起來很不順耳,你也覺得沒有必要指正對方,而只是觀察這樣的現象。

你會開始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也不例外。

你的財務狀況可能也跟著開始改善。當你更加珍惜你自己和你的世界時,你會釋放某種吸引力,為自己招攬更多的財源。

你開始做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在職場上,我們是憑做事的能力或締造的作為來領取薪水;我們所得多寡,大多取決於本身專業才能的高低。然而,一個在辦公室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則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你的內在態度,不僅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

成為不抱怨的人,還能獲得另外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在當下和未來對家庭造成的影響力。我們在餐桌上談的盡是喜樂的福分和光明的前景。這才是我們想傳承給孩子們的,孩子們以後可以以身作則,世世代代綿延下去。把全家團聚的時間變成一段歡欣、快樂的時光,而不是在抱怨當下如何諸事不順。身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你可以花更少的心力,就招致更多想要的東西。

不要讓抱怨操控你、支配你。既然你已經是個不抱怨的人,當有人想用負面的語言試圖操縱你,你就會警覺到,而且設立安全界限來保護自己。

面臨健康問題時,即使是尋求治療專家協助,要不要沉溺於任何痛苦的經驗太久。羅賓.科瓦斯基博士說過:“談論症狀讓症狀加劇。”

好的治療專家知道該讓你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過去,並幫助你利用已經發生的一切創造令人嚮往的未來。

第二章,二十一天的優勝者

作者在書的最後講述了許多參與者堅持到底,並獲得最終成功的故事,這些人被稱之為“21天優勝者”。他們這些人包括教師、工程師、大學教授、牧師、作家、行政主廚和瑜伽老師等。充分說明人人都能通過紫手環養成“不抱怨”的習慣,只要堅持不懈!

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將在你的世界產生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面的,因為你喜歡抱怨。如今你在為所以有人樹立樂觀的典範,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的一道漣漪,在世界各地引起迴響。

【聽書稿】《不抱怨的世界》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結束語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今天聊的內容就差不多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我們所說的要點。

首先,我們講到了“無意識的無能”;

其次,我們講到了有意識的無能;

第三,我們講到了有意識的有能;

最後,我們講到了無意識的有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