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降?蒜價暴跌,專家說出真相了

前些年的“蒜你狠”高價市場讓種植面積急劇擴大,農民還沒來得及享受“蒜你狠”帶給的豐收喜悅。面積的增加、大蒜豐產等原因,使得“蒜你狠”瞬間淪為“蒜你賤”,大蒜種植戶的心裡也是說不出來的滋味。

還要降?蒜價暴跌,專家說出真相了

“蒜你賤”的到來,讓蒜農們虧大了

在傳統的大蒜種植大縣,河南中牟縣、杞縣等地,不少蒜農都在地裡忙活著,一畝大蒜從起蒜、剪蒜、裝載、運輸,需要兩個人忙活近兩天時間。但大蒜的價格卻讓蒜農高興不起來,蒜農介紹,去年每斤大蒜能賣到5塊錢,而今年的收購價格只有一斤5毛錢,一畝地才有1000塊錢。

“真是虧大了!去年一公斤丫蒜7塊多,今年才1.2元。”家住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鄧川鎮舊州村的趙澤明不停地搖頭,今年他種了13畝大蒜,現在他家的院裡、屋裡堆滿了26噸大蒜。如果現在出售,一畝至少虧3000元。

經歷了2016年“蒜你狠”的價格高峰後,2017年下半年全國大蒜價格跌幅較大,庫存壓力又大幅增加,“蒜你狠”風頭不再。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還要降?蒜價暴跌,專家說出真相了

什麼原因導致大蒜價格跳水?

首先,我來看看打算跳水的原因:

1、供大於求。其實去年蒜頭價格是維持住了,農民以為大蒜還會有錢賺,今年拼命再來種植,但實際上在去年春天的時候,在蒜苗的時候就毀掉一部分,今年沒有看到有毀蒜苗的,蒜頭今年產量大豐收,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大蒜來吃,但是對農民來說,確實比較慘。

2、儲存條件優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各個地方把冷庫,大蒜保鮮、儲備能力提高了,今年新大蒜出來之後,可能冷庫直接堆滿了,大蒜出不去,這樣新大蒜沒辦法進倉庫,只能今年新大蒜消耗掉,如果不消耗掉,這個大蒜沒地方放,所以價格跌的一塌糊塗。

3、大蒜產區不斷擴大。原來產區地域劃分的很清晰,比如說主要的產區在黃河流域,山東、河南、安徽北部,但是現在我們的產區已經擴大到西南地區,比如說雲南、四川,加上我國交通狀況大大的改善,物流的速度非常的快,這樣一來,整個地域市場就變成了全國的市場。比如今年春節,其實北方市場的蒜主要是受到西南市場過來蒜的衝擊,所以本來這邊已經是面積擴大,然後南方的蒜再一過來,那麼北方的蒜就雪上加霜,於是價格就下跌。

去年4月份大蒜的平均批發價格是每公斤17.27元,今年4月份這個平均批發價格已經跌到了每公斤2.99元,價差達到了14.28元,同比跌幅超過80%,跌的真的非常狠,眼下,又到了新蒜收割入倉時,對蒜農來說,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這下蒜農怎麼辦呢?

跳水的大蒜究竟賣不賣?

李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首先,農民如果要是在這個時候,集中來銷售,很可能價格跌的更多,如果農民能夠保存一段時間,儘可能減少市場銷售的規模,這樣整個價格供求關係,現在來說就會要好得多。賣一部分,留一部分,不能說所有的都不賣,如果現在急著賣,價格跌的就更多了,這個時候農民要學會自我保護。

其次;專家覺得他們應該給支招,從長時間來看,現在變成大蒜主產區的地方越來越多,各個地方的行業組織一定要協調,來合理的確定種植規模,自我控制規模,不能盲目的競爭,或者盲目的擴大,否則將來蒜農這麼辛苦,主要是靠體力勞動,靠手工勞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價格這麼低,對農民的傷害應該是非常大的。

但對蒜農來說,他們不需要”蒜你恨“,只需要“蒜你穩”,讓他們賺個辛苦錢不賠錢便可以!

還要降?蒜價暴跌,專家說出真相了

蒜農如何才能賺到穩當錢,跳出蒜週期的怪圈?

1、產業穩定發展 避免盲目生產

李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要說賺穩當錢,產業要穩定發展,最關鍵的是避免盲目生產,價格大起大落,最主要的來說,就是生產的過渡波動,因為價格直接決定生產者的利潤收益,所以賺錢大家就都去做,不賺錢就都退出。

除了在生產之外,在市場上,市場銷售渠道,市場品牌建立上,以及銷售手段,然後再來發揮這種大數據、信息、政府服務的作用,抓住最本質的最主要的,避免盲目生產,其他的為之配套。這樣才能建立穩定的生產機制,或者是避免盲目生產。

2、依靠數據平臺降低價格波動 改變銷售模式 綁定電商觸網銷售

章弘(財經評論員):依靠數據平臺,還有集成的農業專業組織來抵抗,降低價格波動,傳統的營銷方式蒜農賺不到錢,一畝地好的時候,賣2塊多的時候,他也就賺一兩千塊錢,或者是到四五千塊錢。

但是,同樣的中間商,同樣的價格來的時候,他可能賺一千萬,甚至於上億,在這個情況下,主張網絡銷售,就是電商。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跟當地的協會綁在一起,和這些電商綁在一起的話,這樣的中間環節減少了,消費者和蒜農都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