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眼下,許多人認為國內的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4月8日,武漢即將全面解封。可4月3日,王辰院士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大家:

別以為已經勝利了,大家只是對新冠缺乏想象力!

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提起王辰,有些人恐怕並不太瞭解,因為他不像鍾南山、李蘭娟院士那麼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可是,提起在此次阻擊新冠疫情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方艙醫院,大家想必並不陌生。而王辰是提出並組織建設方艙醫院的關鍵人物。

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如今,隨著武漢新冠疫情持續向好,解封之日到來。王辰在接受採訪時卻顯得異常冷靜,他的談話更多地提醒大家:別以為勝利已經到來。

下面來看一看他的觀點,想一想他的擔心是不是有道理?

1、我們目前的勝利,更多的是依靠社會組織,而不是高科技。

想一想,我們的全面管控,全面推行的封閉管理,其依靠的是我們組織動員能力、社會管理能力。這樣做,效果十分明顯,背後卻有著難以估量的社會成本與經濟負擔。而目前國外已經有非常先進的檢測工具與檢測方式,通過人的幾滴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檢測出是不是感染的新冠肺炎病毒。這樣的檢測速度會對於防控疫情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2、我們目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還有不足,還有侷限。病毒的傳播途徑、危害程度還在不斷地挑戰我們的想象力與承受力。

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因此,還遠沒有到放鬆警惕的時候。

試想,目前一些無症狀感染者還很難被及時發現,而這些人雖然其傳染性比較低,但仍然具有傳染性,仍然是疫情防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3、我們不能忽視西方的“群體免疫”策略及其後續的影響。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一些西方國家提出並執行的所謂“群體免疫”策略,是以犧牲一些年老體弱者的生命為代價,換來整體免疫水平的上升。這樣做,一方面是比較殘酷的,另一方面,其社會與經濟成本相當較低。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整體免疫力的提高,這些國家可以更早地開放國門、恢復經濟,也可能更快地從疫情的不利影響中走出來。

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而我們則可能會在疫情防控的後期,面臨更多的壓力與阻力。

正如張宏文醫生所說,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不取決於防控最好的國家,也不取決於疫情控制最早的國家,而是疫情防控最差的國家,因為全球化的今天,在大規模的流行病面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眼下,武漢保衛戰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考慮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規律尚未完全掌握,防範病毒危害人類的終極武器——疫苗還未出現,看一看新冠肺炎在歐洲、美國等地尚處於高發期,一些醫療資源缺乏的國家地區疫情也在持續發展,我們內控與外防的壓力其實是越來越大,我們真的不能以階段性的成果而沾沾自喜、放鬆警惕。

武漢即將解封,王辰:別以為已經勝利了,他還有什麼擔心?

居安思危,是理性的表現。

慎始慎終,是科學的態度。

突如其來的疫情,行蹤詭異的病毒,各國各地人們對於病毒認知的差異,防範措施的不同,防控進展的差異,讓當前世界的疫情防控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葉障目,陶醉於眼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放鬆了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的警惕,都可能讓前期的努力毀於一旦。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依據的。前兩天,黃山景區一開放不是就人滿為患了嗎?看一看周邊,有許多人不是外出根本就不戴口罩了嗎?不是有一些人開始迫不及待地組織聚會聚餐嗎?

看到這些,你覺得王辰院士的擔心是不是有道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