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夜雨丨通往春天的眼淚

上游•夜雨丨通往春天的眼淚 - 常克

通往春天的眼淚

常克

庚子年清明節,4月4日,全民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那三分鐘哀婉的警笛聲,是我們永遠的傷慟和銘記。

這一天,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心裡頭都在流淚。

從冬天到這個春天,我們經過的路,就是眼淚。

始於冬天的眼淚,幾乎每天都在流,沒有誰可以抑制。尤其是在2020年的除夕之夜,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成萬、上億、不計其數的國人,為最美逆行者流淚,為武漢流淚,為遠方的每一個哭泣者流淚。

最初淚目,是看到解放軍的醫療隊大年三十連夜出發了,我的好多朋友都在微信上留言,說感動得流淚,止都止不住。

其中有位朋友的留言,讓我印象特別深,是這樣說的:“看到這些圖,眼淚忍不住……鼠年第一天無心睡眠,不僅是因為除夕守歲,更多的是牽掛,是擔心,是欽佩,是感動······祈禱祈禱祈禱······”“她們也是母親,也是妻子,也是女兒,她們要寫請戰書,寫遺書,再走······”

我知道朋友已經很剋制,但我還是能夠想象朋友淚流滿面的情景。那天晚上,潸然淚下的人太多了,牽腸掛肚,情不自禁,包括我自己。

從那個夜晚開始,我們的白天和黑夜,也是淚水和牽掛的轉換。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瘟神突襲,武漢告急,人民子弟兵星夜馳援,軍人的神速與深情,那就是危情之下的希望。陸軍軍醫大學(重慶)、海軍軍醫大學(上海)、空軍軍醫大學(西安)及其附屬醫院的450名軍隊醫生護士在幾個小時內集結,凌晨之前全部到達武漢。通過電視和微信,解放軍出征的畫面不斷回放,他們在冷風中列隊挺立,軍容嚴整,誓言有聲。他們的背影漸漸遠去,那一刻,那種氛圍,蒼涼而悲愴。

我們後來才知道,他們中間的不少人是悄悄留了遺書的。我想特別提到一位護士長,她叫李淑華,有30年軍齡,她在除夕夜到達武漢,後來進駐火神山醫院。眼看疫情越來越嚴峻,她做了最壞打算,給女兒寫下一封“遺書”:“……如果真的發生不測,媽媽不後悔······如果幸運讓我安全回家,媽媽繼續陪你。不,應該說是你陪媽媽。咱倆一言為定,不離不棄一輩子,下輩子還想做你媽媽。”

李淑華把這封信發給了同事,然後叮囑:“如果我真有問題,你幫我把這段話發給她吧。”言迄,眼淚奪眶而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行不確定性太多,確實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擔心,渾身揪緊的心疼,就是那種感覺。

除夕之夜,我們就是這樣知道劉麗的,被那張圖片感動得不停地流淚。劉麗是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那天下午,她挽起袖子打胸腺肽針的圖片,出現在當晚的電視上,很快又傳遍網絡。她的戰友們就在旁邊,都在排著隊注射這種用於提高免疫力的針劑,等待出征。然後是列隊集結。然後乘專用大巴駛向重慶江北機場。然後抵達武漢。在那之前,所有的隊員和家人告別——父母親的叮嚀,孩子的依依不捨,夫妻間勝似千言萬語的擁抱,從來沒有哪一種遠行,含意繁複如此,如同赴一場生離死別。

劉麗沒有流淚,一臉淡定,但是劉麗讓無數人淚目。

上游•夜雨丨通往春天的眼泪 - 常克

再一次看見劉麗的圖片,是幾天後,記得是在大年初六,地點是在武漢前線,記者抓拍到一張她脫下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的樣子。她的臉,有好多嵌印,勒痕,還略顯紅腫,就像遭遇過一場狂風暴雨,和她本來的美麗反差太大。她自己若無其事,似乎還帶點調侃,但看到照片的人,又被弄哭了。

後來通過新聞才知道,劉麗大年三十的計劃是飛往海南和家人團聚,接到抽組任務的時候,她在機場已經過了安檢。沒有猶豫,她立即從機場返回醫院,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她打電話告訴母親,醫院有緊急任務,需要馳援武漢。那個時候,劉麗特別鎮定。

其實劉麗也有想哭的時候。

有一天在金銀潭醫院夜班病房,一位患者問她,你們是解放軍吧?

劉麗點點頭,比了一個堅定的OK。患者頓時就精神了,一面點頭,一面豎起大拇指。

劉麗後來在日記中說,當時,自己突然很想哭。

第三次看到劉麗的照片,是在2020中央電視臺元宵節晚會上,白巖松、水均益、海霞、賀紅梅、歐陽夏丹和罡強深情朗誦詩歌《你的樣子》。

“在逆行的人群中,我看到出發時的你,我知道你是除夕夜馳援武漢的軍人劉麗。幾天後,你被防護面罩在臉上勒出的痕跡,感動著我們,卻讓媽媽心疼。能恢復嗎,媽媽問。你說放心,我還會是你那個漂亮的乖女兒。戰爭從不會讓女人走開,更何況你是軍人!”賀紅梅朗誦至此,已是淚花閃爍。

背景大屏幕上,劉麗的臉帶著深深的勒痕與腫紅,那個瞬間,我們為所有在前線的劉麗淚奔。

千鈞繫於一髮,在狙擊新冠病毒的戰場,劉麗的名字,已經超越她一個人的意義。“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放心了!”這一句話,是武漢人說得最多的。

前後三批次,4000餘名解放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軍隊大型運輸機子夜的轟鳴,成為史詩級的出征題記。

穿軍裝的白衣戰士一旦緊急集合,那一定代表對生命十萬火急的救援,而夜色中猶如霹靂般的光芒,就是他們漸漸遠去的眼神。他們中好多人眼角的淚痕,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覺得如此清晰——

比如一個人,以75歲高齡,依然可以作為前線的猛士,我們對他的肅然起敬,就是感動到落淚。劉又寧教授,呼吸病專家和機械通氣專家,17年前SARS疫情期間擔任解放軍專家組副組長。這一次,高齡的老兵受任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在第一線專家裡面,是年齡最長者。劉又寧教授說:早就期望到武漢親眼看一看,儘自己一份力,搶救更多病人。

比如一個人,以87歲高齡,英勇不減當年。老兵唐遂成,湖北省老河口市人,當年在上甘嶺戰役中曾經榮立三等功,參加過新中國成立10週年閱兵慶典。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唐老和家人想盡辦法,買到2萬個醫用外科口罩,1月28日這天,唐老親手將兩萬個醫用外科口罩送到老河口市新冠肺炎防疫指揮部。熱血老兵這一次的征戰方式,是戰地捐贈。

比如,那些上了武漢前線的軍隊醫護,那是4000多個士兵與將軍的決絕。跟病毒日日夜夜的鏖戰,我們更多地目睹作為軍人的強韌、精細和微笑,但實際上他們每一個人都有過無數回淚眼迷濛。他們無數次背轉身去,心裡面痛到淚如雨下,他們的惻隱之心與百感交集,只在那個時候暴露無遺。

武漢如墜深淵的日子,每一個慘烈遭際,那些錐心泣血的呼號,至今讓人疼痛徹骨。

不知道鍾南山院士究竟流過多少次眼淚,84歲的老人,他如果流淚,一定是內心剜痛到極致。1月28日,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哽咽了,眼角的淚花讓國人心靈都在顫抖。2月11日,老人家在廣州接受路透社採訪,再一次忍不住落淚。我們跟著他流淚,也跟著他篤定;我們能夠讀懂他的眼淚,是因為,院士的眼淚中帶著深深的悲憫。

李蘭娟院士也是。在武漢前線,在醫院病房“紅區”,73歲的老人好多次忍不住流淚,看得人心都要破碎。每一次她從重症監護室走出來,摘下防護面罩,臉上的壓痕縱橫交錯,而目睹這些鏡頭的我們,眼淚長流。

從2月1日進駐武漢到3月31日離開,整整兩個月,73歲的李蘭娟院士在武漢抗疫一線連續奮戰,這中間她的經歷無疑跌宕起伏,刻骨銘心,所以在臨別之際,她說了一句份量極重的話:“兩個月來,我們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驚心動魄······”

上游•夜雨丨通往春天的眼泪 - 常克

李蘭娟說話的時候,淚珠就在眼眶裡閃亮。那一刻院士的眼淚,一定比山更沉重,比天更博大。

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位院士,張伯禮。3月22日,央視主持人董倩在“面對面”節目中採訪張伯禮院士,問及剛到武漢時的情形,張伯禮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一直哽咽,甚至沒辦法繼續往下講。

董倩問他:“為什麼這一次您回憶起來的時候,情緒仍然會這樣激動?”

院士回答:“一個是悲壯,因為當時已經知道武漢情況是很嚴重的,並且當時對冠狀病毒的瞭解遠遠不像現在瞭解那麼多,所以覺得中央讓我去,我這個歲數本身在這擺著,說明疫情很重才讓我來負責。”

張伯禮接受採訪的這天,恰好是他72歲生日。院士在自己古稀之後的第二個生日為武漢流淚,是因為他滿腔慈祥,是真正的醫者仁心。

從寒冬到春天,眼淚把我們的擔憂堆積起來,把我們的感動保存下來,把呼喊和期待也鋪展開來。

讓眼淚紛飛,讓那些泣不成聲的日子,成為鏡鑑。這樣的眼淚是厚實的,我們從中尋找原野,那個清瑩和鬱鬱蔥蔥的世間。

想起了一雙清澈的大眼睛。

37歲的黃霞,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百安分院重症應急病區副主任,《人民日報》3月12日第八版整版刊登了她的大眼睛特寫圖片。一雙無塵而明亮的大眼睛,一瞥之間,就是她在重症應急病區50天救護歷程的回眸,這樣的柔情和義無反顧,緣於心有深愛。

“說天上星星亮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見過白衣戰士的眼睛。”曾經有患者這樣說道。而黃霞的感慨是:“那是因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護目鏡裡的眼睛閃爍著向生的光芒。”

黃霞的眼睛明亮,其實她的眼淚,同樣也亮成了一道光芒。她至少有三次忍不住哭泣,流淚。我的感覺是,那樣的眼淚,獨有一種光彩。

第一次哭,是即將出院的患者眼淚汪汪向她表示感謝,她忍不住,也跟著哭了;第二次,是聽到另一位患者對她說,“看不到你們的臉,這幾天,我天天記你們背上寫的名字,記住好多算好多!”幾句話,感動得她眼淚直淌;第三次,是她在病房累得暈倒,後來接到丈夫電話,那個時候,她哭成淚人。

只不過,黃霞的眼淚代表了她的倔犟和使命。“只要還剩一口氣,絕不會放棄。”她說過的這一句話,讓聽的人只想哭。

新華社也發佈過一張圖片,標題就叫“天使之淚”,同樣經典。圖片的主角,是陝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閔渝婷——2月4日,她從西安出征武漢時,潸然淚下;3月17日,她在撤離武漢時,淚流滿面。新華社的配圖文字是:“一樣的淚水,不一樣的心情。”

總覺得流淚的白衣天使一定有很多,非常多,那是淚海,所以他們的眼淚才被稱作天使之淚。全國29個省市有31支醫療隊,42000多人馳援荊楚,我記得,初到武漢時,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說過相似的一句話:武漢人太苦了!

他們的這一句感慨,包含了多少的心痛與無奈。雖然無法看見,但我深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淚流滿面。

有一次看電視,是在3月17日那天,正好看到重慶醫療隊支援孝感的報道。重慶市人民醫院護士、95後的焦祖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道:“我就是來感恩的,12年前汶川大地震,我還在讀初二,是解放軍和很多好心人救了我。12年後,我要來救他們。”說到這一段,焦祖惠已經泣不成聲。

流淚以及被淚水打動,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從冬天走到春天。

湖北人褚朝新在3月17日寫下這樣一段話:“今春遭大難,湖北人、武漢人淚多。今日,我們又要大哭一場。

“前些時湖北人哭過,武漢人哭過,那些眼淚是因自己和身邊人遭遇不幸而落。今天,湖北人再哭,武漢人再哭,是為了送別一起戰鬥了四五十日的各省援鄂醫療隊。”

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天津醫療隊隊員告別武漢,附近的居民在陽臺上高喊:謝謝你們,謝謝白衣天使,我們捨不得你們!醫療隊隊員也互相挽著手,個個都忍不住淚水長流,向多個方向鞠躬。那個畫面,讓人無語凝噎。

“謝謝你,為湖北拼過命!”“致敬英雄,一路平安!”電視上不停滾動的字幕,是一座城關於悲壯和重振的大聲披示,黯然神傷之後,生活還要繼續,一些人將越來越堅強,一些人會在遠方祝福。

陽光照耀的這個春天,白衣天使陸續回家。那些天,那些夾道迎送的場面,那些國人為之垂淚的揮手作別,透露出嚴寒之後每一個生命已經開始新的思考。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好朋友,3月23日,他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最美的白衣鎧甲逆行者,最懂得感恩的湖北人民,最被他們感動的我。這幾天,我反覆看各地迎送回家英雄的視頻,心情很激動······”我的朋友沒有直接告訴我淚流幾許,但我知道,這位生猛又細膩的重慶大漢,一定感動得哭過好多回。

當一個人感動的時候,眼淚就是奮起。

因而這個季節的眼淚,不應該遺忘。

因而除夕之夜的眼淚是揮之不去了,無數個家庭對一年一度的歡聚期待已久,然而等來的盛宴不是美味佳餚,而是淚如雨下。

只不過這一次,我們不需要把眼淚擦乾,就等它一直溼漉漉的,謹記於心。那些救人的,或者被救的;那些千里馳援的,或者孤立無援的;那些捨生忘死的,或者死裡逃生的······那些所有的無私無畏和絕處逢生,都是淚點,都是熬煉出來的求生領悟。

就等淚痕佈滿我們的臉頰吧,留給後人,勿忘有一個春天的前夜,我們曾經哭泣過,堅強過,戰鬥過。

而有些話,一定要對春天說。被細雨打溼的這個清明節,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專訪,再一次動情,他說了很多心裡話,其中有一段特別沉厚,特別深遠:“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也是對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認可和尊重,是真正從大家心目中肯定這些戰士們的貢獻。”

我們會從此仰望星辰。

曾經以為星辰是神性的,只存在於傳說或者秘境,只是我們在無奈中捏起的幻像。這一次我們終於明白,星辰就是我們的朋友,就是熟悉或者陌生的兄弟姐妹,就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千千萬萬的孩子們,或者就是我們本身。

那些幫助我們逃離憂傷的人,那些逆行者,那些凡人或者勇者,那些在最冷的夜晚哪怕輕輕的給過我們一點點安慰的人,他們的眼淚,就是星辰發出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