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人鳥大戰,兩次出兵都被擊敗

如果說到出兵,大家會想到要去和哪裡的人打仗了?可是在上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出現了一個人鳥大戰,並且澳大利亞兩次出兵都以失敗告終。

鴯鶓是體型第二大鳥類,擅長奔跑,是澳大利亞的國鳥。但是,就是這種可愛的鳥,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引發了一場人鳥大戰。上世紀三十年代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人的日子不好過,澳大利亞鳥的日子也不好過。1932年,澳大利亞出現大旱,成群的鴯鶓向東遷徙尋找食物和水,有兩萬只之多。

鴯鶓來到人的居住地,開始與人搶食物了,鴯鶓大軍所到之處,猶如鬧了蝗災,莊稼被一掃而空。在大蕭條中掙扎的人們無異於雪上加霜,於是農民們集體請願,請求政府出兵消滅或趕走這些鴯鶓。

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人鳥大戰,兩次出兵都被擊敗

鴯鶓

於是,澳政府向鴯鶓宣戰,國防部長命令澳大利亞皇家炮兵少校邁裡迪斯來解決這些鴯鶓。少校派出了兩名士兵,配備了兩挺機槍和一萬發子彈,信心滿滿出發了。但是,很快他們發現鴯鶓可比人難打。鴯鶓渾身肌肉,反應靈敏,奔跑速度很快。士兵剛一開槍,鴯鶓們就四散逃走了,根本攆不上。等到士兵撤退後,鴯鶓們又聚到一起繼續吃莊稼。

兩名士兵想了很多辦法,有一次他們將1000多隻鴯鶓引誘到埋伏圈,但是槍熄火了,沒打著幾隻。士兵們無可奈何,說:“我們去打南邊那一群吧,那邊的看上去比較呆。”為了能夠趕上鴯鶓,士兵們開著汽車追著鴯鶓打,但是汽車在滿是石堆的路上還跑不過鴯鶓,汽車的顛簸也導致他們無法瞄準。五天過去了,士兵們才消滅掉500只鴯鶓。

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人鳥大戰,兩次出兵都被擊敗

第一次戰鬥就這樣結束,邁裡迪斯少校對戰爭對手鴯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如果我們有一個師能夠像鴯鶓一樣承受殺傷,這個師就能夠打敗世界上任何一個軍,它們像祖魯人一樣。”

不久之後,澳大利亞政府又組織了第二次針對鴯鶓的戰鬥。這次澳軍進行了多天的辛苦戰鬥,打死了986只鴯鶓,但還是不解決問題,澳軍再次舉白旗。

針對鴯鶓的游擊戰術就要發動人民戰爭,後來澳政府設立了懸賞捕殺令,這下好了,很多人拿到了賞金,而鴯鶓卻被活生生打成保護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