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世界多數國家都展開了防疫的政策倡導,除了居家之外,在外頭也必須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心理學家發現,任何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不同個性而不同。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係、心理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

時代雜誌在最近也整理出十部電影作品,(實際上有11部作品),讓人們學習如何維持“社交距離”,或者自己居家打發時間。雖然內容僅是概念精神雷同,但把它當作居家的防疫片單,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涉足荒野

《涉足荒野》Wild,2014 豆瓣評分7.9

由金獎影后瑞茜·威瑟斯彭主演,《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導演讓-馬克·瓦雷執導,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冒險之作,描述一名女性,在歷經婚姻失敗、母親去世後,毅然決然的展開全長 4,286 公里的太平洋屋脊行走,在窮極孤獨的旅程中,重新找到全新的自己,威瑟斯彭本片素顏全裸,拋下金髮甜心的形象,觀眾隨著她的表演,一同進入一場如此寂寞且特別的冒險。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荒野生存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2007 豆瓣評分8.6

還是一部荒野題材電影,本片講述的,應該不是社交距離,而是社會距離,改編真人真事的《阿拉斯加之死》,西恩·潘執導。在 2007年上映之後,相信影響了不少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在2010年代出走冒險,克里斯托弗(埃米爾•赫斯基 飾)超級流浪漢傳遞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而是人與社會之間的距離,他短暫卻無畏的人生,給予了規範內的另一種審視。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小鬼當家

《小鬼當家》 Home Alone,1990 豆瓣評分8.3

想必現在真的不少人因為疫情的關係獨自在家,這個電影1990年上映,影史最知名的電影系列,描述了一個美國小男孩的一個聖誕節奇遇,也讓《小鬼當家》是歷史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聖誕節電影之一,因為母親的遺忘,在假期一個人在家的小凱文,卻碰到了準備洗劫他們家的兩位小偷,凱文必須做好最有效的防備,遊樂場遊戲上演了。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總動員》 Wall E,2008 豆瓣評分 9.3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評價最高的作品之一,一名垃圾處理機器人瓦力,在2805年的時候,只剩下他孤獨的留在地球,有一天瓦力碰到了一名高科技的機器人伊芙,他的生命就此展開變化,全片幾乎以默片的架構闡述了極具重量的議題,跳脫過去人類對於寂寞的感受,而由一名看似沒有生命、靈魂的機器人,去理解這件事,同時也反映了人類現階段對於資源取用的問題。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戀愛假期

《戀愛假期》 The Holiday,2006 豆瓣評分 7.7

《戀愛假期》看似是一部再普通不過的愛情喜劇,集結了卡梅隆·迪亞茲、裘德·洛、傑克·布萊克以及凱特·溫絲萊特,但劇中兩位女主角就是通過網絡決定換屋,進而散心換心,這樣的行為在現在的社交距離中也非常有可能碰到。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她》 Her

《她》 Her,2013 豆瓣評分 8.4

社交距離教科書!傳聞斯派克·瓊斯拍給前妻索菲亞·科波拉的作品,也是《迷失東京》的回覆之作,本片以一個擁有社交問題的角色與一個機器人展開了一場虛擬的戀愛,有什麼故事比這還有社交距離的?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荒島餘生

《荒島餘生》 Cast Away,2000 豆瓣評分 8.6

我想,沒什麼人願意經歷如湯姆·漢克斯在本片的社交距離經驗。但是如果你真的必須一個人在家隔離防疫,你手邊的娛樂選擇也是少到可憐,不妨拿個紅色水彩筆,在一個排球上面畫一個臉,然後嘗試跟他聊聊天,如果能取個名字那就更好了。聯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新聞,漢克斯患病之後,有粉絲寄給了他一隻排球,想想也是溫馨加上傷感。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地心引力》 Gravity

《地心引力》 Gravity,2013 豆瓣評分7.9

《地心引力》各種對生命的隱喻與刻畫還記憶猶新,不過在這個時刻重新回想,我們都必須像桑德拉·布洛克一樣,孤獨的、寂寞的,在一望無際的太空中,找到回家的路,如果桑德拉·布洛克都可以開著中國的宇宙飛船回到地球,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127小時》 127 Hours

《127小時》 127 Hours,2010 豆瓣評分 8.1

應該不會有人想要經歷詹姆斯·弗蘭科在《127小時》的經歷,但驚人的是,本片確實改編自阿倫·羅斯頓真的真實事件,他在獨自前往猶他州大峽谷攀巖時發生意外,一顆巨石壓住他的右手前臂,讓他動彈不得,在被困了超過120個小時後他必須用最糟糕的器材,斷臂求生,再一次,希望我們沒有一個人需要經歷這樣的社交距離,但我們都能從中學習,在這樣一個人的處境下,克服各種難關,,而阿倫只能用一個郵購的拆信刀把自己的手砍下去。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充氣娃娃之戀

《充氣娃娃之戀》Lars and the Real Girl,2007 豆瓣評分7.6

瑞恩·高斯林在彈著爵士鋼琴、登上月球之前(《愛樂之城》),對於挑片有自我的一套策略,因此留下不少優秀的作品,《充氣娃娃之戀》是較少人知的其中一部,依照片名,你難免想到是枝裕和的《空氣人偶》,也確實兩部片在架構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只不過一個為女生的主觀角度,而《充氣娃娃之戀》則是男生的視角,而“充氣娃娃”並不是重點,重點也許如上述片單的共同點一樣,我們都寂寞的時刻渴望的孤單,然後再從中找到一個慰藉。

當“社交距離”成為必不可少 在電影中享受孤獨的樂趣或者無奈

另一個地球

《另一個地球》 Another Earth 2011 豆瓣評分7.2

劇情上,《另一個地球》其實和社交距離真的沒什麼關係,但是在心境上,你能感受到本片呈現出那絕美但荒蕪的寂寞,那樣的美感是相當驚豔的,縱然對於平行時空、存在主義、鏡像理論的刻畫只是蜻蜓點水、不著邊際,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們總是在各種選擇當中渴望著第二次機會,另一個地球,其實並不是一張票就可以前往的地方,可能更象是另一個選擇般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