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創業公司如何求生

如今,隨著Covid-19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如果你正在領導一家初創公司或小型企業,必須要考慮當下如何順利過關,或者主動去尋找一個B計劃。


很多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人們彼此隔離,對各行各業產生了直接影響,包括會議、貿易展覽、航空公司、郵輪公司、境內外旅遊業、酒店行業、體育賽事、劇院和電影、餐館和教育。


員工在家遠程工作,實體零售連鎖店關閉,人們第一次體會到流行傳染病對現代經濟的強大影響。


零工經濟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新聞報道相對較少,但這些企業現金儲備本來就不多,應對突如其來的經濟衰退的適應力也有限。


每一個受到影響的行業都會讓人們失去工作,而那些被解僱的人不再有購買那麼多產品和服務的能力,這是自大蕭條以來從未見過的。


新型冠狀病毒的社會和經濟影響可能是深遠的,甚至會改變人類多年來的購物、旅行和工作方式。


本期推介Maker網站的文章《創業公司如何在全球疫情中生存》(How Your Startup Can Survive a Worldwide Pandemic),作者Steve Blank。


疫情全球蔓延,創業公司如何求生


作為創業者或小型企業的CEO,在保障自身安全之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的生意會怎麼樣?”


首先,作者認為應該盤點一下目前企業的總燃燒率,即每個月要花多少錢。


這些費用中有多少是不可改變的固定費用,比如房租,又有多少是可變費用,比如工資、招聘需求、辦公用品、差旅費等等。


接下來,看看你每個月的實際收入,千萬不要想當然。如果是一家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這個數字很可能是零。


從每月收入中減去每月的總燃燒率,可以得到淨燃燒率。如果賺的錢比花的錢多,你就有正向的現金流。


如果一家初創公司收入少於支出,那麼這個數字就是負數,代表公司每個月燒了多少錢,也就能估算出你的公司在資金耗盡之前所擁有的時間。


這種數學方法適用於正常的市場,不幸的是,作者認為我們已不再處於正常市場情況。


有些創業者覺得能在資金耗盡前堅持到獲得下一輪融資,但目前看上去很難。所以,如果你的商業模式和一個月前一樣就很危險了。


雖然初創公司CEO的天性就是樂觀——然而,你需要重新迅速分析下關於客戶和收入過分樂觀的假設。


如果業務與企業對接,客戶企業的銷售下降了嗎?他們會關門和裁員嗎?初創公司急需找到新的財務指標,計算出新環境下的實際消耗速度和剩餘時間。


接下來,你需要面對疫情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的問題。如果只有3個月(看起來不太可能),那麼立即凍結可變支出是合理的。


但如果這些影響將在市場中持續更長的時間,你需要立刻開始重新配置業務,計算出維持公司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以及需要留下什麼,即所謂的救生艇策略。


作者表示,在經歷了最近三次金融危機之後,他認為CEO們犯的最大錯誤是沒有足夠快地大幅削減開支。


注意,是修改銷售收入目標和產品時間表,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計劃,而不是單純的裁員。因為即便面對疫情影響,企業也必須最大可能地承擔社會責任。


除此之外,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獲得資本。作為初創公司或小型企業的領導者應該意識到,你的投資者也在問自己,這場危機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商業模式。


投資者必須重新分類投資項目,初創公司由於很高的燒錢率和急劇下降的現金流可能不再是他們的優先事項。


一些投資者只經歷過繁榮的市場,那時估值只會上升,投資資本充足。與2000年和2008年的經濟衰退相比,今天的情況是不同的。


這不是簡單的熊市,而是有意識的中斷大部分的經濟運作,以此換取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這才導致了熊市和可能的衰退。


這一次,風險投資業務的健康狀況可能取決於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私人股本公司、主權財富基金和大型二級市場集團的表現。


如果他們退出,後期創業公司將面臨流動性危機。對於所有的初創公司來說,短期內,交易和估值會受到影響,關注你的投資者也會減少。


要認識到,你的投資者也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可能不再屬於你。


因此,創業者們要及時調整思路,改變商業模式,為漫長寒冷的冬天做準備,現在不是被迫承擔不可挽回的損失的時候。


不過,沒有永遠的冬天。這一刻,同樣是聰明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將為新一代創業公司播下種子的春天。


疫情全球蔓延,創業公司如何求生

駿一孵化器2005年創建,致力於為創新型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企業孵化服務,形成了涵蓋“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的雙創空間整體佈局。提供辦公空間、知識產權,工商註冊、財稅代理、人事代理、政策諮詢、法律諮詢、投融併購等一站式創業服務;目前孵化器現有在孵企業2000餘家,累計服務企業超過4000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駿一孵化器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是創業公司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