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娛樂至死,出自尼爾·波茲曼的同名著作《娛樂至死》,目前已經成為人們煞有介事地批判現代娛樂產業以及文化產業的固定用語。打開電視,衛視又在播放著綜藝與電視劇;打開微博,熱搜幾乎被明星網紅佔據;地鐵上樂此不疲地刷短視頻的人不在少數……種種跡象,讓很多批評家發出“當代國人正在娛樂中走向消沉”的論調。但人們趨之若鶩的娛樂,真的像他們口中那樣不堪嗎?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01 安心居家隔離的“緊箍咒”

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們按照國家和政府的呼籲和要求居家隔離,但是居家的日子太過無聊,我們要怎麼打發閒暇的時光呢?打開電視或app追劇看綜藝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據廣電總局的大數據統計,疫情期間電視節目收視大漲,每日每戶平均觀看約7小時,2月份7部電視劇收視率破1%。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多部優秀的電視作品讓人們安心留在家中追劇,客觀上減少了人員的外出和流動,同時,觀眾也能跟著各色的電視作品走進不同時代、不同職業,成為了人們在百無聊賴的隔離期裡的調味品,有助於降低人們外出的強烈慾望。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02 新經濟的增長極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們開會員追的劇、看直播帶的貨、玩遊戲氪的金(遊戲充值)等等,看似一筆筆花銷不多,但形形色色的娛樂產業彙總起來,竟然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支撐和新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2018泛娛樂產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約為5484億元,同比增長32%,預計佔數字經濟的比重將會超過1/5。

現代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不但直接刺激了消費,同時也反哺生產,助力供給側生產的升級。我們為娛樂付的錢,最終又成為了一部分資本,用來生產更為優質的內容,形成了娛樂產業的良性循環。

03 市場的選擇

經常能夠在朋友圈中聽到“怒吼”: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更是有人“痛心疾首”地怒斥科學家與明星收入的差距。暫且撇開“戲子”這種帶有歧視與輕蔑的稱呼違背了職業平等價值觀的嫌疑,僅僅是人們描述的這種現象,事實上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操作”,根本無需怒目圓睜,氣壞了自己的身子。


資本為了實現自身的增殖,做到錢生錢,必然會流向短期內有利可圖的領域。明星為市場帶來可觀的粉絲經濟、流量經濟,與潛心鑽研、淡泊名利的科學家相比,收入差距是市場經濟帶來的必然結果。

04 在良莠不齊的娛樂中“活下來”

當然,包括波茲曼在內的人們對娛樂發展發出的警示並不是毫無道理。畢竟在娛樂業爆發式發展的當代,泥沙俱下的現象確實會給人們的思維帶來深重的影響。因此,如何在良莠不齊的娛樂中“出淤泥而不染”,便顯得尤為重要。


1.娛樂時間的節制

娛樂是必要的,但過度的娛樂則是愚蠢的。很多人短視頻刷著刷著幾小時就過去了,網劇一集接著一集,抬頭天都亮了。控制娛樂時間,當斷則斷,是“娛樂至死”的時代存活的第一法則。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2.自我修養的提升

在娛樂市場中煉具一雙慧眼,需要我們提高內涵與修養。讀書,讀好書,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涵養的絕佳手段。每天閱讀半小時,就是一個不錯的開端。修養提高了,對於娛樂內容的辨別與選擇能力也就提高了。


客觀看待“娛樂至死”,我們要如何在娛樂中“求生”?


3.生產者與監督者的責任

促進娛樂產業的健康發展,不是受眾的義務,而是內容生產者和監督者的本分。生產的娛樂內容兼具價值,過濾掉低俗無意義的內容,才是幫助人們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中“活下來”的根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