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北京大學馬戎教授應邀到歷史文化學院講學 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12月15日晚7點,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藏學研究院籌備專家馬戎教授應邀在文華樓西區1327會議室作了題為“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蒼銘教授擔任主持,彭武麟教授、徐永志教授、曹流老師、趙逸妍老師、趙桅老師以及眾多相關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講座開始後,馬戎教授從“中華各族人民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華民國下屬各民族維護國家統一,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國內分裂勢力的鬥爭”、“積極探索如何實現國家體制的政治轉型,實現從一個‘多元型帝國’向一個現代‘民族國家’的體制過渡和國民思想過渡”這三條主線出發,講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各民族在清廷的指揮下參與抵禦列強侵略以及積極應對帝國主義對華的分化瓦解。接著,馬戎教授又從“放棄十八行省建中國”,主張“五族共和”等方面向大家講解了民國政府在應對民族分裂勢力方面所做的努力。最後,馬教授指出《劍橋中華民國史》等許多近現代史方面的書籍對於民國時期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的史實記載相對較少,而這一部分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學生提問環節,馬戎教授耐心細緻地回答了學生代表所提出的問題。


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北京大學馬戎:民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政權建設與民族關係


講座最後,蒼銘院長總結道:“民族學與歷史學有相似之處,每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應該有豐富的材料作為理論支撐,堅持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民族史研究的基本準則。”彭武麟教授、徐永志教授也高度評價了本次講座。此次講座現場座無虛席,馬戎教授的精彩講授開拓了同學們的史學視野,讓大家獲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