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1972年,中美關係經過長達20多年的敵視與冰封后,終於迎來了改善的曙光。上世紀50年代末,由於前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不時有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主權的舉動,比如蘇聯要求在中國境內設立長波電臺和由蘇聯控制的軍港,這些都遭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堅決反對,因此中蘇關係出現裂痕。與此同時,二戰結束後世界兩大陣營相互對立,不斷進行“冷戰”,因此美蘇作為兩大陣營中的老大哥其關係也跌入低谷。由於美國當時在與蘇聯的對抗中處於守勢,為了藉助中國製衡蘇聯,美國也急欲改善中美關係,由此中美關係迎來了改善契機。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毛主席與斯諾

事實上,毛主席為了改善中美關係,早在1970年就通過邀請斯諾先生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式這種隱晦的方式向美國發出善意信號,但是粗枝大葉的美國人並沒有抓住這次機會。為了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派出基辛格博士喬裝打扮成商人並借道巴基斯坦秘密訪華,周總理和毛主席都熱情接待了基辛格博士,兩國關係開始急速升溫,也為尼克松訪華奠定了基礎。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1972年2月,在基辛格博士打前站鋪平道路之後,尼克松乘專機正式抵達北京,周總理在機場熱烈歡迎他的到訪。隨後,毛澤東主席在自己的書房內接見了前來到訪的尼克松總統。從歷史照片看,尼克松從到達中國的那一刻起,都表現出了異常的謙恭和低調,他走下飛機舷梯時早早就伸出了自己的左手,並且快步走向迎接他的周總理。在與毛主席會見時,尼克松謙恭的像個小學生,甚至低下頭顱做出了近乎90度的“鞠躬”禮。在與毛主席交談時,尼克松坐在沙發上,身體一直保持微微前傾,都表現出了無比的低調和謙遜。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1972年中美建交時的尼克松

根據金一南將軍在其著作中披露的內容,尼克松訪華之前先在美軍太平洋基地會見了基辛格博士,並向博士請教會見毛主席時應注意的問題,以下是基辛格博士給他的建議:

1. Don’t quarrel with him;

2. Don’t praise him too much;

3. Praise the people, art, ancient;

4. Praise poems;

5. Show you love of the country.

翻譯成中文如下:

1. 不要過分爭辯;

2. 不要過分讚揚;

3. 讚揚中國人民,中國藝術和中國歷史;

4. 讚揚中國詩歌;

5. 表現對中國的熱愛。

讀完基辛格博士給尼克松的建議,我感到非常吃驚,粗枝大葉的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民族特性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認識,著實讓人佩服。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世界是意志的表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志,他們所認識的世界也不相同。尼克松訪華時表現出的低調和謙恭,有幾分是發自內心,有幾分是刻意而為,答案永遠不得而知。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