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则关于"外国人对中国有哪些会令中国人大吃一惊的刻板印象?"的问答贴。

此贴引起了中国广大网友的关注。

其中,一个名为"@一一"的网友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在中国汽配厂做高管的日本人,退休之后仍然久居中国舍不得离开,是因为这个日本人的梦想就是买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然后用勺子挖着吃。但是到了中国后,他的三观彻底被刷新了,原来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样吃西瓜的。于是他便选择留在中国。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这则故事的真假,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日本国内水果贵,简直是世人皆知。

因为售价太过高昂,日本人购买西瓜,很难大方的去买一整个,最多就是小心翼翼地切出一牙,再诚惶诚恐地品品味道即可,浅尝辄止意犹未尽之感油然而生。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当然,日本水果价格高,也绝非仅限于西瓜,人民币80元一颗的草莓,人民币800元一个的哈密瓜,900元的葡萄……屡创新高的天价,也在刷新着中国消费者的三观,与之相比,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简直太滋润了哦!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只是,在中国民众一方面沾沾自喜,另一方面深切同情日本民众的"水深火热"之时,貌似却忘记去探寻一下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既然日本水果价格如此昂贵,为何不从中国大量进口呢?

即便路途遥远运费再高,将一切成本摊销至价格之中,想必也到达不了如此惊世骇俗的地步。

而价格这么高的原因也就只有一个,就是日本所特有的农业关税制度。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据悉,日本一直保持着十分特殊的农产品关税制度,并非是简单固定的百分比税率,而是需参考日本国内农户的出货价格。

也因为此,国外水果出口至日本,都需要根据当地同类的水果价格,被施以重税。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除此之外,日本的自律性,向来世界闻名,这一现象体现在日本国民的方方面面,农民群体自然也不例外。

在日本,农民群体是一个相当抱团的团体,拥有高度的组织性,并由全国和地方农业协会统一发声,是日本各界政府均不敢忽视的重要群体。

日本农协最主要的诉求,莫过于保障本国农民的收入,日本政府自然对此照单全收,"农业保护主义"便由此而来。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也因为此,日本农民成为当地"绝对的富裕阶层"。

有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农民的平均年收入约可达到7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这与日本政府的中级文官基本相当。

农业种植方面,由于日本农业户均耕作面积普遍较小,果树产量也与其他国家基本相当,为了拉高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日本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必定水涨船高。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当然,日本农产品高售价的背后,是其高品质以及民族自豪感的有力支撑。

据悉,日本当地超市中,标识"国产"字样的水果玲琅满目,进口水果却并不多见,诸如菲律宾香蕉等,售价也会便宜很多。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有媒体报道,几年之前,美国大米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敲开了日本市场的大门,价格方面也是极具优势,只有日本大米的五分之一(日本大米每公斤约折合人民币50元)左右。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正当美国人为此欢喜雀跃之时,忽然发现事情并非如想象中简单,大概由于日本人骨子里所特有的"执拗",在尝试过美国大米之后,他们感觉这与其长久以来的口味习惯有所不同,此后便纷纷摒弃了廉价进口米,转而投向了本国高价米的怀抱。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而这种种原因,正是中国缺乏的,但是中国却学不来,如今的中国农业市场,充斥着各种外国产品。

甚至有种国外的就是好,就是便宜的错觉,在一代人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而这种心态的萌发,说到底还是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价格,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较弱,最终导致的农民收入下降。

但是这种改变已经在慢慢发生了,从国内知名的红富士苹果,再到攀枝花芒果,都在渐渐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甚至远销海外。要相信一切都是会慢慢变好的!

在农民收入这点上,中国比不上日本,而且是学也学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