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特別聰明的人,就比如說每個人都會有一顆愛美的心,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顆聰明的腦袋,裡面裝了滿滿的大智慧。我們常常被父親和母親拿來和“他們家的孩子”相對作比較。我們不如他們漂亮啦,我們不如他們聰明啦,他們家的孩子一直站在我們仰望的高度,而我們也夢想著能夠到達那樣的高度。而他就是我們現在人口中所說的“他們家的孩子”,他就是歸有光。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這樣優秀的人,他就生在明代,在古代,著名的學者有很多,他並不算有名,但是當我讀到了他的文章,卻讓我們有了特別深的觸動。他有很多很多的優點,這不由自已讓我想到了我們當代的這個名詞“他們家的孩子”。但這樣形容這個大才人似乎還不夠,因為他觸動我的並不只是因為才學,更多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從他的文章中我們就可以看的到,他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個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這個人就是明代的歸有光。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他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生活在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裡。幼年的時候的遭遇也很不幸,母親早早的就去世了,父親又也沒有足夠的金錢來養育他,家庭因此而陷入了困境,但這樣的不讓人如意,並沒有讓年幼的歸有光放棄了生活的希望,而是更懂得人間的疾苦,為了改變現有的家庭的困境,他更努力的生活,但難得的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有的初心,沒有因為生活的困苦,而變成比較世俗的人。而是在困境的生活中,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去體會生活。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記得高中時學過他的一篇文章,學了這篇文章,我被他這種恬淡的生活態度所吸引,在很平凡的事物,在他平淡的生活中,追求著另一種趣味。他是一個真正的深於情者,在平平淡淡中,享受生活,體會生活的另一番滋味。這讓我想到,大家常說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在平淡的生活中,還能享受生活,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在當代,對大多數人來說,那些充滿戲劇化的人生,總是少之又少的,它們常常出現在小說裡,只是為了增加文章的情節性。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還是很平淡的。當然,關於我們生活狀態的認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們會去慢慢的體會,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在很平淡的生活裡,也能找到許多很精彩的部分。這樣看來,他們的生活,便不是很平淡的,而是豐富的,多彩的。再來看歸有光對生活的態度,他生活成長的環境是那樣困苦,卻還能在那樣貧困的條件下,做一個真正懂得生活,可以享受生活的人,是十分難得的深於情者,所以,我們當代大多數人已經生活的很優渥,應當像他一樣,做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深於情者。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前面說到,他在文學上很有才華,雖然不是特別出名,但他的寫作風格,卻深深地觸動了我,平實中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但就是這樣一個天賦很高,又努力上進的人,曾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又許多次以失敗告終,在多次的考試中,沒有取得輝煌卓越的成績,這在我看來,是很意外的,或許他的寫作風格,並不是考試中所需要的,雖然他多次在考試中失敗,但我並不認為他是沒有才學的人,只是他的風格和考試規則有所衝突。他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儘管失敗了很多次,但是終究沒有放棄,終於在60多歲,晚年的時候,他當上了進士。雖然直到晚年才取得功名,還是利用這僅剩的短暫時光,勤懇的為百姓服務。由於晚年才考中進士,只能去偏僻的地方當一個縣令,那裡的秩序很亂,當這裡的縣令很難,但他還是決定去那裡,改善了那裡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秩序。那裡的百姓,都對他心存感激。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他被大家所熟知,是因為他的文章。在他的文章當中,寫到許多與妻子之間的事情,讀來十分感人,讓人深深的體會到,他對妻子的懷念之情以及和對與妻子在一起時美好時光的懷念。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生活的享受,所以大家也在平凡生活中去享受生活吧!

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在平淡細微中體會,在平實質樸中打動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