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疫情當前,“網課”倆字給

廣大學生和教師們帶來

新奇的體驗的簇新的挑戰

在浙師,有這樣一群學生

他們既是網課的聽眾

又時常進行教師“角色扮演”

來看看他們的網課是怎樣

“與眾不同的色彩”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空無一人的房間裡,面對手機鏡頭,生化學院的吳園園對著“空氣”循循善誘:“請同學們來幫潘冬子想想他要怎樣把鹽運出去呢?”

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演說與周遭寂靜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但這不是傳說中“一個人的表演”,而是浙師師範專業的準教師們在家模擬上課的雲端實訓中的一個畫面。學生在家模擬上課,老師雲端觀摩、在線指導,還有同班同學互相給出意見、共同進步,數塊屏幕連接起浙師學子們真正走上講臺前的“實戰模擬”,架起兩代師生的傳承。

找媽媽做學生、取材生活設計創意實驗······“雲端”的實訓激發潛力

上課的神情、對話的語氣、教學的儀態······正式錄製教學視頻之前,吳園園第N次琢磨這些細節,直至講課的過程流暢自然。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內容以外,雲端實訓給同學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學校時,實訓課程有專門的微格教室可以使用,各種設備都十分完備,還有同班級的同學可以充當臨時學生來營造上課氛圍。雲端實訓需要大家自己創造環境,並且克服沒有現場感的困難。

手機錄製視頻、平板播放ppt、電腦、電視……能用到的電子設備齊上陣;小黑板、白板、大的白紙……板書的工具也“因地制宜”;有些學生為了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更是將弟弟妹妹、父母發展成了自己的教學對象。

國際學院的阮茜爾就在同學的啟發和老師的建議下,請來了自己的媽媽參與到“居家版”模擬上課的過程中來。“經過那次模擬上課後,我發現居家版的模擬上課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現場感和對象感”,阮茜爾說,“有了‘學生’的參與,教師許多語言和情感的表達就顯得更加合理、連貫。”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理科教學的訓練,實驗導入是一種重要的導入方式。沒有專業的實驗器材,張益康取材於生活,用日常的道具設計出吸引孩子們眼球的小實驗,使孩子們對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產生好奇心。

塑料杯代替燒杯、墨水代替品紅溶液……材料簡陋,實驗趣味不減,張益康藉助趣味實驗引出“壓強”的教學內容。“我能不用風吹人攪就能讓水自己豎起一個水柱,而且還可以控制它的升降,大家相信嗎?”他開始自己的實驗導入。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試管沒過加了黑墨水的黑色水,使其排盡空氣,然後管口朝下提起試管,便可以看到一個豎立的水柱。實驗第一步“平起水柱”完成,隨後張益康要向學生展示“控制水柱升降”的現象。他指導學生將一個橡膠管一端封閉,開口一端伸入到試管的底部,鬆開封閉端稍許,就會看到試管內的水柱下降了,下面通過向橡膠管內吹氣、放氣就會實現對水柱高度變化的控制。

通力協作,數塊屏幕成為兩代師生傳承技能的“接力棒”

最近一次課堂,楊光偉的班級講到“怎樣結束課堂”的教學解說技能。外行人可能覺得奇怪:“結束課堂難道不是就說一句‘同學們下課了’這麼簡單嗎?”

其中有大學問。

以數學課為例,一堂數學課的結束,老師需要對這節課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所體現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概括提煉,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這些都是“功力”。

“老師的指導‘作用’就是指出學生們教學表現中的亮點和不足。”楊光偉解釋說。

雲端實訓,楊光偉認為不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來及時對課堂內容進行適度的、靈活的調整是主要的困難。“但是我們只要把教學技能實訓的‘標準’講好,師生兩方都朝著這個標準努力,學生的講課技能有進益,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他補充說。

實訓的模擬課堂是準教師們真正走上講臺前的最後一步,同學們和指導老師都格外“較真”。有些老師格外細緻,把學生教學視頻裡每一個細小的點都“糾”出來,甚至放棄自己部分休息時間給學生提出意見;還有些教師多臺電腦並用、隨聽隨記,力求達到最好的指導效果。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教師在上課

教師一針見血,學生後續則要根據老師的意見對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打磨、改進。

阮茜爾第一次錄製教學視頻時,嘗試著模仿名師的教學儀態、情感和語言,出現了視線焦點過高、過遠的問題。“王國均老師點出這個問題以後,我在之後的模擬上課過程中會有意識地低頭一些、將視線放近一點來避免這個誤區”,阮茜爾說,“對比前後幾次視頻作業,許多同學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提問後的掃視動作方面。”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教師組織學生互相點評

除了指導老師點評,老師們還會組織班裡的同學互相點評。“‘打賭’感覺不是很合適,改成挑戰更好”“互動性強、但部分實驗現象不明顯”“聲音略顯平淡,沒有起伏”······張益康的實訓報告記錄下同班同學給出的所有中肯意見。

化“危”為“機”,構建“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新範式

新形勢新挑戰,為化“危”為“機”,在“雲端”構建“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新範式,由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黃曉、課程系主任唐恆鈞牽頭,教師教育學院於2月22日組建了以楊光偉為負責人,包括“文史、數理、語言”三類學科教學教師組成的實訓課程改革團隊,對微格課程進行改造。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改革團及其他任課教師進行研討

微格課程是全校幾乎每個專業都會開設的課程,過去雖然各個專業該門課程的名稱一樣,但上的內容還未達到標準化。“我們希望藉由這次契機,通過改革對這門課程做一個整體性規劃。”唐恆鈞說。課程的整體性規劃主要從教學技能模塊化以及“一書一表一報告”的實訓成果呈現形式兩方面展開。

教學技能模塊化方面,團隊首先將教學技能分成“通用技能類、學科領域類、學科專業類”三個層次,分完大類以後再從中遴選出該大類下比較核心的技能,由團隊的五人分工,對該項小類進行模塊化的教學資源開發。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團隊將整理的教學資源上傳至浙師MOODLE平臺

每一小項核心技能的教學資源開發,課程改革團隊主要要做三個事情。首先整理一些學生可以閱讀的材料,其次根據材料錄製解說視頻進行一個導讀工作,最後蒐集案例。“當然,在給任課教師提供教學資源的同時,我們會給他們留下選擇的空間。”唐恆鈞說。

除了模塊化的教學資源開發以外,團隊完善了學生“一書一表一報告”的實訓成果呈現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套從聽課、備課到教學設置等全過程可填寫的模板,這套模板可以成為學生實訓過程當中的“腳手架”

拉老媽當學生,自制實驗設備…浙師“準教師”們,超有範兒

浙師智慧教師教育平臺

“雖然在家上課給我們的微格課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我們也從中挖掘了一些好處”唐恆鈞表示,“在原先課程注重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開發出配合實訓的理論指導,強化了學生的理論學習,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理論指導下的理性實踐。”

這些可愛又努力的浙師人

閃亮的星星將要升起

圖片 | 教師教育學院及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